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news.sina.com.cn提供.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胡洪言:用生命为人民铸就平安“金盾”
新华网| 2019年10月11日 17:22
王贵君:无惧生死的模范英雄
王贵君:无惧生死的模范英雄

  原标题:王贵君:无惧生死的模范英雄 新华社长沙10月9日电(记者柳王敏)湖南省永州市日月同辉陵园内,松柏苍翠,英雄民警王贵君的墓地格外引人注目。每逢清明和烈士纪念日,永州市零陵区公安分局都会组织部分民警前来王贵君墓地,祭扫、敬献花篮,缅怀烈士功绩,学习英烈精神。 王贵君(1967—1989),湖南省永州市人,汉族,高中文化,1986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在永州市公安局河西派出所任民警。 1989年11月10日晚,在抓捕重大盗窃罪犯的战斗中,王贵君主动参战。当罪犯持刀向一名侦察员行凶的危急时刻,王贵君立即英勇地猛扑上去,抓住罪犯。罪犯朝王贵君的胸部猛捅一刀,刺中心脏。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王贵君仍以顽强的毅力紧紧抓住罪犯,进行殊死搏斗,直到其他干警将罪犯擒获,才松手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 王贵君参加公安工作3年多来,勤奋好学,忠于职守,热爱人民,秉公执法,办理了上百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多次无私无畏地捕捉罪犯,两次奋不顾身救起溺水群众,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9年11月,王贵君被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分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烈士。同年12月18日,公安部追授王贵君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永州市零陵区政府副区长、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小会表示,王贵君烈士是零陵公安分局的骄傲,他无惧生死、勇擒歹徒,为了党的公安事业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广大民警,陪伴着一代又一代零陵民警茁壮成长,是我们的榜样和学习楷模。[详情]

新华网| 2019年10月09日 16:50
许世友:出生入死 身经百战
许世友:出生入死 身经百战

  原标题:出生入死 身经百战——许世友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据新华社郑州9月20日电(记者王烁)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是一代名将许世友的故里。许世友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在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年,前来拜谒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大别山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许世友像 新华社发 许世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05年2月出生于今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曾任国民革命军连长。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等职。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多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队长,屡挫强敌。在反“六路围攻”中,他指挥万源保卫战,坚守阵地3个月,打垮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1936年底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1940年后,他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1942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长,同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参加莱芜、孟良崮战役。同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率部进行胶东保卫战和周张、潍县、兖州、济南等战役。1949年起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54年回国后,许世友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10月22日于南京病逝。 许世友将军在毕生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险和曲折,其英勇的精神、刚直的性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写就了他独特的一生。[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9月23日 11:20
吴克华:功勋卓著的塔山英雄
新华网| 2019年09月21日 09:34
史册里的英雄 人民心中的模范
央视| 2019年09月17日 15:43
陈鸽:黄继光式的英雄民警
陈鸽:黄继光式的英雄民警

  原标题:陈鸽:黄继光式的英雄民警 新华社长春9月14日电(记者薛钦峰)在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的事迹在吉林大地上广为传颂。每年清明时节,吉林各地的公安民警和群众来到陵园,缅怀这位英雄。他就是人民警察陈鸽。为保护40余名乘客的生命安全,他用血肉之躯压住了犯罪嫌疑人引爆的手榴弹,英勇献身。 陈鸽出生于1958年,生前是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民警。1984年2月,吉林市龙潭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家属住宅区发生一起特大爆炸案。民警在犯罪嫌疑人胡某家中勘查时发现2枚手榴弹护盖、4段引爆炸药用的导火索、包装炸药用的蜡纸碎片和少量炸药粉末以及2名犯罪嫌疑人留下的“遗书”。 为尽快抓获嫌疑人,清除安全隐患,陈鸽和同事在松花江大桥南端执行堵截任务。陈鸽克服连日来昼夜奋战的疲劳,把精力集中在盘查过路行人和过往车辆上,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月28日19时35分,陈鸽和同事登上一辆由吉林火车站开往龙潭区方向的无轨电车进行检查。坐在车厢前部的2名乘客慌忙从座位上站起来。陈鸽仔细观察2人的体貌特征,很像2名被追捕的犯罪嫌疑人。陈鸽和同事立即形成夹击之势,逼近2名可疑人员。 犯罪嫌疑人胡某猛一转身,惊慌失措地拉掉手榴弹拉环。此时车上乘客较多,如果手榴弹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陈鸽张开双臂,纵身扑了过去,高大的身躯立刻把嫌疑人紧紧罩住。“嗤嗤”作响的手榴弹,死死地夹在他和嫌疑人之间。“轰隆”一声巨响,陈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横飞的弹片,40余名乘客,除一人轻伤之外,其余均安然无恙。 26岁的陈鸽壮烈牺牲了,他用鲜血践行了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他牺牲后,被追授为“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并命名为“黄继光式的英雄民警”。 如今,陈鸽虽已牺牲35年,但他的精神早已融进吉林公安的血液。陈鸽生前所在的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预审科现已改为法制大队,35年来,这个英雄的集体继承了前辈的崇高品德,在年度执法质量考评中连年获得好评,被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荣获荣誉称号16次,50余人次立功受奖。[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9月14日 09:29
郭俊卿:屡建奇功的“现代花木兰”
新华网| 2019年09月13日 10:38
李殿冰:善打麻雀战的太行勇士
李殿冰:善打麻雀战的太行勇士

