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印绶

[yìn shòu]
汉语词语
收藏
0
0
印绶,汉语词语。拼音:yìn shòu
释义: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2、借指官爵。
印绶按等级可分为金印綟绶、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黑绶及黄绶。[4]
中文名
印绶
拼    音
yìn shòu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
解    释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注    音
ㄧㄣˋ ㄕㄡˋ
英    文
sealed ribbon fastening correspondence

简介

播报
编辑
印绶,拼音:yìn shòu,释义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

出处与详解

播报
编辑
1、印信,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①《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②《旧唐书·裴度传》:“带丞相之印绶,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钺,所以重其命。”
③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楚)平王遗鄢将师为使,驾驷马,持封函印绶,往棠邑来。”
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兖州府﹞连忙委了本府经历厅,到峄县去摘了印绶,权时代理县事。”[1]
⑤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请刘璋收拾财物,佩领振威将军印绶。
2、官爵
借悼炼和指篮墓立官归迁愉爵。
①唐韦应物饵黄精》诗:“终期脱印绶,亦与天壤存。”
②巩嫌劝元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三:“旧说见龟蛇集者有印绶之喜。”[1]
③《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阚泽曰:“古之命将,必筑坛会众,赐白旄黄钺、印绶兵符,然后威行令肃。今大王宜遵此礼,择日筑坛,拜伯言为大都督,假节钺,则众人自无不服矣。”权从之,命人连夜筑坛完备,大会百官,请陆逊登坛,拜为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候,赐以宝剑印绶,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吴王嘱之曰:“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
④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2]
3、页碑命理术语论印绶
命理中的印绶:《渊海子平》只旬永全书,《论印绶》。
生我者,即印绶也,经曰:『有官无印,即非真官;有印无官,反成悼耻应其福。』何以言之?大抵人生得物以相助相生相养,使我得万物之见成,岂不妙乎;故主人多智虑,兼丰厚。[3]
盖印绶畏财,主人括囊。故四柱中及运行官贵,反成其福,盖官鬼能生我;只畏其财,而财能反伤我。
此印绶之妙者,多是受父母之荫、承父之照厚赀财,见成安享之人;若又以两三命相并,当以印绶多者为上。[1]

印绶等级

播报
编辑
东汉建武元年(25年)规定:
  • 金印綟绶:诸侯王享用
  • 金印紫绶:公侯享用
  • 银印青绶:两千石以上官员享用
  • 铜印黑绶及黄绶:一千石至四百石以下官员享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