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说】关注长端波动的机会,中短端利差在资金相对稳定情况下仍有压缩空间

东方财富网 2024年06月03日 17:23

      一、债市综述

      上周资金面维持平稳,市场需求回升,多数期限无风险利率走低,但长端利率受央行对利率的表态影响,出现小幅调整。信用受需求推动,利差大幅回落,整体利差再度回到年内低点,长端利差甚至创出新低。

      货币市场方面,央行公开市场在跨月前3天大规模投放,全周累计净投放6040亿,资金面维持平稳。DR001和R001分别从周一的1.78%、1.82%上行至周三的1.85%、1.87%,周四分别大幅下行至1.73、1.80%,周五(跨月当天)小幅回升至1.81%、1.86%,二者中枢均较前一周上行4bp。DR007周四最高1.92%,周五收至1.87%,R007也收于1.87%,利差维持在0附近。周内政府债净融资为5466亿,二级1年国股周五收盘2.075%,较前一周小幅下行。

      二、影响债市主要因素或事件

      资金利率:

      央行公开市场在跨月前3天大规模投放,全周累计净投放6040亿,资金面维持平稳。公开市场回购余额回升到6000多亿,但由于本周政府债融资再度缩量,预计资金面维持平稳。政府债预计净融资1709亿。

      政策: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敢于较真碰硬,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推动金融监管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在金融领域树立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

      周内金融时报发表《长期国债这么火?专家提醒:应重视风险》:文章指出,结合中国当前经济潜在增长率来看,目前长期限国债利率水平是较低的。从疫情平稳转段后的市场运行实践看,2.5%-3%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央行副行长陶玲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提到: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不断健全金融安全网。坚持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责定位,推动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持续监管、穿透式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范围,实现监管全覆盖,构筑金融安全网“第一道防线”。推进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建设,落实风险处置责任分工,丰富完善风险处置策略方法制度,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继续发挥好存款保险机制作用。

      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召开,要求直面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统筹做好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相互交织风险的严防严控,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国内经济:

      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前一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7%,比前一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为49.4%和46.7%,比前一月下降1.3和3.6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0.8%,比前一月下降2.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6%,比前一月下降1.5个百分点;官方综合PMI 51,前值 51.7。非制造业PMI 51.1,前值 51.2。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4月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收入同比增长2.6%,较前值加快0.3个点。其中4月营收同比增长3.3%,显著好于3月的-1.2%,利润单月同比增长4%,较3月的-3.5%来说同样重回恢复性增长。营收受益于量价的初步共振,但利润率偏弱限制了利润增速的弹性。

      三、债市展望

      上周市场无风险利率陡峭化明显,中短端继续下行,长端受央行媒体发声影响,小幅上行,而信用债需求再度提升,信用利差回到年内低点,长端利差甚至创出新低。

      周内高频数据边际继续减弱,主要是国内的生产和消费均边际减弱,后续关注一线房地产新政后的房地产动态。跨月前央行仍然放量进行逆回购操作,维护资金市场稳定,因此虽然短期总量货币政策落地概率较小,但公开市场操作仍然能够对冲资金需求,资金压力不大。目前债市仍然在区间波动中,央行持续对长期国债利率进行指导,加大长期国债边际压力,但从机构行为来看,配置需求仍然较强,信用利差持续压缩,从结构上看,短期需求结构稳定性变差,策略上,关注长端波动的机会,中短端利差在资金相对稳定情况下仍有压缩空间。

      $圆信永丰丰和A(OTCFUND|008067)$

      $圆信永丰丰和C(OTCFUND|008068)$

      $圆信永丰强化收益A(OTCFUND|002932)$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不等于未来收益,基金业绩表现具有波动风险。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不同基金的业绩并不互相保证。本资料不是法律文件,仅供具备相关基金知识的内部工作人员交流使用,请勿作为产品宣传材料向投资者推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进行投资。投资有风险,敬请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