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设计

查字典地理网 2015年02月02日

      

      地理教学

      方法与设计

      授课

      章节

      第九章

      课题

      走向世界的中国

      授课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

      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

      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

      方法

      分析比较法,小组讨论法

      教    具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区域经济差异大

      前一阶段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回顾我们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有哪些?

      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

      一、区域经济差异大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

      联系实际: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是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是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

      学生回答补充完整。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区域合作

      三

      北

      防

      护

      林

      提问: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

      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那该怎么办呢?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

      二、区域合作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过渡:出示“世界地图”(挂图)。刚才,我们从实例中看到我国的不同区域在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也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

      三、在世界中发展

      投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图9.3)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评价点拨:第一,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

      第二,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

      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学生:不相同)

      不能

      与其他区域进行合作。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42%。

      学生了解三北防护林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中发展

      课堂总结

      学生看图9。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

      学生看录像,思考为什么要加入WTO?

      学生读图9.2,理解经济全球化。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