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硕士论文精选(九篇)

21世纪考试网 2023年10月07日 09:29:25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播学硕士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这是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该方案突出强调了在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导向,旨在推动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的培养体系。

      以新媒体时代为大背景,研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方式,对于中国新闻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媒体发展迫使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近年来发展速度日益迅猛。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互动性更强等特点,在给新闻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也因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为求生存,纷纷寻求转型,媒介融合的优势日益凸显,成为大势所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这些都在向我们发射同一个信号,那就是媒介技术的革新,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自然成为当务之急。新闻学教育作为输送高素质新闻人才之根本,也自然迎来了更为巨大的挑战。

      “在现阶段媒介融合的条件下,新闻业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1]”然而必须面对的现实是,长期以来我国各高校对于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均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新闻媒体对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造成这方面的优秀新闻人才本身就很短缺。在媒介融合对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显然更无法满足当下业界对于新型新闻人才的需求,因而我国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要有新的思考与改进,以促进整个新闻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简称MJC,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硕士研究生类型,该学位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的专门人才。[2]”因而可以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存在,正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因新媒体飞速发展而带来的新闻学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尴尬局面。并且,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存在,对于完善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体系,提高新闻传播教育的整体水平,保证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培养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这是201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关于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近几年来,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在为传播新闻创造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使新闻业的专业性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微博、微信的兴起,使得传播主体日趋多元化,只要有一部手机,就拥有了一个新闻发布中心。这对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科学地把握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而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自然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在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下两个方面必须明确:一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决定理论,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若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脱节,新闻学教育则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新闻传播业务技能的训练与提高。[3]”二是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要多领域跨学科进行培养。媒介技术的革新,新闻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内容之复杂,已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培养新闻传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在培养过程中被加以重视和体现。

      三、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

      对于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闻工作者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简而言之,就是要懂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这也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了指引方向。

      首先,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时间一定要保证。其实践教学的时间应相较于学术型硕士必须要长。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聘请一批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任课教师,还应将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请到课堂,向学生分享前沿资讯以及一些实战经验。以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专业课程中,就安排了新闻实务界的专业人员做课程的任课教师。这样的方式无形中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资源,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其次,课程的设置也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不应被忽视。新闻学学科本身就是多学科的杂糅,不能局限于学科本身,加之当下媒体融合探索步伐的不断加快,新闻从业人员只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因此,要想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跨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并且注意与学术型硕士课程的区分。

      另外,媒介融合的大背景给新闻学教育带来的不仅仅只有冲击,也为新闻与传播课堂教学提供了便捷,随时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查找新闻并当堂分析、教学,现场模拟研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可见,善用新媒体技术,利用其带来的便捷,对于提高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课堂教学水平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的问题与改进

      首先,是对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理论知识的忽视。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两者不能割裂,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若在课程安排上忽视对理论课程的合理设置,只片面追求实践,一样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因此,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实践经验的积累阶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设置。虽然相较于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更加注重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脱离理论,没有理论做基石,必然是不可取的。

      其次,是在校时间短而所学课程多造成超负荷的课业压力。人的精力有限,超负荷的课业压力会使培养效果大打折扣。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校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都是2年制,在校学习的时间为一年,而这一年间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学术型硕士一年半的课程。不难想象,这一年专业硕士所面临的课业压力自然是相当繁重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延长学时才能解决问题。依靠改进课程设置,针对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合适的特色课程,去掉一些不必要的课程,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同时,这样也保证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再次,是高校课程设置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比如师资能力、校外资源、学生基础的不相同,所进行的课程设置也不会完全相同。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在照搬一些有名气的高校。这样只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对此,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自身师资力量来设置特色课程,这样既能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优化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若只是一味地照搬名校的课程设置,后果可能是老师讲不到精髓,学生也学不到真本领,这样实际上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有违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设置的初衷。

第2篇: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

      学科方向设置较细,细化学科方向的课程体系较完善

      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个别学科方向设置较细。如本科阶段设有医疗新闻学。医疗新闻学包括编辑(医学);特写写作(医学);适用于卫生专家的排版设计;适用于卫生专家的出版法和伦理;适用于卫生专家的专业写作;新闻的语境;医疗保健工作政治学等课程模块③。再如,硕士研究生阶段设有传播政策。该专业所包括的必修课程模块有传播政策的政治分析(必修)和学位论文专业指导;第一学期的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技术和传播政策;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学习技能;第二学期的选修课程模块包括全球化和媒介;政治传播;媒介受众;性别,暴力和政治;政治传播等④。

