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 2024年07月14日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实用文#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1

      第21章二次根式知识框图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是非负数;(2);(3);

      I.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概念:

      1、定义: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a表示a的算数平方根,√0=0

      2、概念:式子√ā(a≥0)叫二次根式。√ā(a≥0)是一个非负数。

      II.二次根式√ā的简单性质和几何意义

      1)a≥0;√ā≥0[双重非负性]

      2)(√ā)^2=a(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3)√(a^2+b^2)表示平面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勾股定理推论。

      IV.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1运算法则

      √a√b=√ab(a≥0,b≥0)

      √a/b=√a/√b(a≥0,b>0)

      二数二次根之积,等于二数之积的二次根。2共轭因式

      如果两个含有根式的代数式的积不再含有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共轭因式,也称互为有理化根式。

      V.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1同类二次根式

      一般地,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就把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把几个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进行合并

      Ⅵ.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确定运算顺序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3正确使用乘法公式4大多数分母有理化要及时

      5在有些简便运算中也许可以约分,不要盲目有理化

      VII.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有两种方法I.分母是单项式

      如:√a/√b=√a×√b/√b×√b=√ab/b

      II.分母是多项式要利用平方差公式

      如1/√a+√b=√a-√b/(√a+√b)(√a-√b)=√a-√b/a-bIII.分母是多项式要利用平方差公式

      如1/√a+√b=√a-√b/(√a+√b)(√a-√b)=√a-√b/a-b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框图

      旋转的定义

      旋转对称中心

      大于360°)。

      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

      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

      也就是说:

      ①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②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

      正(2N)边形(N为大于1的正整数),线段,矩形,菱形,圆

      只是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等.第24章圆知识框图

      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r。

      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以直线AB与圆O为例(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r。

      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P<R+r;内切P=R-r;内含P<R-r。

      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和定理

      一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

      ⑴圆的确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圆的对称性质: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⑵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⑶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

      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③S三角=1/2*△三角形周长*内切圆半径

      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两个圆心相连的线段)

      ⑤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有关切线的性质和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半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那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切线的夹角。〖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l=nπr/1804.扇形面积S=π(R^2-r^2)5.圆锥侧面积S=πrl

      第25章概率初步知识框图

      第26章二次函数

      知识框图

      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顶点式:y=a(x-h)^2+k

      交点式(与x轴):y=a(x-x1)(x-x2)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4ac=0时,P在x轴上。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0,c)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Δ=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_______

      Δ=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当a>0时,函数在x=-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4a;在{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y≥4ac-b/4a}相反不变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c(a≠0)解析式:

      第27章相似知识框图

      相似三角形的认识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triangles)。互为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这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引理,是以下判定方法证明的基础。这个引理的证明方法需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射影定理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推论

      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那个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

      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congruenttriangles)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全等三角形的特征:1.形状完全相同,相似比是k=1。

      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而相似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因此,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3,当图中出现两个以上等边三角形时,应首先考虑用SAS找全等三角形。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框图

      第29章投影与视图知识框图

      代数重点难点总结

      方程(组)

      一、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二、一元二次方程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⑶公式法: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3.根的判别式:b24ac

      bc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x1+x2=,x1x2=

      aa逆定理:若,则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x-x1)(x-x2)=0。5.常用等式:

      三、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1.分式方程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去分母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⑷验根及方法2.无理方程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分母有理化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四、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⑸解方程及检验。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函数及其图象

      ★重难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二、函数

      1.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画函数图象: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三、二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⑴定义:

      ⑵图象:抛物线(用描点法画出:先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再对称地描点)。用配方法变为,则顶点为(h,k);对称轴为直线x=h;a>0时,开口向上;a0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

      四边形

      ★重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⑶外角和:360°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第十章圆

      ★重难点★①圆的重要性质;②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③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④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一、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定义

      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3.“三点定圆”定理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

      5.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相离、相切、相交2.切线的性质(重点)

      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⑴⑵

      4.切线长定理

      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1.相交弦定理2.切割线定理

      五、与和正多边形

      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4.正多边形及计算中心角:

      内角的一半:(解Rt△OAM可求出相关元素等)六、一组计算公式1.圆周长公式2.圆面积公式3.扇形面积公式4.弧长公式

      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七、点的轨迹六条基本轨迹八、有关作图

      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2.平分已知弧

      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4.等分圆周:4、8;6、3等分九、基本图形十、重要辅助线1.作半径

      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

      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4.切点圆心莫忘连

      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6.两圆相交公共弦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2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章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3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d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

      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初三数学复习方法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做好预习。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回归课本,要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稳扎稳打,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复习课的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没有预习,听老师讲课,会感到老师讲的都重要,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多动脑,勤动手

      初三的课只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初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有待提高,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有自已的思考,这样听课的目的就明确了。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些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查漏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此外对于老师讲课中的难点,重点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建立错题本,查漏补缺

      初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特级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建立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题系统的整理好,在上面写上评析和做错的原因,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拿出来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归纳总结。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错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

      初三数学学习建议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4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

      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

      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角线: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

      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

      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相交线与平行线

      角: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和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③对顶角相等。

      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5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设增长率为x):

      (1)第一年为a ,第二年为a(1+x)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第三年=第三年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第23章旋转

      1、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6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科学。它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学好数学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平时的数学学习: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2、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4、单元测验是为了检测近期的学习情况。其实分数代表的是你的过去,关键的是对于每次考试的总结和吸取教训,是为了让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师经常会在没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所以要及时做到“课后复习”。

      二、期中期末数学复习:

