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进大海,我是浪花一朵——军队文职人员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掠影

中国军网 2024年03月06日 08:59:23

          融进大海,我是浪花一朵

          ——军队文职人员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掠影

          2月中旬,海军某大队文职人员(右)在工程师指导下学习业务技能。于冬智摄

          2月底,武警天津总队某中心文职人员进行图册制作。周旭升摄

          连日来,陆军第946医院野战医疗队深入一线驻训部队,为官兵开展体检、医疗保健等服务。仇鑫龙摄

          写在前面

          阳春三月,新绿初绽。每到此时,人们总会格外思念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雷锋。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歌声飞扬,旋律铿锵,回荡在祖国壮美山河间,也深深印刻在每名军队人员心中。从深山林海到大漠戈壁,从雪域高原到远海大洋;从教学科研到卫勤保障,从作战支援、抢险救灾、实战化训练到参加亚丁湾护航、中外联演、援外医疗等重大任务……作为军队建设的新生力量,文职人员奋战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执行着多样化任务。他们像雷锋一样始终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淬炼灵魂;像雷锋一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诠释着爱岗敬业的责任担当;像雷锋一样能吃苦、肯付出、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向着更高目标奋勇前进。

          每个时代都需要雷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雷锋。奋进在新时代浩荡春风里,广大文职人员正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把雷锋精神融入强军实践,让雷锋精神在强军征程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本期,我们采撷几名文职人员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的故事,从中感受广大文职人员锐意拼搏的奋进姿态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编  者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文职人员、副教授张淼——

          让讲堂与战场无缝衔接

          ■白  剑  田  凯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于正兴

          “先锋榜样用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响人,用担当、进取、有为的实际行动激励人,汇聚起了创先争优的意志力量……”前不久,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举行首届“军交先锋人物”颁奖典礼,10余名先进典型走上台,从学院领导手中接过奖杯,迎接属于他们的光荣时刻。其中,一名身着“孔雀蓝”的文职人员,在台上格外引人注目。

          她叫张淼,是学院副教授,担任军队某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曾先后获学院教学比武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荣立三等功1次。

          “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着硬核力量。”听到领导的评价,张淼不由想起与战友们并肩冲锋、一路向前的经历……

          去年,陆军“教坛之星”教学比武竞赛在即,张淼带领团队上报的题目在专家初评时没能通过,团队成员一度信心受挫。张淼没有气馁,透过声声嘹亮的口号、挥汗如雨的身影和场场“爆满”的野外课堂,她找到了新的方向: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找准实战案例切入点,让赛场对接战场。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集思广益、集中攻坚,团队成员打造出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推动无人车课程教学“活起来”、接地气。最终,“沉浸式”教学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

          挑战一波接着一波。张淼清楚地知道,要想在多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她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探索,把课程质效反馈环节搬到课堂上,实现由“侧重教”向“引领学”的转变,促进了教学相长,提高了内容“含战量”。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学员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队是拳头,院校是源头。为了让打出的“拳头”更有力量,张淼带领团队走出校门、走进一线部队,认真调研收集无人车服务打赢的实践案例,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课程与实战化教学有机融合、同频共振。那段时间,他们白天备课授课,晚上观看课堂实录,反复打磨修改课件。通过刻苦攻关,张淼带领团队最终在比武竞赛中取得佳绩。“她像雷锋一样,在工作中敢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身上有股永不服输的劲头,这种精神打动着我们每个人。”在学院前不久组织开展的“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活动中,团队成员胡云朋感慨地说。

          一路前行,一路奋进。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张淼带领团队与来自全国数百所军地高校的千余支参赛队进行角逐。

          这是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更是实力和战术的比拼。第一次场地试车时,看到复杂的现地环境,张淼心里咯噔一下:竞赛场地是松软的草地,而他们此前训练都是在硬地面上,摩擦系数的变化会影响对无人车的控制策略。果然,学员第一次操作,无人车就出现无法识别指定标志、撞到障碍物、冲出赛道的情况。

          “虽然情况瞬息万变,但战法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如果困在思维定式里,肯定不行。”张淼带领大家迅速攻关调整方案,最终成功夺得某赛项一等奖。

          载誉归来,张淼和战友们没有停歇,立刻投入到第26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的各项准备中。他们下决心驾驭无人车驰骋赛道,创出更多佳绩。

          联勤保障部队药品仪器监督检验总站文职人员、副主任李晓亮——

          冲锋的步伐永不停歇

          ■平  萍  秦利娟  解放军报记者  赛宗宝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天刚蒙蒙亮,联勤保障部队药品仪器监督检验总站文职人员、副主任李晓亮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晨练。跑步的同时,顺便巡查营区安全,排除潜在安全隐患,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当跑到营区某偏僻地域时,李晓亮敏锐觉察到有流水声却不见水迹,于是循声查看。原来,是一根地下管出现破损,他立即打电话组织抢修。经过紧急处理,管道恢复正常,避免了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处理完这些后,已到上班时间,李晓亮来到办公室,带领人员开启了紧张的工作模式:为今年启动的某军队规划建设项目,调整年度预算指标分配,协调科研部门确定分项任务进展,等等。

