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易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m.163.com提供.

卢节说齐良迟,曾亲自教她画齐派画,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发布

齐白石书画院
齐白石书画院
2024-06-20 12:01·河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白石山堂是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请时任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网易集团官方形象代言人、特邀教研主任、北京画院及荣宝斋签约画家,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曾听卢节这样说道:我第一次见到齐良迟齐先生是他70岁的时候,但他给我的印象却是永 远生活在画中天地,永远没有倦意。有一年的盛夏,他跟 我说,要去外地转几个月,参加笔会、讲学、写生,我祖心 老人身体吃不消,然而几个月之后见到他仍是红光满面, 精神极好,倒是我身体不济,面色苍白。我问老先生有什 么养生秘诀,老人笑道:“作画就是养生之法。”我听了茅 塞顿开。老先生曾送我一套他编绘的《自学美术丛书》。这是 一套通俗、别致的教科书,我想不管是什么年龄、什么职 业的人看了,都会忍不住拿起笔学上一气。这是因为,它 使初学者乍看起来觉得入门并不难。比如说画牡丹花,书 上就告诉你先选择什么样的笔,准备哪种颜色,然后详细 指出画牡丹花的特点,用笔的方法以及忌讳的笔墨。这样 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书上的牡丹画在自己的纸上 了。这对初学者来说,必然兴趣大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良迟作品《寿桃》·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其实,我想向初学者进一言:你们中了老先生的“圈 套”了。语云:登高必自卑。入门不难,深造便要下一番苦 功。齐先生所以用心良苦,目的有二:一则是让初学者不 致对艺术殿堂之门望而生畏,这套教科书便是一块敲门 砖。二则白石老人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画历史长卷中的一 页,初学者对白石老人的画风略晓一二,也是为学会欣赏 本国传统艺术作准备。凡想在艺术上有所作为的人,便 可由此登堂入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良迟作品《牵牛花蜻蜓》·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最初学画螃蟹,画了几十只, 看上去个个横行霸道,自己感到颇有点像书上的了。但细 细琢磨,便觉得越看越不象样子,不是瘪瘦无肉,便是干 死的蟹壳。家里人笑道,今年的春节不要买海货了,闻闻 这满屋子的螃蟹味就够了!这可叫我大伤脑筋。到了齐 先生画室,好诉了一番“螃蟹苦' 老人说画带来了吗? 我看看。”我说不敢拿,怕惹腥了这屋子。老人笑着走到画 案子前,开始洗笔研墨,他说:“首先,墨要研得稠稀适度, 用墨也要掌握层次,毛笔上不同的位置带不同深浅墨色,所谓不同位置,就是将毛笔分为笔锋(即笔尖部分)、笔肚 (或称笔腰,即笔中段部分)、笔根这三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良迟作品《事事如意》·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在蘸颜色的 时候,先把整个笔都染成一种颜色,这种颜色是所要画的 对象最浅的颜色。浅到什么程度当然由自己定,过浅了没 有精神,过深了就显得呆板。然后,用笔锋蘸深颜色,深的 程度,也是所画对象的最深颜色。还要注意深色与浅色之 间的反差,反差太大或太小,都会使画呆板,不生动。笔尖 蘸过深色之后,在颜色碟子边上,轻轻摁两下,这样就在 笔肚子上出现一个中间色。这就是一支笔的染色过程。” 说罢,老人在一张小纸上试墨,我看到果然笔锋、笔肚、笔 的根部墨色截然不同。齐先生说,笔的墨色和吃水程度掌 握好之后,才能开始作画。呵!这一开始就要下这么多功 夫,难怪老人手下的螃蟹只只饱满生动,没有水,却饱含 了水的滋润,在墨色层次中,看到了幼蟹的玲透,肥蟹的 利爪。老人画完螃蟹,在纸的右上边题:“卢节女士雅论白 石四子齐良迟丁卯新春吉日”,左下角印“大匠之门”一 章,并把这幅画送给了我。我当时的高兴劲儿可就别提 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良迟作品《葫芦蚂蚱》·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临走时,老人把画小心卷好,系上一根小绳交给我 说:“你要放好,小心路上丢了,前几天我去朋友家做客, 带了一幅画,斜插在书包里,没想在公共汽车上被人抽去 了。半路上才发现,这样两手空空也白去,没办法,又撤回 来了。”“学海无涯,艺海无边”,以后,我又画了 一张牡丹花, 一张梅花图,老先生便说有点进步了。的确,仅仅凭一时兴趣,那是绝对画不好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良迟作品《寿酒延年》·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一九八九年新春之际,荣宝斋将收藏的齐白石绘画 选出百幅精品,举办了齐白石画展。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 绝,我自然不肯放弃这样的机会。真是,有画的地方必有 画家,我在这儿,见到了不少老画家和新画家,他们聚在 一起,边看、边赏、边评,有滋有味,这也许就是白石老人 的绘画魅力所在吧!我不算是个懂画的,可正因为这一 点,我也有我的标准:只要我喜欢的画,就是我认为的好 画。这种想法恐怕不只我一个,也许有一定的代表性,它 反映各人不同的艺术修养。和我同来赏画的一位法国朋 友,把我叫到一张画前说,这幅画只画了一个茶杯,就这 么简单,小孩子都可以画,怎么也是名画呢?我就凭自己 的一点国画知识,告诉他中国画的特点和白石老人的笔 墨技巧,可说着说着觉得自己也解释不清了;看他的眼神 分明是更不明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不同国 度、不同文化的人来说,确实存在着鸿沟。但是从另一方 面说,绘画艺术又是无国界的。这位朋友看人物画看得入 迷,尤其喜欢那个头戴乌纱帽,身穿大袍,手摇白纸扇的 黑鼻子不倒翁。白石老人边款题诗及老人当初画此画的 用意,我这个朋友并不感兴趣,空费我一番口舌。但我坚 信他确实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中国国画艺术中的独特 意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良迟作品《菊花蜜蜂》·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几年来,齐老和我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他一点点讲, 我一点点记,然后我再査阅一些资料,作文字上的整理和 布局上的斟酌。随着对资料和情况的进一步熟悉,我也不 断提出一些问题,请齐老思考、回忆和补充。因为抽点空 余时间确实不易,我俩又都是很严肃认真,所以几万字的 东西竟拖了好几个春秋。快结束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良迟作品《菊花螃蟹》·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一天,我去齐家, 只见老先生画室前的一株石榴树,已经结出了红红的果 实,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当年,白石老人苦心经营的这 片庭院,在今天依旧是满目生机。大口鱼缸里,十几尾红 金鱼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分外悠闲、安逸。院前栽的几 株花草,枝叶翠绿,花朵娇妍。新粉刷过的画室整洁明亮。 这天,我和老人站在院子里心情都很愉快,我们也到了收 获的季节。他指着那株石榴树说:“你去数数它结了几只 石榴? ”我跑过去数了两遍,说:“有六只。”“不对,你再数 数。”不对?我围着小石榴树转了一圈,又仔细地数起来, 噢,一个小石榴被一些叶子遮住了,“一共有七只。”“这回 就对啦! ”老人笑了,可我却不好意思起来。临摹、写生或 创作,都要求细心观察,这是白石老人的教诲,也是齐良 迟老先生给我上的第一课。象我这样到临了还不及格的 学生,能帮助他整理好回忆文章吗?这一切只有让读者去 评断了。(未完待续)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体验更佳
分享

热搜

热门跟贴

打开APP发贴
0条跟贴

相关推荐

回到顶部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