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我眼中的端午节征文范文最新4篇

小学我眼中的端午节... 2024年05月23日 17:14:15

      小学我眼中的端午节征文范文最新4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至此时,人们自然想起赛龙舟、吃粽子,也更会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是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习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眼中的端午节征文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我眼中的端午节作文 篇1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至此时,人们自然想起赛龙舟、吃粽子,也更会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是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习俗。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正值花开四溢的时间,每每端午节的前天,我们都会去各家采摘花朵,端午节当天,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能用放满花瓣的香水洗脸,尤其是女孩子,觉得那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想象着自己成为一名花仙子,那真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端午节,还有一件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大大的透明的鹅蛋,一般只有端午节才可以吃到的哦!

      慢慢长大,才知道端午节的真正含义,在学校里学会了《离骚》,也知道了屈原。屈原的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灵魂,而他“行泽吟畔”、“上下求索”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则穿越了浩荡的历史长河,凝聚了千年的岁月沧桑,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和群体共识。

      长大离开家之后,我才知道,端午,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符号。因为端午,家庭亲人间的纯朴情感被激发,渴望团圆;因为端午,外地儿女的真挚呼唤被释放,期待见面。此时此刻,端午是一种象征,是五千年民族文化沉淀在每个华夏儿女血液里的不变的因子,是十三亿中国人共同精神世界里永恒的记忆与牵绊。有了它,亲人就会紧紧相连,依依相守。我们吃着飘香粽子的同时,更唤起了对端午历史文化的记忆,追溯先哲们的伟岸精神,激发和培育自己的家国情怀。

      我眼中的端午节作文 篇2

      端午节是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即叫端午节,又叫龙舟节,五月节和浴兰节等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因为国家灭亡了,抱憾自沉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东汉时期,曹娥的父亲在舜江中溺亡,数日不见尸首,14岁的曹俄便投入江中寻找父亲,五日后,曹娥和父亲的遗体同时浮出,人们感念她的孝心,每到端午都会纪念她。

      我们家的端午节是这样的过,奶奶会买一些艾叶挂在门上,是为了辟邪,还会包一些粽子。

      粽子分两大类:北派的粽子有馅儿有:大枣、豆沙和葡萄干儿。而南派的粽子却与众不同,他们的粽子馅儿有:肉馅儿和香肠馅儿。我生活在北方,还是喜欢北派的吃法。

      南方地区过端午节还会赛龙舟,一是为了看谁滑的快,二是为了驱散江鱼。

      端午节时,大人们也会用雄黄酒在小儿的额头上画王字,一是借着雄黄以驱毒,二是借着猛虎以镇邪。

      今年的端午节,我还和奶奶一起包粽子了呢!首先,把粽子叶卷好,再把泡好的糯米放进去,在放一些蜜枣和葡萄干,最后用绳子把粽子寄上,就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粽子了!开始,我包的很难看,但是后来,我包的比奶奶的都好看了。

      过端午节即是纪念屈原,又可以学会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是太开心了。

      我眼中的端午节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相关仪式,来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鱼、虾、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饭团等食物扔进江中。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我们北方没有龙舟可赛,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们总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饼。孩子们在这一天最高兴,因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们对这一节日,是一定不会马虎的。孩子们也常念叨,什么时候过端午节,几时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样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农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们总是在期盼中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边吃一边谈论谁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谁的妈妈的手艺好,那情景真让人羡慕。

      我总是期盼端午节的到来,为那香甜诱人的米糕着迷。

      我眼中的端午节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午,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的环境。进入初夏,大自然在春天的蓄势中,终于迎来了生机的高潮。来到江边,树梢上挂着五彩的龙舟,到处是活蹦乱跳的鱼儿,顺着水流嬉戏着。进入大山中,盛夏的气息更加浓郁。纷红骇绿,蓊蔚香气,草木葳蕤。农家的门上插了几束艾草,挂了几串粽子,男女老少都一边看龙舟赛,一边围在一起包粽子。每当看到这种场景,每当嗅到这种气息,我都会心生欢喜。没错,端午的氛围又浓了起来,多么美好,多么自然。

      我喜欢端午的美食。绿绿的,小小的,三角尖的粽子,是我最爱的美食。香气扑鼻,口感糯软,夹杂着香油的糯米,风干的肉块被糯米环抱着。粽叶像是粽子的外套,保护着它,装饰着它。每到端午外婆都会买上一捆粽叶到我家去,外婆包粽子的过程我也是十分喜欢。

      先把粽叶折成一个圆锥,再将湿润的糯米舀进圆锥,并取出一小块肉放进米中,然后再放入一点米把粽子里的馅压实,盖上圆锥。最后用一根细线左穿右插把粽子五花大绑。有时外婆还会拿一根长线像几个粽子穿在一起,小巧玲珑的粽子,像一个个铃铛,互相撞击,发出“沙沙”的响声。

      我每次都会做到外婆的身边,外婆也会给我讲他小时候端午吃粽子的故事。那时穷,有时只能吃白米粽子,甚至还要掺点杂粮,可外婆依然十分快乐,捧着几个小粽子满月子跑。看着今天各式各样的新品粽子,五颜六色的馅,有水果的,有糖的。在这个物质发达的时代,吃着传统的粽子,并且是家里人纯手工包的,心中总有一丝幸福与享受。外婆包出来的粽子虽然品种单一,可永远是最亲切,最好吃的。

      我喜欢端午的情怀。或许是屈原的情怀,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才是端午节的神,这才是端午节的韵,一个人究竟有多么伟大,才能得到了无数人民的爱戴,甚至为他设立了节日。

      端午节,我最喜欢的节日。它融入了我的自然情、亲人情,更激了我的民族情,这是一个有情怀、有意义、有价值的节日。

      我爱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