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司隶校尉部

西汉时期设立的机构
司隶校尉部设立时间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司隶校尉的管辖地机构,权利所监察的是近畿各郡。
中文名
司隶校尉部
设立时间
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机    构
司隶校尉管辖
权    力
所监察的是近畿各郡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司隶校尉部是司隶校尉的管辖地,司隶校尉也相当于一州的刺史,不过因为他所监察的是近畿各郡,所以在名义上、权力上都异于其他各州的刺史。司隶校尉与州刺史,不是行政官吏,而只是负责监察责任的人欠肯员,当然不能算是地方政府的一级。
东汉时欢尝禁改河南郡为河南尹。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曾分右扶脚希炼风置汉安郡,后废除。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河内之汤阴、朝歌、林虑划归魏郡。十八年(公元213年),归魏郡西部都尉;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以魏郡西部都尉为广平郡,后来可能在曹芳年间复属河内郡。汉末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与原来凉州的东部为雍州,河南尹、河内、河东、弘农为司州,并将颍川的阳城和阳翟、弘农的陆浑划归河南尹。左冯翊分出北地郡与抚夷护军,右扶风与安定郡分出新平郡。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东郡置平阳郡。晋改汉魏之司隶校尉部为司州,治洛阳,即汉魏事隶治也。永嘉以后,洛阳沦没,大兴中侨治合肥,即今安徽合肥县治,寻治荥阳,在今河南荥泽县西南十七里,咸康中又治襄阳乃凳兆和,即今湖北襄阳县治,永和中还治洛阳。后赵时期,在襄国(今邢台市)附近设嫌晚符司州。[1]
东晋义熙十三煮趋民年 (417)刘裕北伐胜利后置。治虎牢,在今荥阳市汜水镇虎牢关村西北黄河道中,景平初陷没,元嘉中侨治义阳,在今河南信阳县南四十里,梁因之,天监中后魏取义阳,改为郢州,梁又侨置司州于关南,在今河南信阳县平靖黄岘武胜三关之南,大通初义阳来降,复置司州,亦曰北司州,东魏改曰南司州,北周改为申州。[2]
后魏置,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县东北二十里,按后魏本置司州于城,洛州于洛阳,迁洛后,改洛州曰司州,司州曰恒州,东魏迁邺,又改相州曰司州,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司州仍为洛州。[3]
后赵石勒置糠体柜辣店,治襄国(今邢台市),石虎改置于邺,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四十里。[3]
隋末王世充置,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治。[4]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西汉
东汉
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
领10县:长安、长陵、阳陵、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右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
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
左冯翊治高陵(今陕西高陵)。
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祋祤[duìyǔ]、云阳。
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
领20县:安邑、闻喜、猗氏[yī]、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解县。
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
领9县:弘农、陕县、湖县、华阴、卢氏、黾池、新安、宜阳、陆浑。
河南尹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领21县:雒阳、平县、平阴、谷城、河南、新城、梁县、偃师、缑氏、巩县、成皋、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新郑、密县、京县。
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桥南)。
领18县:怀县、武德、平皋、州县、温县、河阳、野王、波县、轵县、沁水、山阳、修武、获嘉、汲县、共县、朝歌、荡阴、林虑。[6]
三国
司州(司隶校尉部):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於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1]
司州
洛阳
河南
洛阳市
河南郡、荥阳郡、弘农郡、上洛郡、平阳郡
汲 郡、广平郡、阳平郡、魏 郡、河东郡
顿丘郡、河内郡
100
永嘉之后,司州沦没于刘聪。
[2]
北魏
529年(永安二年)[3]
洛阳(河南洛阳
20郡65县
东魏
魏尹
邺城(今河北临漳)
13郡
[3]
北齐
清河尹
邺城(今河北临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