      点评:学科细化与学科的深入发展息息相关。与欧美国家相比,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传播学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算久。因此,中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总的来说存在学科方向设置线条粗疏的问题。当然,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学界研究的细化,一些细化学科正逐步被列入教学方案。譬如奥运报道、健康传播等。但是,由于这些教学方向完整体系的形成还需假以时日,因此,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被细化出来的学科方向往往跟其他早已成型的学科方向难以有明显的界线,难以突出细化学科方向个性化的东西。不过可以期待的是,不管是从横向看还是从纵向来看,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应该并且会朝学科细化的方向发展,横向学科细化以媒体类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为维度;纵向的学科细化以传播内容所属领域或学科领域(如体育新闻报道、社会新闻报道、经济新闻报道、健康传播、传播政策等)为维度。

      体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

      英国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研究新闻和传播活动的规律,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此点可由针对新闻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略见一斑。

      另外,从理论课授课内容也可以看出其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以2006年第一学期传播学硕士课程《新闻理论》为例,该学习模块涉及战争与新闻、新闻业市场结构与新闻实践、新闻从业者为谁而工作、新闻与政治、新闻业与互联网、国际新闻流与通讯社等专题。

      点评:与英国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学科特点。现今中国的新闻学教育最早借鉴于苏联。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新闻学更多地“体现出政治与文学杂揉的特点”,“更具人文学科的特点”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90年代之前),这种新闻学教育视角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但是,“当新闻活动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时,以社会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学已是一种必然选择。”⑥。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可以让新闻学教育更贴近现实操作。

      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别较为明显

      英国大学本科学制3年,硕士研究生学制1年。本科生入学前无需经过统一考试,而是一般要经历提交申请、面试、录取等程序。一般可以同时申请6所学校。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所提供的本科生教育包括媒介学和医疗新闻学。所提供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包括传播学、传播政策、针对国际学生的新闻学研究、媒介管理,摄影新闻学、公共关系等。

      本科生阶段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甚至更重实践)。学生一般每学期要修两门理论课,两门实践课。前者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全球化、媒介消费、传播法方面的课程。后者包括印刷、在线和广播新闻、电视制作、广播制作或公共关系等。学生入校后,即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侧重某方面的实践。譬如对电视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实践课上学会摄影、编辑视频、制作演播室节目和制作纪录片等所需的技能。本科阶段的理论课在讲授时“多结合案例,与实践紧密相联,并不注重深入系统地介绍理论”⑦。多以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

      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是深化学生的理论积累和培养其做研究的能力。实践课的重要性下降。理论课多以专题形式组织,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如2006年第一学期传播理论这门课涉及大众传播与现代化、发展传播学、意识形态与霸权、传播与文化、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等专题。课堂组织形式除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外,还包括一对一与导师面谈。在与导师面谈时间内,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深入探讨,老师会指导学生论文写作。

      点评:国内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本科阶段教育与硕士研究生阶段教育之间并未泾渭分明。一些在本科阶段学过的内容还会出现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途径也许是更准确地把握不同阶段教育的定位,拉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距离。譬如将本科生教育定位于“怎样做”,将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怎样对做进行思考”。要教好本科生“怎样做”,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如硬件设备。硬件设备不仅体现在量上——量不足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熟能生巧的机会;而且还体现在质上——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用20世纪80年代的设备来训练21世纪的学生只能事倍功半。将本科生教育定位于“怎样做”并不意味着只培养“匠人”,而是说,这是本科生教育的基本使命。将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怎样对做进行思考”,亦即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站在理论的高度上描述现实、解释现实、预测与控制现实。