  原标题:李殿冰:善打麻雀战的太行勇士 新华社石家庄9月11日电(记者白明山)“爷爷一生保持普通士兵的本色,生活上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说起爷爷李殿冰,李孟章非常自豪。在爷爷去世前的几个月,他一直陪伴照顾,“爷爷弥留之际,告诫全家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要打着战斗英雄的旗号向组织提要求。” 李殿冰, 1913年生,河北曲阳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矢志革命,对党忠诚,是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他常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掉脑袋也不怕。”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李殿冰荣立大功3次。 全国抗战时期,李殿冰任尖地角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和联村民兵中队长。他经常带领民兵出没于山野密林、青纱帐中,采用忽聚忽散、时东时西的“麻雀战”,不停地袭扰和打击日伪军,配合八路军作战。1941年秋,1200余名日伪军进犯曲阳县口头村和中佐村,他带领民兵抄小路上山,居高临下突然袭击,毙伤敌5人。当日伪军扑向山顶时,他率民兵已转移到另一座山头,从日伪军背后发起攻击。这样边打边转,将日伪军一步步引向老母庙附近,抓住战机再次开火,毙敌30余人,迫使日伪军撤退。 1943年9月,日伪军集结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6日,日军1000余人包围曲阳县尖地角附近几个村庄,李殿冰混入被日伪军驱赶的民工人群中,摸到敌人将要偷袭驻武家湾村八路军2团的企图,抄近路送出情报。继而带领民兵占领有利地形,预设埋伏,同时向南、北两面进攻的日伪军射击开火,制造日伪军双方误会,引其自相攻打,致敌重大伤亡。日伪军发觉上当后,集中兵力进行报复。这时,他已指挥群众迅速撤离,自己带两名民兵赶到寺儿沟东岭,向正在行进中的日军射击,毙伤5人。随即又绕到侧翼山头射击,先后毙伤敌58人,炸死战马3匹,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在3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中,他率领民兵游击组作战27次,共毙伤日伪军267人。 1944年2月,李殿冰出席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代表大会,被边区政府授予“神枪手”和“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获赠“太行勇士”匾额。在作战间隙,他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生产,被抗日民主政府评为“劳动英雄”。1950年9月,他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李殿冰居功不傲,处处严格要求自己。1961年,家属被批准随军。李殿冰只让老伴和两个女儿随军照顾自己,儿子、媳妇仍然留在农村。1971年,李殿冰离职休养,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新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离休后,他回到农村,一心扑在农业生产、民兵建设和对革命后代的培养教育上,先后五次被曲阳县评为“退休不褪色”的模范。1982年7月,李殿冰病逝。[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9月11日 14:35
邓瑞甫:抗洪抢险中献身的一级英模
邓瑞甫:抗洪抢险中献身的一级英模

  原标题:邓瑞甫:抗洪抢险中献身的一级英模[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重庆9月9日电(记者周闻韬)在重庆市警察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块旧手表,它的主人是公安部一级英模——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分局黄桷派出所原指导员邓瑞甫。1981年7月的抗击特大洪水灾害斗争中,邓瑞甫带领民警日夜坚守岗位,奋不顾身抢救遇险群众,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他随身携带的这块手表,见证着英雄牺牲的永恒时刻。 邓瑞甫像  新华社发 邓瑞甫1934年出生于重庆市长寿区,1951年参加公安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分局天生派出所民警、黄桷派出所指导员。他参加公安工作近30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廉洁奉公、遵纪爱民,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显著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1年夏,重庆地区遭遇特大洪水灾害。7月15日,滔滔洪水猛烈上涨,洪峰淹没了大片房屋和庄稼,黄桷地区陷入一片汪洋,邓瑞甫的家眼看也要被洪水淹没,他断然选择“抢救群众财产要紧”,不顾自己严重感冒,赶到沿江一带查看水情,维持交通秩序,组织群众转移。 当天午夜11时多,洪水继续猛涨,巡查中,邓瑞甫发现尖嘴地区的一处洪水围困了80多名群众,有的群众拥挤在水塔的石堤上,有的爬到树杈上,有的蹲在屋脊上,一阵紧接一阵的呼救声不断传来,情况十分紧急。 在江面宽阔、巨浪翻滚的洪峰中,现场仅有的4只橡皮船无法满足救援需要。邓瑞甫决定,立即带队去附近的农村借用木船。 午夜12时左右,邓瑞甫等人沿着郑家溪至东阳公社先锋大队、帅家坝江面划去,他们找到一只停在江边的小船,拨正船头,朝尖嘴奋力划去。16日凌晨1时10分,正当邓瑞甫等人即将到达被困群众处时,只见江面上电弧光一闪,随即飘来一阵刺鼻的焦味——就在这电弧光闪射的一刹那,邓瑞甫不幸在江面碰上高压电线,触电壮烈牺牲。 “现在是党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要接受考验、带好头,为抗洪抢险做出贡献!”这是邓瑞甫出发前留给干警们最后的指示,而他,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誓言。 邓瑞甫牺牲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1年10月,被公安部追授为一级英雄模范。在如今的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分局,邓瑞甫的事迹传颂至今,英雄的精神正激励着一代代公安干警不忘初心、奋勇前进。[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9月10日 17:07
永不消逝的脚印:彭加木
永不消逝的脚印:彭加木

