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板蓝根

播报上传视频
中药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板兰根(板兰根)一般指板蓝根(中药)
板蓝根,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中文名
板蓝根
别    名
菘蓝山蓝大蓝根马蓝根
汉语拼音
Banlangen
来    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采收时间
秋季

入药部位

播报
编辑
干燥根。

性味归经

播报
编辑
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功效

播报
编辑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

播报
编辑
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相关配伍

播报
编辑
1、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治时行温病,发斑发瘆,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若用治丹毒、痄腮、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

播报
编辑
煎服,9-15g。

禁忌

播报
编辑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不良反应

播报
编辑
有报道板蓝根口服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或引起溶血反应;其注射液可致过敏反应,如引起荨麻疹、多形性红斑、过敏性皮炎、多发性肉芽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应引起注意。

炮制方法

播报
编辑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药材性状

播报
编辑
本品呈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至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生理特性

播报
编辑
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cm。光滑无毛常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3cm,长20-30cm,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cm,宽1.5-4cm,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地

播报
编辑
原产中国,现各地均有栽培。

相关论述

播报
编辑
《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