      博士研究生教育程序控制严格

      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拿到学位之前,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提交研究计划——面试——注册——身份转换——提交论文——论文答辩。入学前无需经过统一考试,但要提交研究计划。如果学校认为有导师可以指导申请者将来的研究,就会组织面试,以了解其对该研究论题的把握程度及未来的研究潜力。申请者面试通过就会被录取。正式入学后就要在导师指导下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首先要大量阅读与研究论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大学图书馆间资源共享,许多政府或社会网站上的信息完全公开,因此可供学生利用的信息资源特别丰富)。一年级第二学期初要经历注册程序,学生要准备书面材料,老师以面谈形式检查学生此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年级末要经历身份转换程序,一般需提交字数约为毕业论文1/3的报告,如果顺利通过专家小组的面试,身份就可由MPHil(MasterofPhilosophy)转为PHD候选人(PHDCandidate),如果未通过,就不能转换身份,只能修改后重新经历身份转换程序。身份转为PHD候选人后,就可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接着是提交毕业论文及论文答辩⑧。由于目标清晰可见,博士研究生从入学的那一刻起就以理论突破为目的,并且有着明确的研究论题。由于导师与学生间的双向选择机制能确保学生的研究论题尽可能落在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兴趣)范围内,所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很充分地得到导师的指导意见。通过环环相扣的程序,一步步地完成始定的研究论题,可谓三年磨一剑。

      点评:国内博士研究生阶段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学生所选定的研究论题与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兴趣)出现错位,以致导师在指导学生做研究时不能那么游刃有余。此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不在导师,而在于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并未能完全顺畅地运转。

      留给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时间与空间

      英国高校教育每一学年包括两个学期,每学期正式上课时间为12周。2006年第一学期始自9月18日。第二学期始自1月15日。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只要求本科学生每一学期选4门课。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量要求不一,但也不算很多。以传播学硕士教育为例,要求学生在一年内修完3门核心课程和5门选修课程。公共关系硕士教育要求学生在一年内学完4门必修课和2门选修课。

      点评:英国高校教育的工作量是每年24周,比中国少了近1/3。不仅如此,而且由于理论课上小组讨论和与导师面谈会占去相当多的时间,因此用于讲授的时间就更少了(每门理论课每学期约讲授十多个小时,当然也有的课会多些)。“老师只是给学生拉出一个知识框架,学生可以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自己去探索、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13

      必修课数量不多,选修课丰富

      必修课程一般为核心课程,其在学生所修的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每学期1-2门。以传播学硕士教育为例,必修课只有3门。可供选择的选修课则包括13门。

      点评: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中,中国不少高校的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不过此点只能作为一个客观差异来看待,并不能说明孰优孰劣。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灵活

      学生修完一门课,老师都会给出评定成绩。很多老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不是期末考试,而是根据学生的论文(多为理论课)、作品(多为实践课)等做出综合评价。譬如对本科阶段新闻学方向的学生来讲,老师会根据论文和设计方案来评定理论课的成绩,根据实际操作,个人和团体设计方案和分析自己工作的日记等评定实践课的成绩,没有期末考试。

      点评:老师到底以何种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一种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是有条件的。

      学生反馈全面

      威斯敏斯特的学生在学期末会拿到一份学生反馈问卷,以调查每一教学模块(model)的教学效果。这份问卷设计得相对较为详细,不仅会涉及授课本身,而且还会涉及到教学设备、教材等。以2006年该校学生拿到的反馈问卷为例,整份问卷共分为9个部分,前6部分为客观题,后3部分为主观题。分别为组织;材料与设备;讲授(lecture);小组讨论和实践/设计;评价;综合评价;你的观点;背景信息;附加问题。每一客观题均包含五六个六级量表。

      点评:教学本来就是个双向传播的过程。传播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反馈的情况。由于学生反馈意见的根据是自己接受教育的效果,而教学效果不光会受到课堂教学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教学设备、试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将这些内容包括在学生反馈问卷中会更符合实际情况。

      注释:

      ①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universityguide2006/0,1595180,00.html

      ②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universityguide2005/0,,1455246,00.html

      ③http://www.wmin.ac.uk/mad/page-400

      ④http://www.wmin.ac.uk/mad/page-269

      ⑤⑥⑧根据对威斯敏斯特大学博士生郭大为的访谈,2006年11月16日。

      ⑦⑨根据对对威斯敏斯特大三学生杜韵嘉的访谈记录,2006年11月13日。

第3篇: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

      编者按: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冯院长,您好!欢迎做客《今传媒》。可否简要地介绍一下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冯应谦: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始于一九六五年,是香港传播教育和研究的先驱。我们创造历史,我们很多毕业生都是本地以致海外新闻、广告、公关、电视、电影和各种新媒体传播的专业人员。我们的同学不但拥有卓越的专业技能及分析能力,更怀着热诚及爱心服务社会。我们鼓励学生要有所承担,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的教授是严谨的学者,立足于中西学术的交汇点,以比较角度研究传播问题及创造新知。我们致力培养研究生成为干练的学者,擅用扎实的研究方法与技巧,亦拥有稳固的理论及学术根基。

      本院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除了一众教职员、研究员及同学外,我们还有超过3500名校友。我们将于2015年庆祝本院成立50周年。

      记者:我们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直很注重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与结合,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传媒人才,请问贵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什么创新之举?

