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数字丝路的内涵特质与成就成果

光明网 2024年04月14日 10:47

      作者:姜荣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2017年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数字丝路”的学理内涵

      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30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与1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关于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商、数字治理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数字合作仍在推进,更多共识持续达成。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10余个国家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达成加强数字互联互通、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等20项共识。

      作为“数字丝绸之路”的简称,“数字丝路”首先是一个源于中国本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政策术语。早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一场以“数字丝路·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分论坛,就曾围绕如何建设“数字丝路”、构建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拓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和空间、促进共同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的数字经济建设实践取得重要进展,开始进入学术界视野。有观点认为,数字丝路就是“数字”+“丝路”,利用数字技术发展贸易。如美国学者钱德勒在其专著《电子丝绸之路》中提出,随着光缆、卫星及海量电子信息的出现,古丝绸之路上不可能实现的贸易变成了可能。美国外交委员会突破单一贸易视角,将“数字丝路”涉及的领域归纳为四个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前沿科技、数字经济以及互联网和尖端科技的国际标准制定。在中国学术界,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早于2016年就提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DBAR作为以服务“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际科学计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随后,中国学术界、智库界关于“数字丝路”的研究逐渐扩展延伸。

      笔者看来,“数字丝路”指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并日益形成基于数字技术和前沿科技的经济合作网络和产业生态,具体包括拓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领域和空间、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跨境投资、加强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治理和网络安全合作、加快培养数字经济经营管理人才等相关活动。

      近几年,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增长、数字全球化加快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丝路建设优势凸显并日益成为合作热点和亮点。通过推进数字丝路建设,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市场等领域持续深化交流合作,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快数字化转型,有效缩小数字鸿沟,释放数字增长潜能,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有机融合,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数字丝路建设优势明显

      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更好满足共建国家发展合作要求。实践表明,数字丝路正在打破长期以来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瓶颈等问题,提供“软联通”和市场机会,改善智能物流和支付体系,更好满足共建国家加快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和促进增长的迫切需求。通过共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智能物流体系等项目,数字丝路带动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实现互利共赢。借助于丝路电商,卢旺达的咖啡,巴西的松子、蜂胶,印度的手工艺品、香料等特色产品已成为热销商品,中俄贸易和跨境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

      有利于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进入全球市场,获取更多贸易机会和产业升级能力。以跨境电商为例,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5.6%,比全国进出口增长速度高出15.4个百分点。跨境电商主体超过10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不仅如此,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后加快创建自主品牌,截至2023年底中企注册海外商标超过3万个,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孵化出大量初创企业。

      有利于增加低技能、低收入、女性等弱势人群就业,缓解劳动市场歧视。数字丝路建设为乡村和偏远地区人口、低收入人群和女性获取工作信息、提升劳动技能、融资支持和支付便利提供了更多机会,有利于增加灵活创业就业岗位,拓宽其收入来源。特别是数字技术可以提供居家学习机会和工作岗位,使得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能够接受劳动技能培训,获取灵活就业岗位,从而增加家庭收入。

      有利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较少,总体属于低碳、绿色产业。尽管数据中心等能耗较高,但总体而言,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数字丝路投资、建设、维护和使用成本更低,能耗更少,使用起来更便捷,本质是绿色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丝路建设成果显著

      数字丝路建设已成为共建国家发展共识。自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以来,“数字丝绸之路”在服务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促进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得到广泛认可。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席声明中,“发展数字经济、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被列为三大主题之一。在高级别论坛上,就如何“发展数字经济,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进行了深入讨论,涵盖议题包括: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缩小数字鸿沟;支持建设和完善区域通信、互联网、卫星导航等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网络法治领域交流合作等等。

      数字丝路建设加深共建国家与地区相关领域合作。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30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与1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关于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提出《“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等合作倡议。在第三届高峰论坛期间,同相关参与方共同发布《“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与35个国家共同发布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提供了首个关于加强数字和绿色领域国际经贸合作的中国方案。

      截至2022年底,中国推动达成《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牵头制定《跨境电商标准框架》。在第三届高峰论坛期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联合25个国家和地区学者发布《构建数字丝路北京宣言》。

      此外,相关国际组织和地方政府等也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积极参与数字丝路相关活动。如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即将在西安召开,论坛将围绕“数字互联 共建丝路”“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数字乡村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广泛交流与讨论。

      基于前期成功实践成果,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通过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密切合作,中国已初步搭建完成从器物、规则到理念层面的全方位数字丝路国际合作框架,共建国家和地区正在成为中国扩大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输出先进技术、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新高地。数字丝路建设全方位涵盖基础设施、商业和政策层面,不仅成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平台新亮点新引擎,也展现出中国在积极扩大数字经济开放和推动数字全球化方面的主动进取姿态。

      总体来看,作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丝路建设同样坚持和遵循开放、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推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为宗旨。在数字技术不断丰富、数字化进程加快以及数字经济全球化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数字丝路正在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赋能,成为驱动新一轮全球化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