  原标题:永不消逝的脚印:彭加木 这是彭加木像。新华社发 新华社广州9月2日电(记者李雄鹰)广州市白云区有一座中学,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2个,学生1400多人。这所中学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命名的,叫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广东省番禺县(现广州市白云区)。七岁上私塾读书, 1942年春高中毕业。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综合科考委员会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 彭加木主动放弃去莫斯科学习的机会,请求赴新疆考察:“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的科学知识比较广泛,体格坚强。面对困难,我能挺起身子倔强地抬起头来往前看……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请愿书中,他把自己的名字“家睦”改为“加木”。他说,他要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添草加木”。 在此后20多年中,彭加木先后15次到新疆科考,3次进入新疆南部无人区罗布泊。 1964年和1979年,彭加木两次到罗布泊外围做科学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钾盐、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贵重资源,填补了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空白,纠正了国外探险者对罗布泊的一些错误认识,实现了“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发言权”的愿望。 1980年5月,彭加木担任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开始了他的第三次罗布泊科考。 在多天的艰苦跋涉中,科考队采集了众多生物、土壤标本和矿物化石,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6月5日,科考队实现了一个壮举: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6月11日,已经完成任务的科考队休整后,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队伍预计返回罗布泊的行程大约为800公里,顶多需要7天时间,因此只携带了7天的水、油等补给。但是途中,队伍遭遇了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数次陷车,3天才行进了150公里,保存的水也开始变色发臭。大家决定向最近的解放军部队基地求救。当时,求援送水需要花费六七千元的资金,这是一笔庞大的数目,彭加木觉得飞机运水价格太昂贵,如果能给国家节约就节约,决心继续寻找水源。 6月17日中午,驾驶员王万轩打开汽车车门时,发现了一张用铅笔写的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十点三十分。”直到下午,彭加木还没有踪影。次日凌晨,科考队报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随后展开的4次大规模地毯式搜救均无结果。 彭加木为我国科考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化成了罗布泊永远的丰碑。作为全国唯一以“彭加木”命名的纪念中学,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以铺路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为办学理念,不断培养社会新人。[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9月03日 12:51
忠于革命事业的少将叶运高
忠于革命事业的少将叶运高

  原标题:忠于革命事业的少将叶运高 来源:光明日报 叶运高像 新华社发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南昌9月1日电(记者黄浩然)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的合兴村,白墙绿瓦,绿树成荫,小河环绕村子流过,当地百姓至今还常常念起在这里出生和成长的叶运高将军。 叶运高,原名叶茂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1914年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小就养成了勤劳、勇敢、坚强的性格。红军一到兴国,16岁的叶运高就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站岗、放哨、支前,积极投入革命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叶运高任红三军团第一师政治部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保卫局训练队队长。长征途中,张国焘阴谋制造分裂,他接受彭德怀军团长交给的紧急任务,冒着生命危险,一个小时内奔走20多里,将命令亲自交给中央军委后梯队司令员邓发,使军委后梯队及时转移北上,离开了险境。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公安局局长,陕甘宁边区保卫处第三科科长。 在延安审干运动中,他同康生的肃反扩大化进行坚决斗争,平反和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保护了一批党的优秀干部。1944年,叶运高接手甄别、审查王遵级“女间谍”案工作,他不顾个人得失,一次次将甄别结论亲手送到康生手中,并据理力争。 解放战争时期,叶运高任冀中行政公署公安局副局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1948年4月,毛泽东在阜平县城南庄指挥战斗期间,在敌机来袭时,叶运高在千钧一发之际,将毛泽东护送到防空洞后,敌机炸弹就落到毛泽东住所院内。 新中国成立后,叶运高任原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代部长、部长,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后彻底平反,恢复名誉。他重新工作后,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为军队通信现代化建设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79年9月21日,他在主持召开总参民兵通信工作座谈会期间,心脏病突然发作,在江苏省镇江市逝世,享年65岁。 为纪念叶运高等开国将军,兴国县2003年建设了将军园、将军馆,叶运高将军的雕像同兴国其他55名开国将军一起,矗立在将军园广场。将军馆内,叶运高等将军的生平介绍、革命故事和参与的重大事件等都进行了陈展,这里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详情]

新浪新闻综合| 2019年09月03日 03:07
谢觉哉: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
新华网| 2019年08月20日 15:00
蒋光鼐:尺地寸草 不能放弃
新华网| 2019年08月15日 15:55
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原标题: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题: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新华社记者邵鲁文、李亚楠、初杭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 每年的焦裕禄逝世纪念日和清明节,位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陵园和位于山东博山的焦裕禄纪念馆内,人们从全国各地自发前来,祭奠、怀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今年5月14日,河南省委专门召开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深情追忆他的感人事迹,再次号召全省上下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天,他终于逃出虎口,到江苏宿迁给地主当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回到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在焦裕禄的主动要求下,他当了民兵,并参加了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区武装部工作,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之后,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来到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从到兰考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1966年,河南省政府追认焦裕禄同志为革命烈士。同年,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之后,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去世后,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接力奋斗,不仅实现了焦裕禄治好沙丘的遗愿,更是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今天的兰考,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曾经外出逃荒的兰考人开始坐高铁外出务工、旅游,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兰考来投资兴业。 焦裕禄留给后世无尽的精神财富,留给家人良好的家风。他的儿女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如今,已60多岁的二女儿焦守云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述父亲的事迹上,她说:“宣传好焦裕禄精神就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 在百姓心窝里扎根的人,身体殁了,精神还活着。焦裕禄,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中国大地,矗立在亿万百姓心中。[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8月14日 18:58
杨至成: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
新华网| 2019年08月13日 10:53
阳廷安:用生命叫响“两不怕”精神
新华网| 2019年08月05日 11:21
罗光燮:以身排雷的战斗英雄
罗光燮:以身排雷的战斗英雄

