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答庞参军·击鼓其镗

中国求职指南网

      击鼓其镗,船开橹鸣。
      顾我而言,雨泣载零。
      子卿白首,当还西京。
      辽东万里,亦归管宁。

      和陶答庞参军·击鼓其镗译文

      逐句全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和陶答庞参军·击鼓其镗注解

      1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

      2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3

      兵:武器,刀枪之类。

      4

      土国城漕:土,挖土。国,指都城。城,修城。漕,卫国的城市。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5

      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6

      宋:诸侯国名。

      7

      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8

      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9

      爰:哪里。

      10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11

      于以:在哪里。

      12

      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13

      成说:约定、成议、盟约。

      14

      于嗟:叹词。

      15

      活:借为“佸”,相会。

      16

      洵:久远。

      17

      信:守信,守约。

      和陶答庞参军·击鼓其镗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和陶答庞参军·击鼓其镗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全诗共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写征人与家人别时信誓,不料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作者简介

       苏轼[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更多

      苏轼的诗(共4993首诗)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查看译文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查看译文
  •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查看译文
  •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查看译文
  •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查看译文

      诗词大全

      诗词按朝代先秦秦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近代近现代现代当代

      古诗按拼音ABCDEFGHJKLMNOPQRSTWXYZ

      热门分类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

      诗人按拼音ABCDEFGHJKLMNOPQRSTWXYZ

      古诗大全

      别人正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