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们如何应对干旱和寒冷的极端环境?

查字典地理网 2019年11月05日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撰文:LIZ LANGLEY

      黑叉齿鱼一次会吃掉大量食物,因为深海的食物非常稀少。

      摄影:NORBERT WU,MINDEN PICTURES/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万圣节来临之际,全美国的孩子们都会挨家挨户地讨糖吃。然而,对许多动物来说,寻找食物并不是那么容易——这需要敏锐的触觉、非凡的体力和好运气。

      这就是有些物种进化出一种避免饥饿的独特策略的原因:把食物储存在体内。

      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花栗鼠,其巨大的颊囊里储藏着在温暖的月份里采集的坚果和种子。花栗鼠属于啮齿动物,共有25个亚种,它们没有选择为了抵御漫长的冬天而长胖,而是把食物藏在隆起的脸颊里。

      在冬天来临之前,一只东部花栗鼠把橡子塞进颊囊里。

      摄影:TIM LAMAN,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储存食物是一个相当高级的特质,”佛罗里达诺瓦东南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家Tracey Sutton说。“对于生活在食物匮乏环境中的动物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策略,”无论是寒冷地区还是偏僻的深海,都是如此。

      研究这类适应性特征还能帮助科学家了解野生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

      花栗鼠

      种类:哺乳动物

      食性:杂食动物

      野外平均寿命:2-3年

      尺寸:10-18厘米;尾巴:7-12厘米

      体重:28-141克

      以下是一些总是随身携带食物的有趣动物,一起了解下吧。

      蜜罐蚁

      蜜罐蚁生活在全球各地的干旱环境中,比如澳大利亚、非洲南部和墨西哥。在干旱和旱季期间,有些蜜罐蚁会通过种植蜜罐来支持自己的群体。

      一只蜜罐蚁展示其充满花蜜、汁液和蜜露的柄后腹。

      摄影: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这些被称为贮蜜蚁的特殊蚂蚁用花蜜、汁液和名为蜜露的含糖物质喂饱自己,蜜露是由另一种昆虫——蚜虫分泌的。

      贮蜜蚁会一直进食直到柄后腹填满含糖的物质。之后,这些蚂蚁会悬吊在地下蚁穴的顶部,把吸食的液体倒流出来喂食饥饿的同伴。

      黑叉齿鱼

      黑叉齿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常捕食比自己更大的猎物,然后拖着躯干下方装着猎物的巨大胃部行动,其巨大的胃部有点像一个杂货袋。

      黑叉齿鱼可以在海平面之下4公里的深海生存,那里食物相对稀少——也许这就是黑叉齿鱼吃得那么多的原因——一种很好的生存策略。Sutton说,在物种稀少的深海,黑叉齿鱼有足够的时间消化这些较大的猎物,不用担心受到威胁。

      人类从未拍摄到黑叉齿鱼,Sutton说希望未来这一状况能够改变。

      “我们对深海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物种解剖,”他说,实际上大部分标本都是在死后得到解剖检查的。

      “观察动物在大自然中的行为,哪怕是它们如何游泳,都能帮助我们填补空白。”

      鹈鹕

      卷羽鹈鹕是体型最大的鹈鹕物种,原产于欧洲和亚洲。

      摄影:MARCIN DOBAS,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就像回家前把所有的糖果都吃光的孩子一样,鹈鹕不会把鱼储存在巨大的喉囊中,而是迅速把它们吞下去。鹈鹕的喉囊里大部分都是水,在吞咽食物之前它们会将头部后仰,把其中的水分排干。

      匹兹堡国家鸟类公园的鸟类学家Bob Mulvihill说,全世界共有7种鹈鹕,除了南极洲,其他大陆均可见,大多数鹈鹕都是“排成一排或组成一个群体,把诱饵鱼聚集到一起,然后共同捕鱼”。然后,鹈鹕们会利用大嘴巴作为铲子,把鱼围困在它们之间,或者把鱼群向海岸线驱赶。

      唯一的例外是北美洲的褐鹈鹕,它们会潜入水下捕鱼。

      猪笼草把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困在其装满液体的捕虫笼里。

      摄影:THOMAS P. PESCHAK,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猪笼草

      猪笼草是一种猪笼草属植物,原产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最北端。猪笼草的叶子呈壶状,用于捕捉昆虫、蝾螈,甚至是小型哺乳动物。

      有些猪笼草呈现出斑驳的颜色,看起来有点像美味的腐肉,能吸引猎物进入捕虫笼。捕虫笼光滑的边缘和凸缘可确保掉入其中的动物无法出来。

      捕虫笼的底部是消化液,猎物在消化液中溺死并慢慢分解,从而使这些食肉植物在营养不良的地区繁荣发展。

      毕竟,其中一个袋子必须“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