      冯应谦: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注重实践教育。本院的研究生课程是在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分别有研究博士、研究硕士及五个修课式硕士课程。本科课程分为三个专业范畴,包括新闻编采、广告与公关及创意媒体与新媒体,每个专业范畴均设有实习学科,包括出版中文实习刊物《大学线》、英文实习刊物Varsity及活动推动统筹实习点子计划(Pinpoints),让同学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此外,本科课程又提供双学科课程选择,包括新闻与传播学及工商管理学的双学位课程,以及新闻与传播学及社会学的双主修课程。

      本院的研究博士及研究硕士课程让研究生在自由的学术环境下在不同领域中探索知识,而本院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扩阔视野,与来自各地的学者交流。近年来,本院研究生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取得学生论文奖项,包括ICA、AEJMC、NCA等,成绩卓越。本院又设五个修课式硕士课程,包括全球传播文学硕士、新闻学文学硕士、广告社会科学硕士、企业传播社会科学硕士、新媒体理学硕士,每年学生人数超过350人,课程着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除本院资深学者教授理论课程之外,更邀得业界资深人士作兼任讲师,与同学们分享工作经验,为社会培训具有思考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院又创办及出版中英文期刊各一本,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出版的中文期刊《传播与社会学刊》已纳入了TSSCI,而英文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亦已纳入了SSCI。我们又创立了中华传媒与比较传播研究中心(简称C研中心),致力于大中华地区传媒和比较传播的研究,积极促进世界各地传播学者的对话,使C研中心成为学术交流的枢纽。本院另设有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CCPOS, 前称传播研究中心),为学术、政府、非牟利、及商业机构进行高质素的研究。

      我们的使命是要致力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课程理论与实践兼备,鼓励学生开展全球视野,训练分析及表达能力。本院承传专业,锐意创新,因应东西方传播学术交流枢纽之利,致力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方法功底,并以创造知识为己任的传播学者。在瞬息万变的传播环境,恪守专业价值,关怀人文精神。

      记者: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立的英文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CJoC)被纳入SSCI,对于期刊仅仅创刊四年便被纳入SSCI,您有什么看法?

第4篇: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

      .名词解释  6分/题

      1.象征

      2.陌生化

      3.悲剧

      4.文艺批评

      5.作家电影

      6.1.类型电影

      二,简述15分/每题  (

      任选4题)

      1.文学作品文本层次的构成

      2.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主要区别

      3.审美意向及其分类

      4.中国早期电影形态”影戏”的特点

      5.

      30年代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

      6.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艺术主张与美学特征

      7.法国”新浪潮”在创作中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

      30分/个

      (任选2)

      1.陈述至少四种文学批评方法及其特点

      2.结合作品,分析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与历史地位

      2007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6分/题)

      1.电视文艺节目

      2.MTV

      3.广播电视标题音乐

      4.杂志型节目

      5.有线电视

      6.节目定位

      7.窄播化

      二、简述

      15分/题  (

      任选4题)

      1.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演变的几个阶段

      2.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3.电视艺术片的特征

      4.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几个阶段

      5.主持人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三、

      论述30分/个

      (任选2)

      1.分析”焦点现象”与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崛起的原因,表现与本质特色

      2.分析因特网的兴起对传统广播电视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3.电视体育节目的作用和意义

      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6分/题)

      1.意向

      2.影戏

      3.三突出

      4.精神分析学

      5.第五代导演

      二.简述

      15分/题

      (任选4)

      1

      简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艺术方法

      2

      简述17年国产电影的主要局限性

      3

      简要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4

      简要陈述现实主义及其历史演变

      5

      简要陈述对样板戏的看法

      三.论述

      30分/个

      (任选2)

      1

      试评价一部你所熟悉的第五代导演的影片

      2

      试评一部今年来播出的战争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3

      你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哪一部改编的最成功?为什么?

