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市场复苏 旅企“抢客”
新地产作者: 财经网地产 2022-12-30 投诉
阅读数:92812

​​过去漫长的三年,旅游业陷入寒冬。如今,市场复苏的前奏已经响起,从业者对旅游市场的逐步恢复也充满期待。

 

随着疫情管控放开以及文旅利好消息相继出炉,旅游业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各大旅游企业乘着“东风”,加速开启“抢客”模式。

 

不仅如此,连日来,旅游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势头也格外强劲。12月29日,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景点及旅游指数近一周上涨4.26%、近一月上涨9.48%。

 

出游欲望强烈

 

“新十条”发布后,旅游市场正在逐渐回暖。

 

近期,北京、武汉等部分城市第一批感染后康复的消费者,集体奔向三亚旅游的消息频频登上热搜。据携程FlightAI发布数据显示,12月20日至12月27日,三亚凤凰机场位列全国民航客流量第五名,以三亚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正在迅速升温。

 

“人们的旅游热情还是很高的。”12月29日,九寨沟一位民宿老板清风(化名)也十分兴奋地告诉财经网,“最近虽然是淡季,但明显感觉咨询量、后续订单都在慢慢好转。”

 

不仅如此,在境外游重启之后,人们出行的热情被进一步引爆。

 

12月26日晚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提出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次日,据携程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出境机票订单环比上涨254%,海外签证的搜索量瞬时增长300%,其中香港签注的搜索量大涨5倍。同程旅行数据也显示,全平台国际机票瞬时搜索量增长850%,签证搜索量瞬时增长10倍。

 

据中国网科技报道,携程上近期办理签证的客群以商务出行为主,12月27日,在携程咨询签证的游客,则主要是以旅游为出行动机。

 

对此,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称,首先是现在政策面比较明朗,其次也说明大家旅游、消费的需求强烈。

 

双节市场回温

 

2023年元旦假期即将到来,作为防疫政策放开后的首个小长假,跨年旅行也成为众多消费者迎接新年的方式之一。

 

飞猪发布的《2023年元旦出游风向标》显示,近一周,“元旦”“跨年”相关产品的搜索量环比上周增长超6倍,元旦出行的机票预订量环比上周增长超3倍。

 

各地民宿也在元旦假期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财经网从清风处了解到,和前几年相比,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她的民宿订单量有较大起色。

 

另据木鸟民宿发布的《2023元旦假期民宿预订趋势报告》显示,随着游客出游信心逐渐恢复,预计元旦假期民宿订单有望达到2022年元旦的1.5倍左右。

 

为助力文旅市场的快速恢复,12月28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在2022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拟组织开展“打卡旅游休闲 打开欢乐春节”2023新春旅游推广活动,鼓励各地推荐更多休闲游、微度假等周边游产品。

 

在杨彦锋看来,元旦、春节期间旅游市场出现一波小热潮是可期的。此外,随着1月8日出境游政策正式执行之后,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有可能率先会迎来一波中国出境游客的一个小高峰。

 

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同样表示,预计双节旅游市场会有较大回升,越来越多的“阳康”们会选择出去旅游,毕竟出游的欲望被压抑了太久,需要释放。他认为,率先恢复的城市会更多集中在南方城市,温度比较适宜;其次是冰雪城市东北。

 

“抢客”战角吹响

 

尽管从业者对市场恢复充满期待,但周鸣岐认为,双节期间整体市场不一定能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三年来,人们的消费能力受到了较大冲击,对旅游这种大消费领域里的行业来说,要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对此,杨彦锋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旅游是一个弹性强、门槛低的行业。过去三年大家都没有出游,积累的消费是可观的,预计在明年五月左右,可能会恢复到2019年水平。

 

尽管恢复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政策的变化和人们出游信心的恢复,春节及明年的旅游市场仍值得期待。

 

而这对旅游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碳。据环球旅讯统计,44家文旅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共亏超697亿元,且仅有3家公司实现微弱盈利。

 

于是我们看到,乘着“东风”,旅游企业也已经开启“抢客流”模式。

 

其中,同程旅行已推出多项补贴优惠,同程酒店的补贴覆盖双旦及春节,用户在酒店预订时可享受最高5折优惠。

 

海南省旅文厅也在发放千万旅游消费券大礼包,可通过携程平台进行酒店和门票预订使用,游客领取旅游消费券后基本可按5折价格游海南。

 

此外,途牛内部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表示时明确,会抢抓回暖时机,正在积极筹备产品。

 

不过,多位专家建议,虽然企业已在摩拳擦掌抢夺客流,但行业若想全面恢复,仍需要理性静候市场变化。

 

文/王亚静(责编:高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