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society.people.com.cn提供.

普法,可以更吸引人(青春日记)

胡 杰
2024年06月23日05: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我是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公安局的一名辅警。作为“罗平警方”视频账号的编辑,我日常工作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能为大量粉丝提供普法服务,并收获大家的关注和喜欢。

  2019年,我投稿给“罗平警方”,没想到不仅顺利发表,罗平县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朱岩松还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加入政工宣传队伍。我喜出望外,一口答应。

  起初,我参与编辑的作品画风严肃,反响平平,点赞寥寥无几。我们开设视频账号的初衷是为了开展普法,如果连受众都不多,怎么发挥影响力?传播效果不佳,倒逼编辑团队转变工作思路。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后,我们重点分析了大家关注什么、喜欢什么,尝试跟受众寻找共同的话题。

  来自一线的视频,其实本身就是很好的普法素材。疯牛伤人后逃进山里,为留下更真实感人的影音资料,我们跟随特警一道上山,向群众展示特警处置警情的不易;群众反映“城区某商店专骗老年人”,我们就假扮成为父母购买产品的顾客,几经周折进场探个究竟,发现近百名老人在观看保健养生的虚假广告……我们将视频发布到网络后,“养老诈骗”在罗平人人喊打。

  在不断摸索中,我们商定了新的视频方向—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严肃内容。喜闻乐见的是形式,为的是吸引受众;严肃的是内核,警方政务号要致力于严谨的普法工作。

  此后,“罗平警方”视频风格为之一新,好评随之而来。“好接地气的普法,点赞!”“这样的普法视频,请多来一些!”……渐渐地,作品播放量和点赞量屡创新高,我们越来越相信,这样的方式普法,可行!

  影响力不断扩大之后,我们更加冷静。我们深知,传播力不等于引导力,我们追求点击量,是为了不断增强亲和力,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人知法守法。今后的工作里,我们将继续守正创新、提升业务能力,让普法更吸引人,推动法治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为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公安局辅警,本报记者杨文明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3日 05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