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ssn.cn提供.

学科体系

新媒体矩阵

  •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 W020220922336137882083.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1.jpg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23.png

    新浪微博

    微博106.jpg

    新浪微博

  • 123.png

    今日头条号

    头条106.jpg

    今日头条号

  • 在文化传承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4-06-28作者:张杰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不仅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而且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内涵。6月22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烟台举行。

      烟台大学副校长姚昌致开幕词,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毅主持开幕式。会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主题,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内涵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广文表示,“第二个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打开了思维空间,并有效缓解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著述中的现代意识,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运用与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当代中国人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形塑,进而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现代意识”,引领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他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强大的文化支撑和深厚的文明底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综合性视域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文明新形态。

      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具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这需要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秀玲表示,要挖掘各民族共享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视觉形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使其焕发时代价值。中华文化的符号和形象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各民族共有的文化标识,是各民族的共同的记忆,也是促进各民族心灵相通、凝心聚力紧密联系的精神密码。要通过各民族共享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挖掘,寻找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情感共鸣。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国亮从生成论、价值论、主体论、方法论、使命论五个维度论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在他看来,新时代开展文化理论与实践工作要以“两个结合”为指导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要坚守“两个结合”作为“最大法宝”和“必由之路”的根本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方法论创新。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同时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随着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中国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阐述中国价值、中国理念、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叙事文本,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类文明篇奠定话语基础。

      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洪军在题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样态及现实进路——基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分析”的主旨报告中提出,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多措并举,同时也要注重重点突出,针对当前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健全全体人民参与精神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第二,完善全体人民享有精神产品分配的均衡机制。第三,拓宽全体人民共鉴精神产品交换的促进机制,第四,优化全体人民享受精神产品消费的引领机制。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构建适应中国现代文明发展内在要求的道德建设基本理论和价值体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王文东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实践着力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实践中推进国家共同富裕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略要求的基础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要把共同富裕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项举措与思想文化建设、社会各领域价值建设、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结合好,在高质量发展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俊杰在“现代化视域下的‘第二个结合’”的主旨发言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继续要求“第二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恢宏展开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打开了文化创新的空间,使得我们能够掌握思想文化的主动,并有力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他表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必须赓续中华文脉,充分运用丰富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拓展新的文化空间,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新时代文化形态,推进文化繁荣兴盛,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统文明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础和保障,历史文化传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础。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伟凯在题为“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的主旨发言中表示,在传统文明基础上创新性发展是现代文明建设的保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固有的潜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活力,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在他看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民本思想传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有着深远的影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富文在题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辩证发展及当代扬弃”的发言中提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要传承和弘扬其精华,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在他看来,以人民为中心从根本出发点上、人民基本地位上、理论基础上、最终目标上四个方面扬弃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友田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维探赜”,他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逻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特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

      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牟蕾在题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利条件”的发言中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了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了更加稳固的工作导向和现实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了更加广阔的创新路径和拓展空间。我们必定在世界大文明图景中绘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新形态,必将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与会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本次会议由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分享研究成果,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拓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路径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层次交流研讨,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了学理思考和社科智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