《离骚》教案教学设计26

语文网 2023年08月26日 01:19:16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文本内容,理解必要的字词句式等知识点。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亦是难点所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采用文言文一贯的教学方法,同时渗透诗歌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抒发,以期深度解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由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导入。其中有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这里的风指的是十五《国风》,骚指的是《离骚》。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离骚》。

      教师出示有关《离骚》和屈原。

      在讲《离骚》之前我们很有必要讲《离骚》是属于一种叫做“楚辞”的诗体形式。

      1、讲解“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九歌》(11篇)、《天向》、《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

      如果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源头的话,那么《楚辞》乃是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浪漫主义的特征是:通过幻想、夸张、离奇的情节表现出情感来。

      《楚辞》的形式特点是:句末多用“兮”字来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2、讲解《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共373句,2400多字,“可与日月争光”的浪漫主义的杰作。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关于离骚命题之意,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

      3、讲解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二、听录音,初读文本(翻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为一节,课文24句为《离骚》的前六节。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第二部分(第9—12):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喻)。

      第三部分(第13—24):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和君王昏聩、国家动乱的担忧。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

      四、研读文本,体会感情

      (一)、研读第一部分。

      1、课本上的对话栏中说这部分“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请说说看,这三点分别是哪几句写出来的?

      明确:课文中第1—2句写自己高贵的出身,第3—4句写自己降生的祥瑞,第5—8句写自己美好的名字。

      2、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写自己高贵的出身:从远祖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王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高贵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写自己出生的祥瑞:诗人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诗人对自己在这个时候降生充满自豪。

      (3)、写自己美好的名字:诗人自述父亲给他起的美好名字,这个名字中包含着父亲对他品德的美好期望,诗人也把这作为自己美好人格的准则。

      这三点共同表现出作者高度的庄重自爱。

      (二)、研读第二部分

      课本上对话栏中说“内美”句承上,“修能”句启下。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内美”承上是指第1—8句中所说的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的。诗人并未满足,依然“重之以修能”。“修能”句启下,第11—12句就用采集香花美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把江离与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习。因此“内美”和“修能”正是作者对自己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评价,正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三)、研读第三部分

      1、课文上对话栏中说第13—20句“焦虑之情,忧患之意,溢于言表”,请同学们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呢?

      明确:“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一心报国的诗人而言,最令人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祖国。而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是指君王,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所以作者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

      2、课本上对话栏中说第21—22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这两句的抒情对象都是楚王。“不抚壮而弃秽兮”是劝告楚王把握年岁盛壮的时机,丢掉秽恶的行径。直接说君王行径秽恶,这就是“词直”。诗人下句中却改用商量的语气说“何不改此度”,婉转地说“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呢?”体现了诗人虽然对楚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但他依然忠于楚王,对楚王还是很恭敬的。这就是“意婉”。

      3、课本上对话栏中第23—24句“崇仰真理,当仁不让。强烈的道德觉醒”,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在他的思想中,自己是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

      五、简析艺术手法

      (一)、教师讲解:《离骚》中作者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手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就叫做“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二)、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美好追求和政治理想。

      六、巩固课堂,总结内容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课文短短的24句,让我们看到了屈原对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追求,看到了他对楚国的无比忠诚和责任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附录有关《离骚》名句:

      1、日月忽(迅速)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序。

      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依次更替。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体现了一种执著的追求和探索真理的精神。

      3、汩(形容像水流一样迅疾)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4、亦余心之所善(所向往喜欢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5、宁溘死以流亡(随水流而消逝)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表现其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6、 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为动用法)直(正道)兮,固前圣之所厚(推重zhòng)。

      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以为常(认为是常规)。

      表现其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表现其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其中所蕴含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志向)之所惩(受创而改变)?

      表现其忠贞不渝。

      10、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指楚怀王)之迟暮(晚暮,指衰老)。

      看到草木也有凋零之时啊,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

      11、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附录诗歌:

      《天地邂逅》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九章》

      一

      今日,看到你不灭的灵光

      我热泪涟涟

      一片战国的天空

      是你行走的衣袂在天地间划出

      还有楚国的城堞和月亮

      飘飘何所似,这一步跨出去

      就有2300年的高度

      你能按照一个人的理想

      抗争到底,多么美丽的内心原则

      以2300年时间的穿梭

      我触摸到你灵魂深处

      千年不仄的影子

      我想像着汨罗江畔那一夜

      肆虐的风雨,想像着长眠者的胸膛

      在荆湘大地的节律中

      微微起伏

      我默念着“秭归”的地名

      我感念着你把生命最后融汇于江河的

      你的永恒与伟大

      天道循回,精神不泯……

      二

      灵魂的呼唤,已然定格

      那轮崦磁山上匆匆的落日

      那些 在《九歌》中祭祀的神灵

      那些和你自己一样

      美丽的楚国和人民

      甚至是和你一样地纵身汨罗江

      时时为你“招魂”

      朝饮木兰,夕餐秋菊

      长铗陆离,云之崔嵬

      永不屈服一如你凛然的背脊

      就让泪水辟成一条内心之路吧!

      一颗叩开天庭门扉的头颅

      若即若离……

      对于你,抚壮弃秽不成兮

      听着玉笥山风

      你敞开的手臂紧紧抱住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是上下求索的脚步

      欣然前行

      余心所善,九死未悔

      你把自己最得意的一部著作

      命名《离骚》

      你甚至对上天连续发出

      一百七十多次的追问

      这让东方文学留下了

      一个绚丽夺目的名字……

      三

      咀嚼历史这枚苦果吧!

      你在翘首等待什么?

      没有结果,你望眼欲穿

      铁骨铮铮,你为伊消得人憔悴

      楚国也“瘦如黄花”

      高贵是一个人的高贵

      高贵是一个民族的高贵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你把楚国高高托起

      在中华文明之花里绽放

      熠熠生辉

      而今,汨罗江畔行吟时的泪光

      无从考证

      而玉笥山中在风雨里呜咽的悲草

      依然可以作证……

      四

      面对流放,你血液中迸发的怒火

      会更加炽旺

      对于你,一切演变为

      不公的规则

      你已众人皆醉而独醒

      了获得而放弃

      你找到了《九章》和《天问》

      你使民族的生命

      蒙上了一层美丽的忧伤

      在迷惘中流泪

      在清醒中滴血

      望着郢都攻陷的影子

      你要求自己去死

      ——彻底地死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我将从彭咸之所居

      一声振天撼地的长啸

      彻底化作了滔滔的汨罗江水

      你消融了,你完成了从士大夫

      到民族英雄的转折

      ……

      五

      此后,五月五日汨罗江畔的悲剧

      被嵌进在历史的心尖上

      鸟飞返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

      这是崇高的律令

      而你的特立独行的品性

      成就中华民族的万世楷模……

      无法想象

      正如你,要忍受多少

      剧烈的风暴打击

      才能守住你的楚国?

      你的婵娟?

      更有那些美丽的、再也不能伤害的

      你的不敢相信的文字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当曙光承载苦尽甘来的往事

      岁月荣耀了你的一生

      而今一切俱往

      当拨开时间的尘埃

      放逐你的人早被历史放逐

      把灵魂朝向这里吧!

      你——

      诗人!

      与日月争光

      这是你的苦难

      但更是从你的心底

      升起激动我们的信念清冽的辉光

      ……

      板书:

      离骚

      屈原

      第一部分(第1—8):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第二部分(第9—12):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喻)。

      第三部分(第13—24):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和君王昏聩、国家动乱的担忧。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