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术动态导读】戴斌:统筹推进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光明网 2024年05月16日 12:28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文旅融合、标准引领、“投资中国”品牌、地方新型智库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戴斌:统筹推进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形成合力,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分层对接,让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在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文旅需求层面,要强化需求引领,深入分析把握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先进科技、通用航空器和邮轮游艇等高端装备制造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要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重点关注那些可以形成消费新场景、能够提升文旅活动质量的科技。在提升文旅从业者数字素养层面,旅游行业从业者要率先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同时,还要推动文化创意、时尚生活等领域的从业者加强与旅游景区度假区、旅行服务等领域的从业者合作。在提高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层面,要通过科技赋能不断降低文旅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实现文旅服务的便利化、文旅管理的智慧化、文旅业态的多元化;要提升治理能力,有效改善文旅管理方式、服务流程、产品供给等。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声啸:以高标准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声啸指出,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各领域标准化提升,《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对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等作出具体部署。然而也要看到,我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标准缺失、标准滞后、标准交叉重复等问题,标准化人才数量和素质同国际相比还有差距。对此,要以高标准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强化主体协作,推进标准制定的“集体领跑”。企业要充分发挥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开展标准化协作,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为主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其次,要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政府对强制性标准的统一管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突出公益属性;发挥市场在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的灵活机制作用,改进企业标准备案管理,逐步完善标准化法治建设;统筹标准化工作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各部门、各地方标准化管理的协同作用。再次,要加强人才培养,打造标准化人才“摇篮”和“集聚地”。要加强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打造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标准研究机构,加强标准化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完善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将标准化课程纳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加强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此外,要推动国际合作,推进国际标准“引进来”和中国标准“走出去”相结合。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度,大力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构建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标准体系;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制造业标准化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中国制造”的质量信任增强国际社会的标准信任。

      摘编自《光明日报》

      【季剑军:多点发力提升“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季剑军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增强“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力,必须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以高水平开放扩增量、稳存量,强化产业、要素、市场和制度支撑,为中外投资者提供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其一,强化产业新支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外资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要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让更多外资企业选择中国、扎根中国。其二,培育要素新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激发技术、信息、数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活力,提高各类生产要素对产业创新发展的贡献;通过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让各类优质的要素资源高效顺畅流动,培育“投资中国”的要素新优势。其三,挖掘市场新潜力。随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加快,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的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外资企业将更多地受益于“投资中国”品牌的市场新潜力。其四,释放制度新红利。通过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自身规则与制度体系,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利于集聚全球的优质资源要素,为推动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经济日报》

      【彭宗峰、周婧:培育壮大地方新型智库,释放新型科研生产活力】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彭宗峰、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副研究员周婧指出,审视当下局势,积极培育壮大地方新型智库的新型科研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壮大地方新型智库、新型科研生产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久久为功。其一,深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地方新型智库建设需要防治“应用焦躁症”,不能只顾“砍柴”、不磨“斧头”,而是需要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来磨光磨利科研“斧头”。其二,提升治理知识革新能力。需要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与地方特色,在全球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局中、在地方治理的踔厉实践中,凝练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地方治理规律的新型治理知识体系。其三,生产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知识。需要拿出绣花的工夫,仔细梳理相关理论史、思想史,并广泛搜集地方治理案例,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问题的相互参照、相互反思中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知识。其四,进一步调整优化地方新型智库的科研生产关系,着力释放科研生产活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高质量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治理知识交流;坚持科学分类评价,破除同质化、“一刀切”的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各尽所能、各显其才;坚持综合平衡原则,强化对基础理论研究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善于推动知识革新的科研人才队伍。其五,高点谋划、细密推进。需要把培育壮大地方新型智库新型科研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深入谋划,制定整体规划与实施方案;构建培育壮大地方新型智库新型科研生产力的组织方式与科研体制,组建相关攻关团队深入推动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革新与方法工具创新;营造有利于新型科研生产力形成的良好环境,加大培育新型科研生产力的激励力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