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激浊扬清

[jī zhuó yáng qīng]
汉语成语
收藏
0
0
激浊扬清(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尸佼《尸子·君治》。[1]
激浊扬清(激:冲击;浊:污水;比喻坏的;清:清水;比喻好的)指冲去污水,扬起清水;比喻抨击、清除坏的,表扬、发扬好的。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4-5]
中文名
激浊扬清
拼    音
jī zhuó yáng qīng
出    处
《尸子·君治》
注音字母
ㄐㄧ ㄓㄨㄛˊ ㄧㄤˊ ㄑㄧㄥ
语法结构
联合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战国·尸佼《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沐浴群生,通流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柔而难犯,弱而难胜,勇也;导江疏河,恶盈流谦,知也。’”[1]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激浊扬清”。[1]

成语典故

播报
编辑
乎辨充西晋时,有个名叫牵秀的读书人,年轻时就有些才气,也能说会道。后来被权贵看中,任为司空从事中郎,当上了皇帝的舟院仔侍从官。[2]
牵秀好说大话,常把自己夸得了不捆付捆起。有一次竟对人说,他如果能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如果能担任军事要职,就一定会建立将帅的功勋。[2]
但是,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没有照这样去做,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禁享位,史称晋狼连壳惠帝。司马衷患有痴呆症,第二年起,皇族之间为了争夺谅体政权,发生了长墓担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2]
惠帝继位的时候,太后的父亲杨骏专权。惠帝的妻子贾后与杨骏争权。第二年,贾后指使楚王司马玮等杀了杨骏,换了汝南王司马亮辅政;但后来她又指使司马玮杀了司马亮,然后又杀了司马玮灭口。此时,贾后掌握朝政大权,时间长达十年。[2]
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起兵杀了贾后,后来又废惠帝自立。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联合起兵杀死了司马伦,让惠帝复位,司马冏专权辅政。司马颙先是与长沙王乂联合起来,攻杀了司马冏;接着,又与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起来,攻杀了司马义,于是由司马颖专断朝政。不久,司马颙在别人打败了司马颖后独占朝政。但他的日子也不长,后被东海王司马越战败,与司马颖相继被杀。[2]
当时牵秀担任尚书,但他对诸王专权、惠帝沦为乃匪归腿傀儡,从不敢反对。相反,他见哪个有势力,就去投靠哪个。他先是为长沙王司马乂效力,接着又投奔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再投靠河间王司马颙。最后,牵秀在这场皇族大混战中,被司马颙的部下杀死,以致他根本就没有做到自己说的,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2]

成语寓意

播报
编辑
激浊扬清、抑奢崇俭、戒贪立廉,一直是历代官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清、俭、廉一直作为一种美德被张扬,浊、奢、贪这种见不得人的龌龊行为,一直遭到世人的贬斥,难以公开行世,只能在地下潜滋暗长。从每个朝代来看,廉与贪哪一种道德行为占上风,决定着它的盛衰、前途和命运。几千年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廉则兴,贪则败;廉则盛,贪则衰。中国历史上几个黄金时期,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历史上几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得到较好较快发展的“治平之世”,就是由于当时的当权者激浊扬清,遏制了贪赃枉法势头,让整个社会保持一种比较清廉的风气。[3]

成语运用

播报
编辑
  • 成文用法
“激浊扬清”指冲去污水,扬起清水。比喻抨击、清除坏的,表扬、发扬好的。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4-5]
“激浊扬清”也作“扬清激浊”。[4]
  • 运用示例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待制为官,尽忠报国,激浊扬清。”[5]
清·张廷玉《列传·卷七十七:“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又其次,建白时政,有裨军国。皆分别擢叙。而粉饰文具、循默不言者,则罢黜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