      要将平时的单元检测卷订成册,并且将错题再做一遍。如果整张试卷考得都不好,那么可以复印将试卷重做一遍。除试卷外,还可以将作业上的错题、难题、易错题重做一遍。另外,自己还可以做2——3张期末模拟卷。

      三、数学考试技巧:

      如果想得高分,在选择、填空、计算题上是不能丢分的。在考数学的时候思想不能开小差,而且遇到难题时不能想“没考好怎么办啊”等内容。在通常情况下,期末考试的难题都是不知道怎么做,但有可能突然明白的那种。遇到这种题目要沉着冷静,利用题目给你的一切条件进行分析,如这次考试有两个空白的钟,还有去年七年级期末的几题填空。这些条件都对你的解题有很大帮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的速度压下来,不是越快越好,争取一次做成功。大概留35分钟的时间检查。

      最终提醒大家:多做题有一定作用,但上课听讲、认真答题及提高准确率、总结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还要将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当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7

      九年级一班共32人,参加考试人数总计32人,优秀1,及格2人,平均分37分,数学及格2人,分数基本上都是在40到50中间的人数居多,成绩很差,这让老师很担忧,目前提高上课效率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与上学期相比,本次期中考试总体成绩明显下降,优秀率、合格率直线下降。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现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部分学生毕业意识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分班初期,通过语数外的考试,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作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混日子”的那种想法,认为只要坐在教室里,不捣乱就是好学生,升学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不大,对学业水平考试信心不足,动力不大。上课效率不高,对于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意志薄弱的等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仅仅是自己学不到东西,还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情绪,更影响了班上的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危害比较大。所以在期中考试前,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让学生转变学习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到学校既是学知识的场所,更是学做人的地方,今天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明天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态度,不论学习成绩如何,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面对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稍有成效,但反映在成绩上还不够明显,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这种做法。

      二、基础知识薄弱

      具体表现为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学习的学习与训练。课堂上只是写下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但并没有理解,更谈不上运用,并且觉得自己这样做了,成绩没有提高是自己太笨,或者把原因推到老师或家长身上。

      三、不会主动学学习,找不到学习上的动力

      上课不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而且,对待布置的作业,马虎了事、字迹潦草、解题思路混乱。对于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整体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还有很大欠缺。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更不会主动地学习是目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单纯地、机械性地重复并不能真正地学好。如何能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并认真完成是当前教学亟需突破的难点。

      四、学习能力差,缺乏合作意识

      上课期间,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呆板、缺乏联想,不能抓住问题的裨与要害,在问题面前往往显得无所适从,从而有了问题又不愿与别人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种中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学习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往往只注重问题的结论,而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造成同样的问题一旦题目要求有所变动,就无从下手。

      下一阶段,我将集中力量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把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8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9

      1、图形的相似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值也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值。

      2、相似三角形

      判定: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位似

      位似图形: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相交的点叫位似中心。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10

      一、备好课,上好课,提升教学质量。

      1、课前准备:备好课。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以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好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交流、展示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做好了辅导工作。

      个别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住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放松,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了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积极写激励性批语,学生的作业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本学期听课32节,虚心向老师们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五、努力方面

      1、努力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精讲”这一环,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精讲”,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消化;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一题多解的研究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对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

      2、做好“练”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基本上保证每节课有25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而练习题必须是经过我们精雕细啄的、与中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题目:理解概念、巩固定理的基础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出错的常见题;综合分析的提高题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练习,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应变能力,及技能会有很大的提高。

      3、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数学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4、由于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我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一学期以来,通过不懈努力,我所任教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进步。具体情况如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我们只有不断去面对、去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切实遵循教育教学的方针办事,团体智慧 + 个人努力 = 一定能成功。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11

      1、弧长公式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L=nπr/180

      2、扇形面积公式,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

      S=﹙n/360﹚πR2=1/2×lR

      3、圆锥的侧面积,其中l是圆锥的.母线长,r是圆锥的地面半径.

      S=1/2×l×2πr=πrl

      4、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叫做弦切角.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一、选择题

      1.(20xxo珠海,第4题3分)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cm,髙为4cm,则圆柱体的侧面积为()

      A.24πcm2B.36πcm2C.12cm2D.24cm2

      考点:圆柱的计算.

      分析: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解答:解:圆柱的侧面积=2π×3×4=24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20xxo广西贺州,第11题3分)如图,以AB为直径的⊙O与弦CD相交于点E,且AC=2,AE=,CE=1.则弧BD的长是()

      A.B.C.D.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弧长的计算.

      分析:连接OC,先根据勾股定理判断出△ACE的形状,再由垂径定理得出CE=DE,故=,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的度数,故可得出∠BOC的度数,求出OC的长,再根据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连接OC,

      ∵△ACE中,AC=2,AE=,CE=1,

      ∴AE2+CE2=AC2,

      ∴△ACE是直角三角形,即AE⊥CD,

      ∵sinA==,

      ∴∠A=30°,

      ∴∠COE=60°,

      ∴=sin∠COE,即=,解得OC=,

      ∵AE⊥CD,

      ∴=,

      ∴===.

      故选B.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12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13

      1二次根式:形如a(a0)的式子为二次根式;性质:a(a0)是一个非负数;

      a2aa0。

      2二次根式的乘除:ababa0,b0;

      aaa0,b0。bb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三角形的面积,Sp(p)(pb)(pc),p为pabc。2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bb24ac公式法:x2a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韦达定理:设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那么有x1x2,x1x2第三章旋转

      1图形的旋转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第四章圆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baca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在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第五章概率初步

      1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

      2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mnm稳定在n3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初三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篇14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