  原标题:罗光燮:以身排雷的战斗英雄 新华社成都8月4日电(记者张海磊)盛夏八月,暑意正浓。汽车行驶在四川省乐至县,一片片产业林规模发展,特色民居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农村环境干净整洁。这是战斗英雄罗光燮的家乡。 罗光燮,四川乐至人,1941年12月3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1年加入儿童团。1958年到公社兴办的纤维厂工作。因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于195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0年8月,罗光燮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边防部队某部工兵连1排2班。他刻苦学习,积极工作,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后,伏在积雪皑皑的阵地上,罗光燮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豪迈的誓言:“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愿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鲜血和生命。”战斗中,他双手二度冻伤,仍主动请战。 11月18日,罗光燮所在工兵排奉命配属边防某部清除侵华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西段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这一据点是印军指挥中心和重要供应基地的门哨。战斗中,前进中的攻击部队遭到敌人炮火、机枪的猛烈轰击和扫射,地面又有敌人布置的地雷障碍,伤亡不断增加,2名排雷战士相继负伤。这时,罗光燮挺身而出,紧握爆破筒,冲进雷区。闯过两道炮火封锁线后,不慎触发一颗被积雪覆盖着的地雷,左脚被炸掉,陷入昏迷,爆破筒滚下山坡。他苏醒后,印军炮火仍在继续。为了争取时间,在不能站立、没有任何排雷工具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地向前滚去,以身体引爆地雷。左臂被炸断后,他仍继续向前滚动,不断引爆地雷,一条六公尺宽的无雷区被炸开,罗光燮英勇牺牲,年仅21岁。 为表彰罗光燮的英雄壮举,战后所在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年3月9日,国防部追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在烈士的家乡,人们不断传颂着他的英雄事迹。乐至县宝林镇党委书记陈建军说,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学习英烈先辈、传承光荣传统”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镇机关干部职工、中小学教师、村(社区)干部学习。此外,全镇还在不畏艰辛、英勇奋斗的烈士精神激励下,进行乡村振兴建设,努力提升人居环境。 今天的乐至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的“石头城”变成田园城市,并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借力成资同城化、成渝城市群发展机遇,乐至县正依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基底打造文旅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向成渝中部县域经济强县发起冲刺。[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8月04日 09:10
爱国侨领司徒美堂:我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爱国侨领司徒美堂:我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原标题:爱国侨领司徒美堂:我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这是司徒美堂像。新华社发 新华社广州7月21日电(记者肖思思)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赤坎镇,坐落着一个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的故居。门前1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上,安放着司徒美堂先生的半身铜像,显得格外安静。即使在美洲生活多年,但司徒美堂先生从这里出发,而后经历了人生风雨。“我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这是他爱国情怀最质朴的表达。 司徒美堂,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1868年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2岁为生活所迫随乡人远渡重洋到美国谋生,在唐人街一家餐馆做杂工。1885年,17岁的司徒美堂拜堂盟誓,加入了洪门致公堂,走上了一条影响他一生的道路。 1894年,司徒美堂来到波士顿,成立了安良堂,打出了“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旗号。安良堂很快就成为洪门致公堂旗下的强势团体,最后发展到全美国31个城市都有安良堂,规模浩大,成员达2万多人。1905年,司徒美堂在纽约成立了“安良总堂”,自任总理。 1904年,孙中山赴美进行革命活动,司徒美堂被孙中山革命理想所打动,决定亲任保卫员之职,洪门组织从此开始在人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司徒美堂认为,华侨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司徒美堂与旅美进步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抗战期间,纽约“筹饷总局”募捐达1400万美元。其中,由司徒美堂领导的安良堂是纽约华侨社团为国捐款最多的侨团之一。 1941年冬,司徒美堂被遴选为国民参政员,从美国回国出席国民参政会。不料途经香港时,太平洋战争突发,香港沦陷,司徒美堂亦遭软禁。日本特务头子矢崎了解司徒美堂的底细,派人召他到特务机关去威胁利诱,强迫他出任维持会长。当时司徒美堂已届75岁高龄,断然拒绝了日寇的要求,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后来,司徒美堂在中共地下组织和香港爱国人士的帮助下,化装偷渡回到内地。 到达重庆后,蒋介石许他国府委员之职。而司徒美堂此时目睹国民党腐败和大后方民众困苦,对国民党感到极度失望,拒绝了蒋介石的“美意”。 1945年3月,“美洲洪门恳亲大会”在纽约举行,决定将洪门致公堂改组为海外华侨政党“中国洪门致公党”,司徒美堂被选为全美总部的主席。会上,他联合美洲各华侨报界发出著名的《十报宣言》,提出 “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还政于民,召开国民代表会议,成立民主政府”的政治主张。 1948年,他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翌年1月20日,毛泽东发函,邀请司徒美堂回国参加会议。回到祖国的司徒美堂,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欢迎。他作为美洲华侨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5年5月8日,司徒美堂因脑溢血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10日,公祭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人士七百多人出席公祭。周恩来亲自主持公祭大会,司徒美堂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如此隆重的公祭仪式,是对这位一生爱国的华侨老人的最高褒扬。[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7月22日 11:33
张庆和:杀敌英雄
张庆和:杀敌英雄

