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二高频考向四

查字典文档网 2015年05月12日

      攻略二高频考向四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以地质剖面图或平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

      [题型分析]

      该类题多以地区剖面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有关地区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分析时要注意岩层的新老关系、岩层的连续性、等高线等知识的结合。

      [典题例证]

      【典例4】(2014·潍坊模拟)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

      (2)该区域( )

      A.河流干流自南向北流

      B.河谷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C.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D.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思路分析]

      第一步:认真析图,获取解读信息。从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横断山区,这里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从图中岩层新老关系上可知甲为向斜,从河流分布上可知甲处为山地,由此可知甲处为向斜山。

      第二步:结合问题,联想旧知。背斜岩层为中部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为中部新,两翼老。根据河流分布可以确立分水岭和河谷,判断河流流向等。

      第三步:综合分析验证,避免错误。结合问题的选项并结合图中信息分析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最后确定答案。

      [自我解答] (1)________ (2)________

      [高考预测]

      (2014·南通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该区域地质构造的主要成因有( )

      A.流水沉积作用

      C.地壳水平运动

      A.甲、乙

      C.丙、丁 B.风力侵蚀作用 D.岩浆运动 B.乙、丙 D.乙、丁 2.甲、乙、丙、丁四地中,开采煤矿时发生透水事故风险较大的是( )

      (2014·济宁调研)在内蒙克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景观,花岗岩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 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座座石峰,造型奇特,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当地蒙古语称此石林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之意。据此完成3~4题。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3.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

      A.玄武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

      4.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科学家在某构造山体的前缘发现了如图1的山体,该山体孤零零的矗立在大型构造山脉的前缘,学名上叫“飞来峰”,是推覆构造(一种倾角非常小的断层)后形成的山体,图2是该山体以及附近的地质剖面图,岩层由下到上由老到新。回答5~6题。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图1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图2

      5.关于飞来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来峰底部的岩石性质与接触的前缘基底相同

      B.飞来峰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

      C.飞来峰底部能见到内力作用的擦痕,且受过外力侵蚀

      D.飞来峰上的岩石的性质与左侧的山体没有多大的关系

      6.飞来峰的形成的顺序大致应该是( )

      A.沉积——挤压褶皱——外力侵蚀

      B.挤压褶皱——断裂——平移

      C.沉积——断层平移推挤——外力侵蚀

      D.断层平移推挤——外力侵蚀——沉积

      (2014·西安五校三模)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7.①处的地区构造地貌为( )

      A.背斜

      C.背斜谷 B.向斜 D.向斜谷

      8.造成②(飞来峰)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降水

      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

      (2014·山东滨州一模)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9~10题。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9.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

      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相同

      C.③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

      D.④处是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10.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

      A.①河道比③狭窄,①位于③的上游

      B.①处流量一定大于③处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2014·浙江温州二模)读图,回答11~12题。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1.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2014·武汉调研)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3.关于图中各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C.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 000米

      D.丙地岩层可能有化石

      14.该区域( )

      A.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B.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D.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高频考向四

      【典题例证】

      (1)B (2)D

      【高考预测】

      1~2.解析:第1题,图中地质构造是地壳水平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褶皱和断层。第2题,乙为向斜,丁处有断层,两处开采煤矿易发生透水事故。

      答案:1.C 2.D

      3~4.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貌为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第4题, 该“石林”的形成,首先是岩浆岩的形成,即岩浆活动,再是出露地表,因此必须有地壳上升,而要形成花岗岩石林景观,就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在该地区主要是风力。

      答案:3.D 4.C

      5~6.解析:底部岩石性质与基底不同,图中岩性不一样,飞来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倾斜角度非常小的断层平移到了上方后受到外来侵蚀而留下来的残体。而不是挤压;飞来峰上的岩石与左侧山体有很大的相关性。飞来峰的形成顺序是沉积岩层形成后,断裂后形成了岩石倾斜角非常小的断裂带,后来在大地板块推动下平移到了另一层岩石上方,最后又受到外力的剥蚀而形成的残体。

      答案:5.C 6.C

      7~8.解析:第7题,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为谷地地形,同时岩层年龄中心老、两翼新,说明为背斜构造。第8题,图中飞来峰东侧较陡,两广地区的东侧为迎风坡而降水多,必然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故影响坡度差异的因素是降水。

      答案:7.C 8.B

      9~10.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看出②地两侧有两个断层,且②岩块上升、两侧下降,类似于华山的成因;向斜构造属于储水构造,③为背斜;①处有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④为向斜构造,因不易受侵蚀而形成山地。第10题,图中③处海拔高于①处,说明河流由③处流向①处;另外北半球河流右侧侵蚀严重,堆积物主要集中于左侧,结合图中①处堆积物分布在东侧、③处堆积物分布在西侧,可知河流在①处由北向南流、③处由南向北流,则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答案:9.B 10.C

      11~12.解析:第11题,图乙显示的是张裂运动,是岩浆上升形成岩石之处;图甲中②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地壳运动形式与图乙最相符。第12题,张裂边界一般易形成裂谷和海岭,再结合图中断层箭头运动方向,可判断张裂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故最可能形成裂谷。

      答案:11.B 12.D

      13~14.解析:第13题,溶洞形成于石灰岩中,甲地岩石为变质岩;根据均温中间高、两侧低,且南高北低可判断该处地貌为一由北向南倾斜的山谷,乙地河流自北向南流;乙、丙两地温差大于6 ℃,可知其相对高度超过1 000米;丙地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可能有化石。第14题,根据该地1月气温高于0 ℃可知其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