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3-11-21 09:00发布于 福建 来自 微博网页版
佛菩萨的眉心为何有一个小圆点?

我们在参拜佛像时,会发现几乎所有佛菩萨像的眉间都会有一个圆珠状的凸起,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颗珠子,那么,佛菩萨的眉心为何有一个小圆点?

一、眉心一点即白毫
佛教对于佛菩萨等造像十分讲究,须按照《造像量度经》所规定的量度,进行细致绘画和铸造。《造像量度经》中对诸佛、菩萨等造型特征及身体各部位的度量比例都有详细的论述,譬如经中说:“印堂,安白毫之地也。自发际以下比三指处,作白玉毫清净柔软,右旋弯转而末向上。底盘圆满,广阔一指。”
所以我们所见到佛像眉心间的那个一个小圆点,是佛的三十二种殊胜容貌和微妙形相之一,即三十二相中的“眉间白毫相”。

二、白毫相之相状
白毫和古代女子化妆的花钿不同,并非是佛像的点缀之物,而是佛于因位时,见善众生修习戒、定、慧三学,而称扬赞叹,遂感得此相。
根据佛经记载,佛眉间的白毫,柔软如兜罗绵(即古代一种棉的纺织品,用兜罗树柳絮状棉花编织而成),引之则长一寻,放之则右旋螺,鲜白光净,犹如真珠,能放光明。
与佛像形制的历史变化及地区差异相同,白毫相也并非存在于所有时期和地域的佛像中。如在一些早期的佛像或者特定地域的佛像里,白毫就不是一定会出现的相。有的佛像多于眉间嵌入白玉、水晶等,以表示此相。而有些佛像中,即使有白毫,也未必会表现得极为明显。但由于白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佛教艺术的后期逐渐成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造像样式。

三、白毫相之功德
在《观佛三昧海经》中讲到,佛为太子时,白毫光是五尺,修道时是一丈四尺五寸,成佛时则有一丈五尺。“如来白毛,自从初生乃至成佛,于其中间微细小事可得观见。”即释迦牟尼佛由出生乃至于涅槃,一切苦行,种种相貌及功德等,都在光中显现。
另外在《观佛三昧海经》中说:“若我灭后佛诸弟子,舍离诸恶,去愦閙相,乐少语法,不务多事,昼夜六时,能于一时,于一时中分为少分,少分之中能须臾间,念佛白毫令心了了,无谬乱想分明正住,注意不息念白毫者,若见相好若不得见,如是等人,除却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数劫生死之罪。设复有人,但闻白毛心不惊疑,欢喜信受,此人亦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正是由于白毫相有如此殊胜的功德,观想白毫也就成为了佛教修行的一种法门。
佛菩萨示现如此相好庄严,除了由自性功德成就之外,更以此来教化利益无量众生,令众生发菩提心,入佛法中修行,早日成就道业。

#佛法看世间##我的生活禅##微博公开课#佛教超话2厦门·南普陀寺

正在加载,请稍候...

南普陀寺官方微博

  • ü审核时间 2019-05-14
  • Ü简介: 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闽(2022)0000008
更多 a
51关注
187613粉丝
2525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