  原标题:杀敌英雄——张庆和 新华社石家庄7月18日电(记者李继伟)“伯伯张庆和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人民谋福祉的理想。他18岁就入了党,参加过很多战斗,消灭过很多敌人,直到为国家献出生命。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和自豪。我很想他,怀念他!”71岁的张国栋眼含热泪向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们介绍道。 张庆和,1921年出生在河北省宁晋县北辛庄村。1938年初,参加冀豫抗日游击支队。1939年3月,随部队转战太行山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多次参加反围攻、反“扫荡”的战斗,并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保卫黄崖洞战斗等较大规模的作战,他所在的连队被军分区授予“包围圈里的模范连”光荣称号。 1945年后,张庆和先后任连长、营长、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曾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杀敌英雄”的称号。军区《火线报》等报刊对他的战斗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张庆和奉命调入空军航校学习,他勤学苦练,以优异的成绩掌握了飞行技术。1951年,被任命为空军航空兵第二师副师长。同年10月,率部进驻安东大孤山机场,随时待命入朝作战。 1952年6月,张庆和任师长。同年,任中朝空军司令部指挥助手。他多次指挥战斗,战功卓著,首创了空军击落敌B-26轰炸机的先例。 1953年10月22日,张庆和在丹东四道沟飞机场进行飞行训练时,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年仅32岁。 战火纷飞的岁月虽已远去,但烈士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激励着家乡人民不断进取、奋勇向前。河北省宁晋县先后获评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中国特色产业发展百强县、中国生态宜居示范县、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电线电缆之乡等美誉,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7月18日 17:09
孙占元: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
孙占元: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

  原标题: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孙占元 新华社郑州7月12日电(记者王烁)巍巍太行山怀抱中的林州市临淇镇占元村,一座黑玉雕塑平台上,耸立着一尊英雄铜像:他手持冲锋枪,豪气凛然,凝视远方。这位英雄就是著名的抗美援朝烈士孙占元。 孙占元1925年生,河南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他关心爱护战士,行军中经常帮助别人扛枪、背米袋,宿营时及时为战友们补衣服、钉鞋带,还常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为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或救济有困难的家庭,深受同志们的喜爱和尊敬。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孙占元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每年清明节、‘七一’和‘八一’期间,不少林州市民来到占元村,瞻仰烈士铜像,重温入党誓词,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占元村支书孙美荣说。 如今,孙占元烈士纪念馆内设置了贫寒童年、踊跃参军、屡建奇功、壮烈牺牲四个版块,展现孙占元烈士一生的光辉历程,有70余件实物,包括图片、组画、模型等,并制作了孙占元烈士在生命最后一刻与敌人殊死同归的壮烈场景。纪念馆歌颂了孙占元为了打开冲锋的道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壮举,同时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7月12日 09:44
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新华网| 2019年07月11日 08:56
黄继光舍身堵机枪
新华网| 2019年07月10日 10:47
伍先华:抱着炸药包冲向火海的战斗英雄
伍先华:抱着炸药包冲向火海的战斗英雄

  原标题:伍先华:抱着炸药包冲向火海的战斗英雄 新华社成都7月9日电(记者高健钧)四川省遂宁市烈士陵园的两排参天柏树旁,坐落着一尊“手抱炸药包,向前冲锋”的志愿军人铜像——这就是抗美援朝战斗英雄伍先华的纪念雕像。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地干部群众都会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数百名中小学生在这里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伍先华,1927年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自幼家贫。念了两年私塾后,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在国民党军队里,伍先华受尽折磨。1949年12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8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伍先华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在1951年4月至6月进行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伍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返回战场痛击敌人,打退敌人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同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伍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不久升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在部队修筑防御工事挖交通壕时,伍先华勤动脑,想出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将工效提升两倍。修穿石坑道时,他又找到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厘米提升到50厘米。对待战友,伍先华更是表现出春天般的温暖。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就让战士们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晚上大家睡觉后,伍先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袜子送给战士穿,自己却用破布包脚。伍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地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连队到驻扎地附近练兵时,伍先华所在的班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里。这家只有老两口和两个小孙子,生活困难。于是,伍先华和战士们研究出既能练兵,又能帮老人家做事的办法:爬山演习时,每人背回一捆干柴;冲锋演习时,顺便把粪背上山,把玉米收回家;晚上谁站岗,谁就给牲口添把草。两位老人十分感动,把志愿军当自己的亲人看待。 1952年9月29日下午5时,官岱里反击战打响。伍先华领着班里党员战士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然后,伍先华指挥全班分两个爆破组冲向目标。在连续炸毁了几个地堡后,正面进攻部队仍被敌人机枪扫射压住不能前进,爆破组也有很大伤亡。当此紧急关头,伍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的炸药包冲向火海,即使中途中弹倒地,仍冒着枪林弹雨爬到敌人火力点,最后拉燃导火线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余人,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为官岱里反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伍先华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伍先华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同年12月,他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模范党员”称号。伍先华生前所在班12军100团一营二连三班被命名为“伍先华班”。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伍先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其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7月09日 10:15
倪祥明:无名高地上的英雄
倪祥明:无名高地上的英雄

