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图书为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新浪网 2020年01月17日 17:1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雪昆 文/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在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1月9日上午,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做客今年首场“红沙发”系列访谈,以“精品图书助力小康社会繁荣”为主题,与参会者一同分享精品图书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精品力作

      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柳斌杰认为,小康社会不仅是要达到几项经济指标,而是要实现整个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变,整个社会发展的显著进步,整个文明创造活力更加迸发。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除了物质生活外,精神生活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而书籍是最佳的精神食粮,精品图书作用巨大。

      谈及精品图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柳斌杰表示,从人类发展角度而言,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书籍是读者同先贤、同国内外人士等心灵对话的桥梁。一个发达的社会,人们必须有充分发育的精神状态,这个过程往往离不开图书;从社会角度而言,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精品图书的引导,包括先进的思想理论、科学技术、社会道德规范以及文化精品、生活知识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解决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文明方面,精品图书能够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引导;巩固小康社会发展方面更是离不开精品图书,因为其承载了人类文明的成果,这些都是发展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知识要素。人类社会越发达,人们对出版物的要求越高,人们的文化程度越高,越需要阅读更多精品力作。因此,出版精品力作,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出版服务,已成为小康社会出版业的基本任务。

      五大特质打造精品图书气质

      在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我们看到很多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助力“三农”方面的图书。其实,每个历史时期对精品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而小康社会中的精品图书又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在柳斌杰看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但精品阅读和基本阅读是有区别的。其中,精品阅读的内容是人类思想创造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为此,其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内涵:

      其一应具有典型性意义,能够给人们提供阅读的典型场景。比如马列主义经典,为我们勾画了未来社会理想的图景,并指出通过工人阶级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景象;我国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给读者提供了封建社会大家族兴衰存亡的历史场景;《西游记》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二应具有科学性,表现在科学著作所包含的科学含量,理论著作所表现的对真理的探索,文艺作品勾画的未来社会生活前景,从而激发人们怎样生存、发展、奋斗。唯有经过时间、历史、读者的考验,它才能成为经典。

      其三应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结晶。后一代人读前一代人的书,是把先人的精神成果传承下来,让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提升自己,形成人类精神“接力赛”,这样代际相继就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前进。

      其四应具有传世性,经典的特点就是能够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出版界要生产更多能够读得懂、留得住、传得久的图书的原因。书是有生命的,流行的应时书寿命短,而经典书始终要追求其永恒的生命力。

      其五应具有精良的制作。精良制作的书籍摆放出来便是艺术品,看到那些经典内心会肃然起敬,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因此,在打造精品图书的过程中,出版美学也要体现在装订、设计等方面,让书籍更加精美。

      出版整体发展将永具生命力

      出版业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发展状况,也根植于经济、社会、文化整个大环境之中,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柳斌杰认为,一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小康社会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层面,而是开始把消费重点同时放在了精神文化层面,丰富自己的生活样态。

      另一方面,小康社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更加完善,国家为公民提供的出版物也将越来越丰富,这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阅读服务。并且随着行业不断实现数字化传播,互联网出版、大数据出版、智能出版,为人们提供所需的知识服务将是出版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出版业提供的智力支持。反之,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支持了出版业的发展。因此,尽管形态、业态在变化,但是出版业整体的发展是永远有生命力的,是个永恒的行业。

      同时,推动中国进一步实现现代化需要大量科学著作。出版界需要出版大批各门类科学技术方面的图书,进一步支持现代化建设,满足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知识已成为重要资源,这对出版业来说是好消息,因为出版社本身就是“知识的总汇”、出版数据的生产者。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日益丰富,各方面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艺术、健康、旅游、出版也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生产优秀出版物是长期战略任务

      无论任何时期,生产优秀出版物、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都是出版界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出版业如何能够出版更多更好、符合时代需求的精品出版物的话题,柳斌杰认为,面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出版业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提升内容质量。虽然我国出版业的产品数量居世界首位,但内容质量依然有提升空间。因此,出版高质量的内容是出版业今后的重要方向,也是国际竞争力之所在。

      其二,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包括丰富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知识推送方式等。同时,出版服务还需营造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良好阅读场地至关重要。当然,阅读的引导、辅导也不容忽视,科学家、文学家、理论家等作者对读者进行引导与辅导,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涵,引领大众阅读方向。

      其三,加快出版技术的更新和创造。目前,有些出版机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让更多好作品能与读者见面。

      其四,在制度建设上要进一步提高。十九届四中全会规划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出版业要加快推进这些制度建设,实现出版管理的科学化。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柳斌杰谈及精品图书助力小康社会繁荣时还强调,出版业要贯彻落实近年来中央所制定的有关出版业的政策和方针,动员出版业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民族复兴这一目标,多出版精品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始终为各年龄段读者服务应是出版人的初心和使命;真实记录好我们伟大的时代,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精彩的历史阶段;要加强与世界各国出版同行的交流合作,在文明互鉴中发展自己;只要这些工作做到位,出版业就能为全面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就能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责编: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