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hazidian.com提供.
-->
您的位置:查字典>汉语字典>莩的意思
  • 拼音:piǎo
  • 注音:ㄈㄨˊ ㄆㄧㄠˇ
  • 部首笔划:3
  • 总笔划:10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形声
  • 笔顺:横竖竖撇捺捺撇折竖横

基本解释


fú  ㄈㄨˊ
◎ 芦苇秆里面的薄膜:葭莩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fú 
〈名〉
(1) 莩草 [rush]。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茎细长,高一米许。叶片扁平,条状披针形
莩,莩草也。——《说文》张舜徽注:
“莩此草生湖地,色淡白,可以盖屋,湖、 湘间平野亦多有之。”
(2) 植物茎杆里的白膜或种子的外皮 [membrane]
朱实虽先熟,琼莩纵早开,流莺故犹在,争得讳含来。——唐· 李商隐《百果嘲樱桃
(3) 又如:莩甲(种子脱去皮壳而萌发)
(4) 另见 piǎo 
基本词义
piǎo 
(1) 同“” [same as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饿莩(饿死的人)
(3) 另见 fú 

汉语字典

[①][fú]
[《廣韻》芳無切,平虞,敷。]
(1)植物茎杆里的白膜。参见“葭莩”。
(2)种子的外皮。
[②][piǎo]
[《廣韻》平表切,上小,並。]
通“1”。
饿死的人。

音韵参考

[上古音]:幽部滂母,phiu
[广 韵]:芳無切,上平10虞,fū,遇合三平虞滂
[平水韵]:上平七虞
[粤 语]:fu1piu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莩;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035第11
【唐韻】芳無切,音孚。【前漢·中山靖王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註】葭,蘆也。莩者,其𥮉中白皮至薄者也。 又【爾雅·釋草】莩,麻母。【註】苴麻盛子者。【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註】澡者,治去莩垢,不絕其本也。 又【唐韻古音】縛謀反。【集韻】房尤切,𠀤音浮。草名。 又【廣韻】平表切。與殍通。【孟子】野有餓莩。【疏】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 又通摽。【王應麟·詩攷】莩有梅。莩,零落也。【前漢·食貨志】作𦭼。詳𦭼字註。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莩的意思、基本信息

  • 五笔86:AEBF
  • 五笔98:AEBF
  • 五行:木
  • UniCode:U+83A9
  • 四角号码:44407
  • 仓颉:TBND
  • GBK编码:DDB3
  • 规范汉字编号:4438

最新歇后语

    最新成语故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