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写作笔记 | 这几种结尾形式,让你的文章更精彩,速速学起来!

这几种结尾形式 2024年05月21日

      我们在讲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写作技巧时,常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文章的这三个部分。结尾常被比喻成“豹尾”,意思是说文章的结尾应该像豹的尾巴一样,雄劲潇洒,警策有力。前不久,我们分享了文章开头的三种写作方法,文章的结尾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或引人深思,或精彩隽永。文章的结尾有多种类型,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中国青年报》文章常用的几种结尾方式,一起来学习吧!

      总结型结尾:在结尾处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为读者提供清晰的信息回顾。

      在某个静谧的夜晚,书中的一句话可能在我们心中回响,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某个陌生的街头,一个微笑或一句问候可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善意。它们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视角,更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它让我们明白,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寻的过程。正是这些细微的变化,汇聚成了我们前行的力量。

      摘自:《一本书一次旅行 能够改变什么》

      想要真正地了解一个地方,旅行重要,读书也很重要。旅行更多的是感受当下,而书籍则是带有特定的年代烙印,透过它们,旅者可以隔空触摸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让旅行的感受更加丰富深刻。

      摘自:《走向乡村和小城的“新旅人” 在烟火里寻找诗意》

      呼吁型结尾:在结尾处发出呼吁,感染力强,引人深思。

      对于这场悲剧中的任何一方,不实信息和网络暴力,都只会造成二次伤害。网友还应本着善意,以更加平和的姿态表达情感、追求正义。我们希望不再有“为情所困”的年轻人使自己或他人受到伤害,也希望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更加纯粹、真诚和友善。

      摘自:《“胖猫”悲剧令人唏嘘 爱情之花离不开理性的滋养》

      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二者总是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在迈向山河湖海的过程中增长见识、结交朋友、传承文化,用知行合一的理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大有可为!

      摘自:《壮游山河大地 感受“读行”之乐》

      展望型结尾:在结尾处展望未来,提出预测或设想,激发读者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

      更重要的是,在奥运会正向年轻人喜爱的运动项目敞开大门的背景下,跑酷很有可能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商春松说,如果跑酷进入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她一定会坚持到那个时候。她说,不仅希望自己,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勇敢追梦,不要给人生设限。

      摘自:《昔日体操老将 今朝跑酷新人》

      “司法实践正不断探索对虚拟财产的保护规则,未来要努力构建动态、立体、可分离,同时平衡个人经济价值、公共利益及人身权利保护的平衡法律体系,更好保护个人的虚拟财产。”武长海说。

      摘自:《虚拟财产分割走上法庭,折射哪些问题》

      情感型结尾:通过情感表达,在结尾处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使读者产生共鸣。

      “我觉得当老师是件挺幸福的事儿。”在和学生接触时,宋玺用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不断激励、影响他们,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

      摘自:《扎根中国大地办学 十年探索出“北大方案”》

      “以前看奥运会觉得很神秘,但7月看巴黎奥运会,我想了解他们的场地、文化节等是怎么做的,关注我们做过的东西。”楼元廷表示,更重要的是,经历OQS,周围同事已经成为这几个新兴项目的粉丝,“我已经记住了冠军的名字,奥运期间,我会跟别人说,之前在上海,我保障过他”。

      摘自:《一项全新赛事如何拉近奥运与年轻人的距离》

      建议型结尾:在结尾处提出建议或行动方案,鼓励读者采取某种行动或改变。

      “有句话叫‘一招鲜,吃遍天’,大学生也要找到自己生涯发展的发力点。”李家华建议大学生主动实习,通过实践找到自我定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摘自:《学生实践找定位 企业现场频“抢人”》

      【责任编辑:杨月,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