  原标题:无名高地上的英雄——倪祥明 倪祥明像 新华社发 新华社郑州7月7日电(记者王烁)“倪祥明烈士的英勇事迹将永远珍藏在杞县人民的记忆中。如今,在水东烈士陵园中央大道西侧修建有倪祥明烈士的纪念碑亭,他将永远被人们怀念和祭奠。”河南杞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常峰说,每年都有青少年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倪祥明烈士的壮举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倪祥明,1925年出生在河南省杞县泥沟乡聂寨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逝,由姐姐抚养长大。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志愿军第39军115师343团3营7连4班副班长,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2年7月22日,在朝鲜黄海北道涟川郡老秃山战斗中,倪祥明与战友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子弹打光了,就投掷一颗颗手榴弹。在固守阵地上的洞口时,倪祥明手中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为了不让敌人接近洞口,他纵身一跃,提起手榴弹扑向敌人,被5个美军围住。倪祥明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紧接着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7岁。 1952年9月5日,根据倪祥明生前的请求,他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9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他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英雄”光荣称号。倪祥明烈士生前所在的4班,也被命名为“一级英雄班”。 为纪念倪祥明烈士,1954年2月,杞县人民政府在杞县城隍庙内建成纪念碑亭一座,亭基六角形,周长20米,高1米许,南北两面各修石阶3级,上筑六角形亭,高8米。亭中央竖纪念碑一座,高3米,三棱形,上端3面各嵌五角红星,正面刻“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倪祥明烈士纪念碑”,另两面刻烈士事迹和修建单位名称,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9月迁水东烈士陵园。& nbsp;[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7月07日 10:45
贠宝山:舍己救人的抗美援朝卫生员
贠宝山:舍己救人的抗美援朝卫生员

  这是贠宝山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郑州6月26日电(记者张浩然)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个看似普通的军用水壶,水壶的主人是曾在志愿军中担任卫生员的贠宝山烈士。他身负重伤依然在火线救治伤员,用水壶里的止痛救急水为他们减轻痛苦,直到牺牲仍不舍得喝一滴水。参观他的遗物陈列或听到他的英雄事迹的人们,无不流露出由衷的敬意。 贠宝山,1930年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市东郊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加入共青团。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季阵地防御作战,担任卫生员的他,多次冒着密集的炮火奋勇抢救伤员。 1951年9月7日,贠宝山所在的部队奉命向朝鲜江原道铁原郡中马山发起攻击,贠宝山跟随突击排行动。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的胳膊和腿先后负伤,副连长让他撤下去休息,他说:“我是卫生员,前线需要我。”坚持不下火线。在抢救伤员时腹部又受了重伤,肠子流了出来,他忍痛把肠子揉进腹内,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拿着救急水壶,艰难地向前爬行。水壶被子弹打穿了洞,仅剩的一点止痛救急水他舍不得喝,留给战友。他忍着剧痛爬上山去又救护了3名伤员。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年仅21岁。 贠宝山牺牲后,根据他生前的志愿,1951年12月2日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年6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为贠宝山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中共安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范淑云说:“贠宝山烈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出来的一级英雄,是安阳人民的骄傲。他为祖国、为人民忠于职守、英勇顽强、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英名和事迹不仅记录在中朝两国的国史、军史里,更是永远铭记在热爱和平的人民心中。”[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6月28日 15:30
吴国璋:何惜热血卫国家
吴国璋:何惜热血卫国家

