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疣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m.sm.cn提供.
皮肤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之一。虽然没有大碍,但是会影响容貌、学习和工作,受到患者的重视。因部分人求治心切,对疾病认识不够,乱涂敷,听信所谓的“秘方”,或误以为“鸡眼”治疗,结果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轻者感染、色素沉着,严重时会毁容。扁平疣出现在面部,中医称之为青年扁平疣。比较容易发生在青少年的面部、手背,皮疹是粟粒大小扁平的丘疹,有时可因搔抓而呈线状。医学上称之为寻常疣,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瘊子、刺瘊等。表面粗糙,触之硬,针头至豆大灰白色角质丘疹,如果长在手足受压的位置或摩擦处,则称为掌疣或跖疣(脚底),会导致疼痛、出血,甚至会影响到指甲的生长。感染途径的这些疣可以直接接种,也可以自己接种。例如皮肤外伤、擦伤、手足多汗多汗等,病毒颗粒可通过这些微小损伤直接进入皮肤或粘膜。脸部扁平疣可以自己用搔抓来治疗。此外,还可通过受病毒污染的器物对皮肤造成间接感染,如面部美容、足浴、扦脚等。从临床表现来看,面部、手足皮肤疣容易确诊,但往往治疗难度较大,因为目前抗疱疹病毒药物一般针对疱疹病毒而非人类乳头瘤病毒,所以对于普通的抗病毒药物效果并不明显。对本病祖国医学早有论述,认为是风邪搏于肌肤、热血燥、气滞血瘀凝结在皮肤上造成皮疹。在治疗上要以辨证为主。经多年临床治疗、观察,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如皮肤疣会出现血瘀症状,而刺血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等功效,我们采用每周一次的耳背静脉放血,10次为一个疗程,对于青少年早期扁平疣特别有效。依据病情辨证的不同,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清热凉血、和营祛瘀法、散风、清热、利湿法等中药内治。对于多发病的手足疣,自拟清热解毒、活血软坚的狼毒、花椒、大青叶等中药进行熏洗后,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损伤数较小的患者,采用激光、电灼、刮除等手术治疗,基本上可以治愈。此外,由于皮肤“疣”常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所以使用免疫调节药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了正确、积极地治疗面部、手足皮肤皮肤疣也很重要,还要注意避免搔抓、摩擦疣体,以防自己接种感染。要经常煮洗毛巾、浴巾,清洗日常生活用品,不用公共的脚盆、拖鞋等,不要误以为是“老茧”“鸡眼”而到地摊上去,以免造成自己接种或再感染。我在门诊碰到几位原本只有一个跖疣的患者,误认为鸡眼而去插穗,因为在插穗的过程中,其它皮肤受到损伤,病毒被植入到受损部位,非但所谓的“鸡眼”没有治愈,而是生出了一批疣体。因此,应该引起重视。

温馨提示

当前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

继续查看
跖疣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尖锐湿疣。表面为圆形、多角性丘疹、肉赘等,偶可发生恶变。传染性软疣则属痘类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皮丘疹。常见的皮肤疣:1、跖疣(HPV1、4)系发生在足跖部位的寻常疣,损害多发生在足底前部受压部位初起为针头大角质性丘疹,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周围绕以高起点较之环,若用小刀削去表面角质层则可见乳白色角质软蕊,触痛明显,数目不定,单发或多发,有时损害较多,且相互聚集融合,称为镶嵌疣。2、寻常疣(HPV1、2、4、7、27、29、40、54)俗称刺瘊。初起的损害为针头大的扁平隆起性丘疹,逐渐增大至豌豆大或更大,圆形或类圆形,表面干燥粗燥,角化明显,触之硬,呈灰黄色,灰褐色或黄褐色,顶端可呈花蕊或刺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手背或手指及足缘等处,若发生于甲缘者称为甲周疣,寻常疣亦可呈单一柔软细丝状突起,顶端被有干燥角质,正常皮色或者棕灰色成为丝状疣,好发于眼睑,颈部、颏部等部位。若呈单一簇集多个参差不齐的指状突起,其尖端为胶样物质,称为指状疣,好发与头皮、亦可发生于趾间、面部。3、扁平疣(HPV3、10、27、28、41)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大多骤然发生,为米粒大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正常皮色或浅褐色,常多数散在或密集,由于搔抓可自身接种。沿抓痕呈串珠条状排列,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呈慢性,可自行消退消退前常出现炎症反应,瘙痒异常,愈后不留疤痕。4、尖锐湿疣(HPV1、2、6、11、16、18、31、33、34、35、39、45、51、68、70、73)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好发于外生殖器肛门以及会阴、宫颈、阴道等处,尚有膀胱、输尿管、口唇、乳头、脐窝、腋窝等部位发病。基本损害为淡红灰色或淡褐色柔软的赘生物,大小不一,单个或群集分布,表面分叶或呈棘刺状,湿润,基底较窄或有蒂,阴茎体部可以出现基地不窄的无蒂疣。由于皮损排列分布的不同,外观上表现为点状、线状、重叠状、乳头瘤状、鸡冠状、菜花状、蕈状等不同形状。有的呈巨大型湿疣,伴有其下方组织的破坏,故称之为“疣状癌”,认为系以后总低分化的鳞癌。部分尖锐湿疣也有癌变的可能,尖锐湿疣常无症状,易擦烂出血,有的病人有疼痛及瘙痒,若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多,可伴恶臭。或伴有其他炎症时,可促使疣体增殖。5、传染性软疣:(由感染传染性软疣病毒所致,属痘类病毒)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潜伏期2-3周,损害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白色或珍珠色,在疣顶端中央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既软体小疣。好发于躯干四肢,损害数目多少不等,散在分布,互不融合,自觉微痒。一般经过6-9个月可自行消退,皮损有时可长到10-15mm大小,多为单发,称为巨大软疣。
下一页 网络不给力?刷新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