      4

      谈谈你对红色经典改编的看法。

      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6分/题)

      电视画面  电视剧

      广播电视主持人

      议程设置

      音响语言

      二.简述

      15分/题(6选4)

      1

      简述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特征

      2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3

      简述声音的多种特性

      4

      分析说明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5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6

      从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的格言“任何时候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谈口头报道的基本要求

      三.

      论述

      30分/个(3选2)

      1.从巴赞和克拉考尔的西方电影纪实理论,论述纪实主义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回归,分析其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2.分析论述中国人类学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点

      3.从科技进步的角度论述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运用新科技的发展前景

      2009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

      1典型

      2社会历史批评

      3人文关怀4

      板块式节目5作者电影

      二

      简述题(任选4)

      1

      简述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

      2

      请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主张和美学特征

      3

      请简要陈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异同

      4

      请简要陈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异同

      5

      请简述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

      6

      请简述说明世界广播电视的几种体制

      三

      论述题(任选1)

      1.请谈谈你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2你认为制约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

      答题要求:1有明确观点

      2结合作品分析

      3字数在800字左右

      四

      评论与写作(任选1)

      1

      试评一部你所熟悉的欧洲导演的艺术影片

      2

      试评一部给你印象最深的纪录片。

      答题要求:1.考生可对所评影视剧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

      2.应适当应用影视剧理论,并结合作品。

      3.字数宜在1000-1200字左右

      2009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

      名词解释

      1.卫星电视

      2.电视剧

      3.(电视的)节奏

      4.制片人

      5.窄播化

      二

      简述(任选4)

      1.电视晚会及综艺节目的特点

      2.电视画面的特性

      3.纪录片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功能

      4.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报道如何取胜?

      5.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点

      6.怎么防止信息误导和信息污染?

      三

      论述题(任选2)

      1.从纪录片适度运用“情景再现”“现场模拟”,论述“虚构与原生态”之关系

      2请谈谈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

      3从“汶川地震直播”和“奥运会直播”谈我国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变

      2010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

      名词解释

      1.意境

      2.象征

      3.红色经典

      4.心理批评

      5.西部电影

      二.简述(5选4)

      1简述法国左岸派的艺术特征

      2简述文革期间样板戏的摄制经验

      3简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看法?

      4简述你对“大片”的看法?

      5简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论述(3选2)

      1论述你对影视剧商业化趋势的看法。

      2论述区域文化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3论述美国好莱坞电影队中国电影的启示。

      2010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

      名词解释

      1.滚动记录

      2.声音的心理性

      3.主持人中心制

      4.沉默的螺旋

      5.人类学纪录片

      二.简述(任选4)

      1.世界广播机构管理体制

      2.请简述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特点

      3.请简述纪录片的文化特性

      4.请分析说明广播电视语境的构成

      5.播音中的“情,声,气”的关系

      6.网上舆论的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2)

      1.纪实纪录片主客体的关系

      2.民生新闻发展

      3.论述动画开发过程的问题

      4.动画片创意与解决问题及动画创意的思维特征

      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

      名词解释(每题6分)

      1.期待视野

      2.艺术鉴赏

      3.艺术发现

      4.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5.节目定位

      二.

      简述(每题15分

      任选4)

      1

      艺术作品含义极其层次构成

      2简述文学作品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关系

      3简述样板戏电影摄制经验

      4简述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特点

      5广播电视在社会中与其他社会结构的关系

      6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传播优势

      三.

      论述(每题30分,三题选二题)

      1论述影视剧中主旋律诉求与商业化倾向的关系

      2论述媒介融合含义及其表现与特点

      3试评论一部你所熟悉的中国电影导演的艺术电影

      答题要求:

      1考生可根据作品某一方面进行评论

      2考生必须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影视与传播理论

      3字数宜在1000-1200字

      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受众调查

      2.网络电视

      3.制播分离

      4.电视散文

      5.音画关系

      二.简述(任选4)

      1简述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2简述广播电视经营的表现

      3简析电视主持人与播音员语言使用的异同

      5简析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语用的转型

      6简析谈话类节目的现状与出路

      三论述(任选2)

      1论述中国广播电视为经济服务的表现

      2从浙江煤矿工人被困底下70小时后被救出,分析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突发性灾难事件的优点与缺点

      3根据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论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4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论述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趋势

      陕西师范大学复试2011

      笔试真题

      一、  论述题(四选二)

      1.我国影视剧的商业化趋势;

      2.纪录片中的模拟手段与原生态之间的关系;

      3.设计一个电视节目;

