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81.cn提供.
搜索解放军报

要闻推荐We Recommend


热点专题Special Reports


视频推荐Videos


军事酷图Photos

军网理论

  • 强军要论丨强化“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
    1. 要闻正文

    空军军医大学加强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乔 帅 丛墨涵 赛宗宝责任编辑:孙悦
    2024-05-15 07:13:010

    高起点培养 高规格使用

    ——空军军医大学加强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纪实

    ■乔 帅 丛墨涵 解放军报记者 赛宗宝

    “五一”前夕,记者从空军军医大学获悉,2024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政审工作接近尾声,今年会有一批高学历人才怀揣强军梦想入列该校“孔雀蓝”方阵。

    该校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坚持高起点培养、高规格使用,大力加强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助力他们跑出岗位成才加速度。截至目前,该校文职人员中,110余人有省级以上重要学术任职,10余人入选空军高层次人才,涌现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等一大批科技精英和青年才俊。

    急需高端人才:直接引进使用

    深夜,绵绵细雨透过窗缝洇湿了窗台。某系办公室里,正埋头沉浸于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文职人员韩世鹏,对此毫无察觉。

    结果终于出来了!韩世鹏抬腕看了看手表,时针已指向凌晨一点。凝视着刚刚推演出来的机器人运动轨迹,他靠在椅背上轻舒一口气,入职以来的一些经历,又在脑海中浮现。

    2022年,还是博士的韩世鹏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研发的两款手术机器人样机系统,分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和世界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因为具备机械、医工、微电子等多学科交叉科研经验,他被空军军医大学一眼相中。

    “我们很需要像你这样的高端人才,希望你加入我们的科研团队。”某教研室时任主任邀请韩世鹏参观大学实验中心,并交流有关科研情况,共同探讨应对挑战的思路和举措。

    那段时间,韩世鹏参与的研究课题遇到瓶颈,为了一组数据辗转求证。某教研室王教授帮他搜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实验数据。拿到王教授为他打印的厚厚一摞资料,一直有些犹豫的韩世鹏深受触动,坚定作出抉择:在王教授指导下,继续攻读博士后。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考虑到韩世鹏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在领域内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各项条件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大学启动了高层次人才直接引进工作。就这样,韩世鹏入列“孔雀蓝”方阵。

    加入大学顶尖团队后,在多位名师教授的悉心指导帮带下,立志建功军营的韩世鹏如鱼得水,成果频出:入选军队创新人才工程引进计划,领衔大学某重点科研项目。去年,他首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即中榜,目前已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

    实绩特别突出:提前调级晋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点亮了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某实验室内,身穿白大褂的文职人员刘世宇,正通过显微镜聚精会神地观察细胞实验。半晌,他酸涩的眼睛眯成月牙,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先前培养的细胞已经成活,这意味着他研究的战伤感染防治课题可以进入新的阶段。

    2018年,博士毕业留校的刘世宇递交了转改文职人员申请。当时,战伤导致颌面部损伤严重感染的治疗存在较多难点,刘世宇下定决心要攻克难题。经过多年探索,他提出抑制细菌感染的新机制,为创伤条件下的感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一粒种子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刘世宇清楚记得,转改当年,大学举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为主动转改的参评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凭借过硬业务成果,他一路顺利过关,提前晋升为副教授。

    后来,刘世宇又因成绩突出,提前晋升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近两年,他又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据了解,随着新的文职人员制度落地落实,上级加大对技术密集型单位文职人员队伍培养扶持,在人才建设投向投量上,给予有力支持和政策保障。大学巧借东风乘势而上,每年投入相当数量的人才建设专项经费,积极推动“五大人才工程”建设,为文职人员设立专项指标,立起人才为本的鲜明导向。目前,大学已有70余名高学历文职人员获得各类人才项目资助。

    精业务善管理:兼任领导职务

    前不久,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李春英被任命为副院长,成为该院目前行政职务最高的文职人员。

    当年,博士毕业的李春英选择的研究方向,不少人并不看好:一个研究周期长、又难出成果的领域,若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和勇气,很难取得突破。

    然而,令李春英欣喜的是,大学适时制订助推培养规划,为她选配10余名科研助理和研究生,组建强大的科研团队,并提供先进高效的科研平台。从那时起,她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领域走到国内前列、做到国际知名。

    春往秋来,寒暑交替,李春英带领团队白天出门诊,晚上做实验。有时为了抓取拍摄一张关键图片,她在实验室一待就是10余个小时。别人眼中的苦差事,始终是李春英心中的热爱和执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刻苦攻关,李春英团队提出某疾病治疗思路,并探索出独创疗法,赢得世界广泛赞誉。随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加身,李春英奋进的脚步更加笃定。

    “这种角色转换、岗位转换,对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谈及成长经历,刚刚履新的李春英深有感触地说,“组织关爱永远是我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前路漫漫,纵有千难万险,我也定当全力以赴、担当尽责,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使命任务。”

    大学政治处领导告诉记者,让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领域专家兼任领导职务,有助于提升指导业务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对提升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质量也有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大学已有数名德才兼备的高学历文职人员,兼任各级领导职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