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辉导演简介

中国纪录片网 2012年12月20日 16:19

彭辉

      “中国电视金鹰奖20年突出成就奖”获得者、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10年特别成就奖”获得者、 “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2009中国十大优秀纪录片导演”、 “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 “成都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家一级导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专家库成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理事、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特邀专家”,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成都电视台专家工作室专家、导演。

      历任国家文化部“纪录片评标委员会”评委,第21届、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第8届、第10届、第11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评委;“第10届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评委;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评委; “2005年国际纪录片选片会”评委;“全国首届青年电视作品大赛”终评委;“全国首届DV电视作品大赛”终评委;“首都大学生纪录片大赛”评委。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8月进入成都电视台工作至今。 26年来,先后有40余件电视作品荣获国际、国内奖项百余个。其中:国际奖16个,国家级政府大奖17个,全国部级优秀作品奖28个,“五个一工程奖”5个;个人6次荣获全国“最佳导演奖”,5次全国“最佳摄影奖”。

      1990年以来,彭辉集导演、摄影、撰稿、剪辑于一身,创作了《老山纪实》、《宝山村》、《太阳部落》、《王老汉和他的儿女们》、《空山》、《背篓电影院》、《平衡》、《禅悟》、《神农故里》、《泰晤士河》、《我的太阳》、《迁徙的人》、《浮萍》、《忠贞》(又名《开国元勋的夫人们》)、《将军情——纪念王震诞辰100周年》、《风帆起珠江》(又名《珠江》)、《邓稼先》、《清音》、《平衡2》等纪录片作品,多次入围法国、匈牙利、意大利、加拿大、荷兰等国际电影、电视节,并荣获“国际评委会大奖”1次,“最佳作品奖”及“最佳单项奖”8次,“提名奖”7次。作品多次应邀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匈牙利、加拿大、荷兰、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映。

      目前,彭辉的《空山》、《平衡》、《背篓电影院》等8部纪录片作品已被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台湾淡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数十所知名高等院校列为教学观摩片,并被台湾电影资料馆收为“馆藏作品”,供电影学者研究;此后,再次被香港中文大学收藏。

      其中,彭辉率领摄制组冒着生命危险,用近4年时间在著名的“生命禁区”——可可西里创作出的反映打击武装盗猎分子的纪录片《平衡》,率先以极具震撼的纪实形态把可可西里武装反盗猎和藏羚羊的现状公之于众,受到媒体的强烈关注,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法国国家电视台、日本NHK、匈牙利国家电视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机构购买放映,并在2004年和2007年间,应邀在四川和上海的影院公映。 

      《平衡》在国内外的迅速传播,极大地提高了“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知名度,最终间接促使“藏羚羊”当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并直接影响了电影导演陆川,使其以《平衡》为参考,以彭辉为人物原型之一,创作出了故事片《可可西里》。

      2005年,彭辉因《平衡》入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年度绿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