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gz.people.com.cn提供.

贵州丹寨:“锦鸡夫妇”舞动千年的传承

2024年07月11日18:05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7月9日拍摄的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羊告村(无人机航拍)。
7月9日拍摄的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羊告村(无人机航拍)。
上一页
1/13
下一页

地处贵州省大山深处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羊告村,居住着一对苗族花甲夫妇,丈夫名叫王方元,今年62岁,是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妻子李金英,60岁,是苗族锦鸡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因锦鸡舞结缘,相伴相守,成为了这支流传千年舞蹈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丹寨县排调镇境内,通常在传统节日或祭祀时表演。舞蹈时,女性头戴银饰,身穿绣花衣、百褶裙,佩戴银项圈、银手镯,犹如一只美丽的锦鸡;男性吹奏芦笙作前导,女性随后起舞,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动,翩翩漫舞,步履轻盈,酷似锦鸡在行乐觅食,锦鸡舞因此得名。

在舞场,王方元作为芦笙手,与同伴吹奏的芦笙乐曲时而清脆婉转,时而低沉庄重。在生活中,除了作农活的时间,余下的都是专注于芦笙制作和技艺传习,不仅有了补贴家用的收入,还将祖辈传承的手艺得以延续。李金英虽不再有年轻时的轻盈与灵动,但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味和魅力。多年来,她一直在不遗余力的传习与展示,将锦鸡舞的精髓传授给村中年轻人和慕名而来的舞者、学者。她始终坚信,祖辈传承千年的宝贵文化遗产不能丢。

苗族锦鸡舞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夫妇俩曾参与国家民族民间艺术团出访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表演,受到国外观众的高度赞扬,驰名海外。如今,丹寨县每年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以及省内外的文化活动都有锦鸡舞光彩夺目的身影。夫妇俩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的人了解锦鸡舞,让这个古老的舞蹈永远流传下去”。(图/文 杨武魁)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