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gz.people.com.cn提供.

这件事,她一干就是30年

——记贵州省独山县乡村医生黎跃云

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
2024年07月12日08:15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贵州省独山县下司村,一间临街店面并不起眼,却常年人来人往。这是一间村卫生室,也是黎跃云工作了30年的地方。

黎跃云是土生土长的下司人,6岁时不幸患上髋关节结核,落下终身残疾。“病情严重时,连双拐都撑不住。”尽管饱受病痛折磨,20岁的她却靠着一台缝纫机闯出了名堂。

“自学裁缝,还开了培训班,学徒最多时有30多人。”那段经历,让黎跃云很是自豪。但过度劳累,使她本就羸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以致于缝纫也渐渐力不从心。

一天夜里,黎跃云突发奇想:要是能懂点医术,不仅能给自己看病,还能帮父老乡亲做点好事。就这样,她毅然报名了在独山卫校开展的农村医疗卫生专业培训。

1995年,经过为期一年的专业学习,黎跃云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用跟亲戚朋友借来的一万块钱,在父亲的小屋里开了间卫生室,这一干就是30年。

正在工作的黎跃云。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正在工作的黎跃云。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粒我都写上了,一定要按时吃。”到达下司村,已是午后时分。村卫生室里,黎跃云指着药盒耐心叮嘱,一旁的柏春云老人连声道谢。

柏春云家住华南村,是黎跃云的“常客”。“有个头疼脑热的,总上她这来……”还没等老人说完,一名等待就诊的患者接过话茬:“对,每回开的药都挺管用,服务也好。”

午后时分,下司村卫生室里陆续有患者前来就诊。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午后时分,下司村卫生室里陆续有患者前来就诊。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患者的认可,来源于黎跃云始终如一的真心与热忱——因为身体原因,她经常看病吃药,更能对患者感同身受。

一次,有个孩子食物中毒,送到村卫生室时已经意识模糊。情急之下,黎跃云冲到马路拦下一辆城乡客运车,并再三恳求司机以最快速度将孩子送往县医院。

“司机师傅人很好,没多想就答应了。”临走之时,黎跃云还塞给孩子父亲500元钱,而她连人家姓什么都没问。“幸亏救治及时,孩子最终转危为安,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黎跃云对乡亲们的守护,体现在对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浸润在看诊出诊的日常点滴。

30年来,坚持出诊是黎跃云雷打不动的习惯,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村卫生室的门一定准时敞开。“没有上下班,乡亲们啥时候来啥时候看。”黎跃云坦言,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要时刻让群众找得到、靠得住。

黎跃云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下司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929户3836人,除日常经营村卫生室外,她还肩负着全村的家庭医生签约责任,以及200多户慢性病患者的随访。

黎跃云上门为慢性病患者测量血压。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黎跃云上门为慢性病患者测量血压。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村里谁家大人打工去了,孩子身体不好?谁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么药?黎跃云都记得一清二楚。不仅如此,她的足迹甚至遍布下寺村周边的村寨。“十里八乡,不少人都认识。”黎跃云颇为自豪。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小小的村卫生室里,整面墙都挂满了奖状。每一份荣誉,都是黎跃云坚守医者使命的见证。

黎跃云深一脚浅一脚向慢性病患者家里走去。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黎跃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慢性病患者家里走去。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摄

从青丝到白发,黎跃云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卫生第一防线。她深一脚浅一脚前行的背影,成为村民们最熟悉的风景。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大桥成为热门“打卡地”(焕新之旅)
  桥即是景 以桥增色 清晨,云雾初起,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槽渡河大峡谷附近的山峦、房屋和树木都披上一层轻纱,三塔斜拉结构的平塘特大桥在朦胧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平塘特大桥建成于2019年,横跨槽渡河峡谷两岸,主塔高达332米,相当于110层楼高。…
贵州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
  本报贵阳7月9日电 (记者程焕)贵州省民政厅近日印发《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以进一步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机制明确,贵州省将加强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信息互通共享。…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