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12371.cn提供.

王泽山:火药情 报国心

  中国西北某试验基地,某型炮射导弹弹道性能试验正在进行。作为技术指导,年近九旬的王泽山一直坚守在野外的试验现场。为了让从中国发源的火炸药技术重回世界领先地位,王泽山已经奋斗了70多年。

  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吉林。经历过战乱和苦难,王泽山从小就将“强国方能御侮”的道理铭记于心。1954年,19岁的王泽山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选择了最冷门的火炸药专业。

  大学毕业后,王泽山留校从事火炸药研究。那时,国内火炸药生产研究十分落后。王泽山从基础理论体系构建开始做起,潜心搭建我国火炸药专业的“四梁八柱”。

  火炸药有着严格的储存期,如何处理过期火炸药是世界公认难题。初出茅庐的王泽山接过了这个艰巨任务。从那时起,他每年有超过200天的时间辗转于荒野大漠的试验基地,吃的是“风沙拌饭”,住的是睡袋帐篷。

  经过10年努力,王泽山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废弃火炸药变成了烟花等畅销民用产品。1993年,这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世纪90年代,王泽山又向“含能材料的低温感”课题发起挑战。

  冬天,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阿拉善地区,夹杂着砂石和扬尘的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连记录试验场景的摄像机都“罢工”了,而王泽山在试验场一待就是一整天。

  夏天,青海高原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汗水浸透了王泽山的衣裤。大家劝他到室内歇一歇,他开玩笑地说,“我天生‘低温感’,承受得住。” 如今,低温感材料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军械装备,发射威力提高了15%以上。1996年,61岁的王泽山,再次摘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功成名就的王泽山依然没有停止向科学进军的脚步。他再次给自己定下一个新目标,研发等模块装药和远射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

  攻克这个难题,王泽山一干又是20年。2016年,王泽山再次站上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也成就了科技界罕见的“三冠王”传奇。

  王泽山常说:“只要能给别人光明,我愿做那执灯的人。”重大项目申报专利,他总是坚持将学生作为第一完成人。

  在同事们眼中,80多岁的王泽山还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他69岁考下驾照,还会玩微信、打网约车、网上订机票和宾馆。然而,做这一切并非为了赶时髦,王泽山说,学开车是为了方便去工厂;叫网约车,是省去对方派车接送的时间。

  很多人好奇,这么多世界级难题,为什么王泽山可以连续突破?王泽山说他的秘密是:“我拥有3倍于正常人工作的时间。”

  2021年12月,王泽山将自己获得的1050万元奖金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支持学校培养国防人才。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4日 14:22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