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氏女

中国求职指南网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百度百科

      送杨氏女译文

      逐句全文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送杨氏女注解

      1

      永日:整天。

      2

      戚戚:悲伤忧愁。

      3

      悠悠:遥远。

      4

      行:出嫁。

      5

      溯:逆流而上。

      6

      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

      7

      无恃:指幼时无母。

      8

      幼为长所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9

      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10

      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11

      阙:通“缺”。

      12

      内训:母亲的训导。

      13

      事姑:侍奉婆婆。

      14

      贻:带来。

      15

      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16

      任恤:信任体恤。

      17

      庶:希望。

      18

      尤:过失。

      19

      尚:崇尚。

      20

      资从:指嫁妆。

      21

      待:一作“在”。

      22

      周:周全,完备。

      23

      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24

      猷:规矩礼节。

      25

      尔:你,指大女儿。

      26

      当何秋:当在何年。

      27

      居闲:闲暇时日。

      28

      自遣:自柔排遣。

      29

      临感:临别感伤。

      30

      零泪:落泪。

      31

      缘:通“沿”。

      32

      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送杨氏女背景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据陶敏和王友胜的《韦应物集校注》,这首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或四年(783),当时韦应物正在滁州(治今安徽滁州)当刺史。

      送杨氏女赏析

      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诗的首尾重在抒发离愁别恨,中间重在表叙临别教诲。“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的对仗式起笔,一下子便将浓烈的离愁笼罩全诗,女儿出嫁前,已是成天悲戚,临到行前刻更是忧愁有加,难以自遗。“大江溯轻舟”表明女儿不是近嫁当地而是远嫁他方。“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指出儿女们从小丧母无恃,父继母责,平素对其抚育便更加慈祥温柔这一特殊情况,也更使相依为命的父女在临别时愁肠百结。而见到姐妹俩“两别泣不休”的场面,老父亲对出阁的长女那欲留难留的感情与理智的矛盾纠结更是难解难开。愁肠未舒忧思顿生:主要是女儿从小丧母缺少闺中教导,深恐嫁后不善侍奉婆母,转念想,幸好女儿嫁的是好人家,对方对其爱怜谅可减少怨尤。即使如此,当父亲的还是放心不下,仍是谆谆告诚叮嘱一番。他教导女儿:要崇尚清贫节俭的作风;不要指望、追求完备的物质条件;要孝顺谦恭遵从妇道,仪容举止要顺从公婆的意愿,这番临别赠言,也许不为当今的新娘子所见重,但在古代社会却是如何当好儿媳妇的金玉良言。这番婆婆妈妈的叮嘱由“铁面汉子”的口中道出,愈见慈父的柔肠曲曲。诗的尾段,回结离别。情感自始一以贯之,但表现与开篇并不雷同。“归来视幼女”这一动作性的描述,涵含深沉,耐人寻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态至少有两点:其一,在码头上送走远嫁的长女回到家中顿觉空荡冷静了许多,想起自此以后相依为命、承欢膝下唯有幼女了,忍不住对尚在饮泣的幼女疼爱地凝睛注视一番;其二,不看犹可,一看之下,刚刚送别长女的凄恻情景又在眼前浮现出来,联想起等幼女日后“女大当榢”之时,眼前的一幕又当重演,到那时唯有自己这垂暮之人孤独地度过残年了。想到这里,那滂沱的老泪使顺着帽带流淌下来。“零泪缘缨流”的纪实性描写,又将诗人的另一番情态表露出来,那就是:诗人回家后是迫不及待地去看幼女的。这从他回到家中连外出送亲时戴上的冠冕都还没有脱下来可以看出。因此,那眼泪才会顺着帽带儿往下流淌。“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天性”于此足见。韦应物的这首诗是他至情至性的至真表露,句句自肺腑中流出,句句扣动天下父母的心弦,引起“天性”的共鸣。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更多

      韦应物的诗(共776首诗)

  •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查看译文
  •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查看译文
  •       《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查看译文
  •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查看译文
  •       《三台》

          冰泮寒塘水渌,雨馀百草皆生。朝来门巷无事,晚下高斋有情。

    查看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