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持续普及高...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j.people.com.cn提供.

“北京有戏”系列报道

郑小瑛:持续普及高雅艺术 为我国歌剧事业发展助力

人民网记者 尹星云
2024年07月12日18:39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日前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上演。(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供图)

前不久,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上演了一版特别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又名《费加罗的婚礼》),台上的演员平均年龄达68岁,这是他们时隔四十一年后再次站上母校的这方舞台……

四十一年后再次唱响经典

1983年,中央音乐学院该届声乐歌剧系毕业生的毕业大戏《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在北京上演,这是莫扎特歌剧在中国首次上演,也是新中国第一届声歌系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当时,这部作品由张承谟翻译,蒋英、吴灵芬配歌,吴灵芬指挥,陈大林导演。《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大礼堂演出了3场后,又进行了10多场社会公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时间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

《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日前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上演。(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供图)

2024年的这个盛夏,当年的毕业生们时隔四十一年后,再次回到母校,再次唱响《费加罗的婚姻》,献礼“校庆暨校友返校日”。本次演出由厦门市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中央音乐学院联合制作,郑小瑛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吴灵芬教授执棒,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联合倾情演绎。

郑小瑛为观众进行导赏。(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供图)

演出开始前,95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教授早早来到剧场,和以往一样,准备着为观众进行观演导赏。在《费加罗的婚姻》每一幕开始前,她都精神饱满地详细为观众讲解剧情及背景,以助于大家更好融入这部歌剧,从中感受到歌剧艺术散发出的真正魅力。

正直聪明的费加罗、活泼直率的苏珊娜、虚伪放浪的伯爵、优雅浪漫的伯爵夫人、躁动多情的小书童……大幕拉开,四十一年前的身影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演员们已经六七十岁了,但那份对歌剧的初心与热情丝毫没有变,每一句唱腔、每一段表演依然那么专注。每一幕结束时,观众都报以激动、热烈的掌声。

多措并举普及歌剧艺术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人民网记者 尹星云摄

“我们为什么要回到母校来演出这一场《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很多大剧院都在用原文演唱西方歌剧,中国的歌剧观众被推得越来越远。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是我国歌剧人才的摇篮,如果能够在歌剧教育中放进‘洋戏中唱’的内容,对国家歌剧事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益处。”郑小瑛表示,《费加罗的婚姻》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好的教材,能够很好地训练主唱、重唱、合奏等。在学校排演这部戏,对歌剧人才培养是有很多益处的, 我国第一代经过专业培训的歌剧人才正是从《费加罗的婚姻》走上了专业的歌剧舞台,甚至国际歌剧舞台,这部歌剧凝结了老一辈歌剧人的心血,也开创了新时代中国歌剧事业发展的全新格局。“今天我们再次上演这部歌剧的中文版,是为了推动‘洋戏中唱’,传承并发扬用中国的母语唱好西方经典歌剧,不忘初心,为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培养新一代歌剧演员和喜爱歌剧的观众而贡献力量。”

“很高兴有学生组来演出第二场,这也是一种传承。”郑小瑛介绍,本次回到母校演出的不仅仅是四十一年前的毕业生,如今的在校生也同时上演了这部《费加罗的婚姻》。

多年来,郑小瑛一直致力于高雅艺术的普及传播工作,她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

在歌剧演出中,为了让观众更加一目了然地理解剧情,通常在舞台两侧会设置字幕板,而本场演出的字幕版明显要宽大许多,而且在显示不同人物台词时,其颜色也有所区分,“这样有助于观众的观演感受。”郑小瑛解释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调到中央歌剧院,我们复排了歌剧《茶花女》,我记得是在石景山的首钢进行首演的。”郑小瑛回忆道,当时剧场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在指挥序曲时,我都无法下棍。”也许是大家对这样的艺术形式还很陌生,亦或是对剧情不太了解,在观演时难免不太专注,这不仅影响到艺术家的表演,更影响到观众的观演体验。

那时,郑小瑛就在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让观众更加接受、亲近并喜欢这样的艺术形式。“在之后的演出中,我就准备了一个二十分钟左右的歌剧音乐欣赏介绍,用现在的话叫‘导赏’。”在每次演出前,她都会在剧院门口“吆喝”几声,“有兴趣的观众跟我来!”她把大家集中到剧院的休息室为观众义务讲解,“我会讲一讲‘歌剧’是什么,音乐又是怎么表现歌剧主题的。我还带了一个小录音机,一边讲一边放示例片段。”渐渐地,来听演出前导赏的观众越来越多,大家对音乐及歌剧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郑小瑛就开始走上歌剧艺术普及之路;2010年,由郑小瑛创办并担任艺术总监的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应运而生,成为我国第一所非营利的能独立完成歌剧制作的歌剧人才机构,该中心以“让歌剧贴近大众,让大众走进歌剧”为目标,推动西方经典歌剧的“洋戏中唱”,创办中国歌剧“孵化坊”;2022年起,在厦门市的大力支持下,该中心发展走上快车道,并持续致力于提升城市及市民的音乐素养。 如今,很多音乐会及歌剧在正式演出前,指挥家都会面向观众进行导赏,而这一形式的开创与普及,郑小瑛及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功不可没。

(责编:尹星云、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