          2003年大学毕业后,李晓亮来到某药品仪器检验所任助理工程师。在参与许多重点科研项目中,他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在某项目中,李晓亮克服多方面技术难关,研究的课题为实现超声诊断检测设备的国产化、信息化提供了可靠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改革强军中,李晓亮积极响应号召,转改为文职人员,后被任命为总站副主任兼高级工程师,主要分管政治工作、信息化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

          万事开头难,李晓亮履新后的第一场硬仗,是落实某项改革任务。这项工作专业性强,即便是科班出身的人员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更别提那时还是零基础的李晓亮了。“年度预算编制应该怎么做”“这几笔结算报销怎么总是审核不过”……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问题,让他一度束手无策。

          不了解就学,不熟悉就练。从学习法规制度到深入探索实践,从熟悉业务流程到开展审议汇报,李晓亮全身心投入。一次财务检查时,得知李晓亮的成长历程,上级领导有些意外:“完全看不出你才接管工作半年,还以为你是财务专业出身呢。”

          总站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单位实行扁平化管理,更多人员释放到基层一线,管理岗位干部大多由专业技术人员转岗而来,在政治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李晓亮分管财务工作后,深知经费如何投向才能更加聚焦药监业务发展方向,有效提高了军费的使用效率。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李晓亮先后多次参加重大任务,每一次都以冲锋姿态出色完成。那年海军某舰定型试验前夕,作为多次参加大型卫生装备定型试验的技术骨干,总站研究确定由李晓亮带队。受领任务后,他默默收起正打算递交的休假报告,立即带队出征,顺利完成对某舰医疗系统的系泊航行试验任务。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干我所爱,爱我所干,让李晓亮在工作中屡屡出彩,他表示,虽然工作分工各有不同,但人人都是作战力量体系的一分子,唯有始终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不懈耕耘,才能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近年来,总站先后获得老干部移交先进单位、宣传舆论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装备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联勤保障部队及以上表彰。李晓亮个人也荣立三等功,并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

          采访结束,记者深深感到,已到中年依然风风火火的李晓亮,还拥有着最初那颗纯洁的初心;这位头顶“文”字帽徽的“孔雀蓝”,依然保持着当年身着“橄榄绿”时的那股冲劲。

          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文职人员、护士长李仙丽——

          用温暖解“心锁”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刘永瑜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闽南大地一片葱茏。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文职人员、血液内分泌科护士长李仙丽正随巡诊医疗队上高山、下海岛、进哨所,举办预防训练伤“小讲座”、健康知识“小讲堂”,并围绕常见心理问题,为官兵进行答疑解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心病还需心药医。从事护理岗位20余年,李仙丽深知在临床治疗中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有的官兵患病后情绪低落,如果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就能帮助他们更好战胜病痛。

          像雷锋那样,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把普通事做得不普通,是李仙丽的追求。曾是心理疏导“门外汉”的她,几年前主动报名参加医院开设的心理治疗培训班。她先后“啃”下几十本专业书籍,一有空就到心理门诊跟学跟训,遇到难题及时向心理医生请教。开展护理时,她将心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定期进行总结复盘,逐步成长为心理疏导方面的行家里手,使护理工作更有温度、更有质量。

          一次,某部一名干部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这让还很年轻的他一时难以接受,情绪有些低落。“不能让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那段时间,李仙丽常去病房劝慰他,既详细讲解糖尿病病因,又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方面给予指导建议。真情关爱如春风送暖,让这名干部走出低谷,他开始积极接受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顺利出院。

          前不久,某部战士小江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减少,来到该院治疗。由于疾病带来的身心压力,小江住院期间经常失眠,有时连安眠镇静药物都无法起到很好效果。对此,李仙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积极与小江谈心交心,教小江如何有效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态。逐渐卸下思想包袱后,小江露出了灿烂笑容。

          温暖拥有治愈人心的力量。“时刻把官兵健康放在心上,常讲‘心’话、多解‘兵’忧,只要用真心对真心,用真情换真情,就能直抵官兵心坎。”李仙丽动情地说。

          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

          ■徐  俊

          今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近段时间,2024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面试工作正在各单位陆续展开。在完成体格检查、政治考核、结果公示、审批备案等程序后,新一批“孔雀蓝”将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地步入军营。

          随着国家和军队改革进程深入推进,文职人员编配领域逐步拓展、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作用日益凸显,逐步成为我军重要新生力量。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职人员队伍,充分激发他们支撑练兵、服务打赢的活力动力,成为摆在各级面前的现实课题。

          孟子曾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荀子也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古今中外,大凡学问、事业有成之人,无不是专注谋事、专心干事的奋斗者。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作为专业人才,文职人员分布在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在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唯有以专业的态度和精神时刻盯着目标干、朝着目标赶,心无旁骛潜心钻研,才能最终有所作为。文职人员应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着力提高专业素养的“含金量”“含战量”,不断强化姓军为战鲜明导向,做到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应像雷锋那样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培养“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静气和耐心,沉得下去、安得下心,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在教学科研、技术攻关、综合保障等岗位中挑起大梁。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各级应把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构建包括院校培养、军地联合培养和实践锻炼在内的多元化培养体系,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培养基地等,为文职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助力他们全心投入干出一番成绩。结合文职人员工作实际搞好传帮带,注重培养他们的战略视野、军事思维等,不断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质、优良作风,进一步提升文职人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作者单位:丹东军分区)

          本版制图:黄美源

    看军事 上军号

          军事资讯 早知道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军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