  原标题:吴国璋:何惜热血卫国家 吴国璋像 新华社发 新华社合肥6月27日电(记者鲍晓菁)安徽金寨的汤家汇镇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国家级地质公园金刚台脚下。这里森林茂密,资源丰富,盛产中药材,素有金寨“西山药库”之称。在革命战争年代,汤家汇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这片红色的土地留下了许多光荣历史和革命遗迹。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烈士的家乡就在这里。 吴国璋,1918年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由于家境贫寒,他幼年帮过工讨过饭,7岁时就下地做活,9岁给地主家放牛,经常挨打受饿。1929年,商南地区(今属金寨境内)的农民革命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吴国璋也参加了儿童团,组织儿童集会游行,宣传苏维埃政府的政策主张;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化装侦察敌情,为红军、游击队和苏维埃政府传递情报;给红军家属打柴、挑水。 1930年10月,吴国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随红25军参加长征。途中双脚严重冻伤,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行军打仗,达到陕北,被誉为“长征中的小英雄”。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吴国璋率领游击队奔赴山西,开展敌后游击战,后到冀鲁豫军区任职,先后任营长、团政治部主任、团长,率部粉碎日寇多次“扫荡”“清剿”,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吴团长”,冀鲁豫军区授予他“战斗模范”光荣称号。 1945年9月,吴国璋奉命从山东菏泽出发,挺进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2纵5师参谋长、师长,参加长春阻击战、大洼反击战、三打靠山屯及大黑林子追歼战、昌图攻坚战等数十次战斗,此后又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等战役。 1950年,吴国璋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39军副军长。参加了第三、第四、第五次战役。1951年10月,美军集结大批机群对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吴国璋在阵地前沿遭弹片击成重伤,不幸牺牲,年仅33岁。 吴国璋牺牲后,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一份染着鲜血的账单,账单上清楚地记录着他从志愿军后勤部门所借100元钱的开支情况:看望老首长,修理收音机,警卫员和司机有病住院补助等等,连几角几分都未遗漏。如今,坐落在鸭绿江边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里,依然陈列着这份血染的账单,并收藏有吴国璋的干部履历表、部队发给其家属的烈士通知书等珍贵物品。 在烈士的家乡,每年杜鹃花开满大别山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干部学生和父老乡亲都会自发地去烈士陵园缅怀追思吴国璋等烈士,烈士的精神在大别山人的血脉里代代传承。 [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6月27日 18:57
李雪瑞:忠魂报祖国 鲜血洒友邦
李雪瑞:忠魂报祖国 鲜血洒友邦

  原标题:李雪瑞:忠魂报祖国 鲜血洒友邦 新华社长沙6月25日电(记者阳建)位于湘东山区的茶陵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众多革命志士从这里走出去,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忠魂报国的壮烈人生,英名流传海内外。李雪瑞就是其中之一。 李雪瑞像 新华社发 1914年5月20日,李雪瑞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由于家境贫苦,他12岁就跟随父亲外出做长工。1931年,李雪瑞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雪瑞在红17师第51团1营1连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随部转战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11月,李雪瑞随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李雪瑞随部队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敌后。曾任怀柔支队参谋长、正太大队大队长、第4军分区第5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青年支队队长等职务。率部参加反“扫荡”战役,有力打击了敌人的进攻,巩固和扩大了冀东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6年7月,第17军分区改编为冀东军区第13军分区,李雪瑞任司令员。期间,李雪瑞以中共代表身份,调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人入侵解放区的“西河南事件”,出色完成了谈判任务。 1947年6月,为配合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李雪瑞奉命开展滦东战役。他率部与友军协作,俘获国民党交通警备中将司令汤毅生,解放昌黎。1948年,率领第13军分区所属部队参加辽沈战役,与冀东军区独立第4师一起,出色地完成了阻击唐山敌人向关外增援的任务,受到冀东军区的嘉奖。后又奉命率部攻占秦皇岛,11月秦皇岛解放。1949年1月,李雪瑞率部参加平津战役,配合主力夺取唐山。 1951年,李雪瑞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200师师长,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多次受到嘉奖。 李雪瑞率部入朝作战时正值雨季,路途泥泞,江河暴涨,不少桥梁、道路被冲毁,给部队行军带来极大困难。他及时部署做好行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亲自动员、激励官兵,队伍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到达集结地域后,他迅速组织参谋人员勘察地形,根据敌情和作战需要部署兵力,抓住集结间隙有针对性地组织战前训练,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1951年7月18日,李雪瑞在召开师党委和团级干部会议部署战斗任务时,遭美机袭击中弹牺牲,时年37岁。8月,李雪瑞被安葬在沈阳市北陵公园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旁。1954年5月15日,李雪瑞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6月25日 11:15
“炮神”王珩:让炮弹长上眼睛
“炮神”王珩:让炮弹长上眼睛

  原标题:“炮神”王珩:让炮弹长上眼睛 王珩像 新华社发 新华社石家庄6月24日电(记者王民)今年77岁的王德才是王珩烈士的侄子,老人双手颤抖地拿出王珩的老照片,满眼热泪地说:“我五叔知识丰富,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是我家的骄傲。” 王珩,又名王晧甫,1912年3月5日出生在河北任丘市辛中驿镇北辛中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30年,王珩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加入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到冀东保安队任分队长。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王珩参加了冀东保安队暴动,并于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营长、作战参谋,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29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13军分区12团参谋长,热辽纵队混成旅旅长,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参谋长后兼锦州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副旅长、东北炮兵司令部第1指挥所副主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炮兵1师第一副师长、炮兵8师师长等职。1949年春,王珩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炮25团南下,渡黄河、跨长江,参加衡宝战役,追残敌至广西,战功卓著。 1950年,王珩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第8师师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作战,胜利完成阻击敌人、对敌实施火力压制等上级交代的作战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歼敌。 战斗中,王珩感到原有的作战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战争环境,从总结战斗经验教训、提高战斗技术水平入手,在部队开展整训。整训中,他命令师司令部组织利用地图射击和山地射击的突击训练,提高夜间射击精度。练习夜间行军时,采取减少梯次、拉大距离和增设交通岗哨等措施,降低部队损失。演习中实行严格伪装,用火炮分散和火力集中的办法,以突然性的急速射击,打击敌人的突击集团。 1951年7月,王珩带领部队开展整训期间突发急性病,并患伤寒症,于7月24日23时不幸逝世,时年39岁。 时任炮1师副师长梁冰说:“王珩师长无论是渡黄河、跨长江、过湘江,参加衡宝战役作战以及最后将敌人追击至广西,他都是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勇敢战斗。他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英雄。”& nbsp;[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6月24日 13:45
周厚刚:铁血英雄铸“雄关”
周厚刚:铁血英雄铸“雄关”

