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咏梅

中国求职指南网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
      远路微香趁马。

      西江月·咏梅译文

      逐句全文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马追赶,香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月淡照,炊烟斜。渡水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渡口斜烟,蒙着淡月,托着笼沙。远远的道上,微微的香气,追赶着马儿。

      西江月·咏梅注解

      1

      妍华:喻梅花美丽姿色。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即幺凤,亦名倒挂子。

      2

      华妍:同“妍华”。

      西江月·咏梅赏析

      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生活环境。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人。“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幺凤般。朝云自杭州来到惠州,成为一尘不染的词人的最宠爱的妻妾,词人对她的情感不言而喻。

      下片,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开头二句,写梅花的盛开,幺风与梅枝同绿。鲜艳的梅花又映照着透明的水波。再一次渲染了梅、幺凤的青春丽色,即朝云的青春丽色。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环境变化,亦用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气氛:渡口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月,笼沙”,还有那“远路,微香,趁马”。“微香”二字,特别醒目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香”,暗示着王朝云也已远走了,正在“趁马”进入到另一世界。眷恋之情,尽在不言中。

      这首词是以“梅”格喻朝云。全词,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构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词人没有直接写朝云,而是从梅—凤—人的互喻象征意蕴,渲染了梅的红叶,风的红喙,以此衬托出朝云的红颜。这种文体写作起来,难度较大,但词人非常自然地构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作者简介

       苏轼[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更多

      苏轼的诗(共4993首诗)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查看译文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查看译文
  •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查看译文
  •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查看译文
  •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查看译文

      诗词大全

      诗词按朝代先秦秦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近代近现代现代当代

      古诗按拼音ABCDEFGHJKLMNOPQRSTWXYZ

      热门分类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

      诗人按拼音ABCDEFGHJKLMNOPQRSTWXYZ

      古诗大全

      别人正在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