  原标题:周厚刚:铁血英雄铸“雄关” 新华社济南6月23日电(记者王阳)蒲公英盛开的时节,记者走进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南港头村,村中的“周氏家祠”在显著位置展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周厚刚烈士的照片和事迹。每逢清明节或重大节日,当地的少先队员、干部群众等都会来此献花缅怀凭吊。 1924年春,周厚刚出生在南港头村一个贫农家庭,1946年9月参加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志愿军第20军59师176团5连连长。 入朝后,周厚刚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特别是1951年6月在785高地防御战斗中,他机智勇敢,指挥全连胜利完成坚守阵地、掩护兄弟部队调防的任务。 785高地无险可据,其阻击难度可想而知。1951年6月15日夜,周厚刚率领全连170多名战士进入785高地,布置了“火力前重后轻,兵力前轻后重”的阵地,并确定了“以少胜多,用近战手段,大量歼敌有生力量,坚守785高地”的作战计划。 16日,敌人发起进攻,对785高地进行地毯式轰炸。之后,从三面轮番强攻。面对敌人不分昼夜的强大攻势,周厚刚指挥全连战士利用工事、掩体沉着应战,利用近战组织反攻,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久攻无果的敌人调来3个重炮连,一炸就是三四个小时,成千上万发炮弹把785高地炸成了一片焦土。面对敌军的重火器优势,要坚守785高地,必须摧毁敌人的炮群。但是5连只有5门小炮。周厚刚同炮手们一起研究出了克敌制胜的办法——炮战时声音混杂,我们的小炮不易被发现,可以利用敌人发炮时机观测敌炮阵地目标,5门小炮齐发,形成火力压制。这个办法果然奏效,敌人的大炮哑火了。 周厚刚机智勇敢地指挥全连战士奋战8个昼夜,粉碎敌人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的40多次进攻,打死敌人605名,牢牢控制住785高地,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6月26日,5连奉命撤出785高地。在撤离阵地布雷时,周厚刚不幸牺牲,年仅27岁。为表彰他的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周厚刚生前所指挥的5连也荣立集体一等功。 周厚刚的侄子周昌法说,周厚刚烈士是南港头村村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周厚刚的英雄精神传承下去,建设好家园,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6月23日 18:25
一级人民英雄陈德忠:杰出的侦察英雄
一级人民英雄陈德忠:杰出的侦察英雄

  原标题:一级人民英雄陈德忠:杰出的侦察英雄 新华社济南6月22日电(记者张志龙)在辽宁省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264名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中,两名一级人民英雄是陵园内安葬的最高荣誉的烈士。其中一名就是来自山东临朐的杰出侦察英雄陈德忠。 陈德忠,1924年出生在山东省临朐县龙岗镇(现山旺镇)大柳树沟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陈德忠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6月,美帝悍然发动侵朝战争。陈德忠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第229团侦察参谋。1951年3月7日,美侵略军二十五师渡过北汉江,向北进犯。陈德忠受命了解敌情侦察道路。14日,陈德忠带领侦察分队到达汉江北岸地区。他以机动灵活的阻击、伏击、偷袭等方式,不到两个月时间,毙伤、俘敌100余名,并为指挥员部署作战提供了大量宝贵情报。 1951年3月16日上午,在仁仓里北侧,陈德忠率部伏击敌人,取得歼敌16名、俘敌1名的胜利。4月10日夜,又带领侦察员涉过汉滩江,插到敌纵深15公里处的西头川,歼敌30多名,击毁敌30多辆坦克和3辆吉普车。 此后,陈德忠调任师侦察2连连长。4月17日夜,陈德忠首次带领侦察2连的同志,袭击射亭里山上之敌,连续打下3个地堡,毙伤敌兵50多名。 陈德忠带领着他的侦察兵,出没在“三八线”以南敌人的前沿地带,袭扰和捕俘敌兵。4月22日是全线出击的一天,侦察2连受命配合第230团出击,拔除敌据点孤岭山,并查明侧翼敌情,保证友军侧翼安全。是夜,陈德忠率领侦察兵,自上徐洞出发,直指孤岭山。没过多久,敌人便遗尸17具狼狈溃逃,志愿军占领了孤岭山。 英雄陈德忠和他率领的侦察兵,出没在敌人的虎穴龙潭,创造了五战五捷的战斗范例。 在平、金、淮阻击战中,陈德忠率领侦察员击毁敌汽车1辆,毙敌7名,而志愿军无一伤亡。1951年6月12日,当陈德忠率部伏击敌人时,壮烈牺牲,时年27岁。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纪念陈德忠同志对革命的卓越贡献,特追认他为一级人民英雄。 英雄已逝,但崇高精神仍鼓舞着后人。陈德忠的侄女婿张传东现任大柳树沟村党支部书记。张传东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奋进。“大柳树沟村是省定贫困村,现已脱贫,我们一定要巩固好脱贫成果,让百姓致富,让英烈安息。”[详情]

新华网| 2019年06月22日 09:35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