      4.根据一首诗设计动画分镜头剧本;

      二、印象深刻的影视剧

      三、English

      composition

      “私家车”

      专业面试

      对专业的认识

      如何理解“娱乐低俗化”

      本科论文题目

      是否实习

      2012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文学批评

      3、市民电影

      4、布莱顿学派

      二、问答

      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表现

      2、文学中意象及其基本特征

      3、十七年电影的特点及其主要样式

      4、《公民凯恩》的独特之处,与类型电影的区别

      三、论述

      1、以《失恋33天》等中小成本电影的突起为例,分析国产电影的现状

      2、以乐视网等视频网站为例,分析视频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3、以3D技术为例,分析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

      2012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意见领袖

      2、议程设置

      3、电视的节奏

      4.忘了这个

      二、简答

      1、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2、相对报纸,广播电视如何取胜

      3、纪录片的文化功能

      4、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误读”现象原因

      三、论述

      1、地方卫视的发展策略

      2、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3、

      回忆版,可能有记错,论述题的材料都很长,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分析,最后的大题都很灵活很开放,虽然前面的小题都比较基础,但是自己的知识积累还是非常重要的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复试题目

      一

      从下列三个题中选择一个题目进行作答,50分

      1

      从艺术,传播,技术,文化,政治各方面,分析谍战剧的叙事结构,文化定位,和传播策略。

      2

      地方戏曲已经渐渐在青少年中远离甚至消失,使用你学过专业知识,简单谈谈新媒体符合传播地方文化,在传播上有什么特点

      3

      今年是延安文艺大会70周年,所贯穿的文艺路线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请举例说明

第5篇: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

      1、中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为分析对象,发现其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补修课程。这4所高校广告专业研究生学位总学分要求基本接近,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例也大体相当。笔者综合了所选4所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的内容(详见表2),分析发现4所高校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设置有较高的一致性:首先,都设有包含的公共课程;其次,专业基础课基本都是围绕传播、媒介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课程,表现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居多;再者,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广告综合理论研究为核心,涉及广告运作管理、广告伦理法规等方面;最后,专业选修课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研究方法类的课程,也有广告专业实务课程,还包括营销、公关、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课程,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

      2、美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本文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佛罗里达大学、西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4所美国高校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将广告专业设在其新闻或传播学院之下,其课程一般分为广告专业的必修课程、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及毕业环节(包括论文和研讨会),所有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内修完,课程安排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对所选4所美国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内容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与中国高校不同,美国高校广告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差异在选修课内容设置与选择要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西北大学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远多于其他高校广告专业,分为“品牌与广告策略”、“企业传播与公共关系”、“媒介管理”、“营销分析”、“直销与互动市场销售”5种类型。

      二、中美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比较

      1、学科归属

      到2004年,根据《我该去哪里学广告和公关》所列美国129所设有广告专业大学的统计,有占总数近80%的广告专业设在新闻、传播或新闻/大众传播院系。而梳理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所属学院,根据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将广告专业基本设立于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三类院系之中。就本文所选择的中美两国高校来看,其广告专业也基本都设于传播学院之下,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以新闻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为研究生广告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学科基础。

      2、课程分类

      中国的大学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为政治与英语,美国因社会体制与国情的不同,并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就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有的学校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辅修课程、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等。本文所选的中美8所高校都会根据该校广告专业自身特色来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例如西北大学IMC项目就以整合营销传播相关课程为主。除此之外,中美两国也都同样开设了广告学理论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两门核心课程。

      3、课程安排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研究课程可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选择,美国学生可完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相应的教师,只需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学足够数量的选修课,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完全学分制也是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佛罗里达大学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课程安排时间,但提供了一份“推荐课程列表”,让学生在课程安排选择时有所参考。而中国虽然也实行选课制,但在课程安排上却几乎是统一划定。

      三、对中国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自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广告专业以来,短短的30年间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广告教育大国。在如此高速的规模发展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广告教育质量则成为了国内广告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1、改革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广告业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但整体上仍侧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深受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的影响,并未形成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内高校广告专业应拓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与资历雄厚的广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寻求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学习平台。

      2、优化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第6篇: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

      ·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

      ·全国100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获批“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9个特色专业建设点

      ·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院校

      二、艺术类招生专业概况

      设计学类含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专业,培养具有双创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其中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1个,全部为省级以上特色和专业,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在行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美术、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广播电视编导主要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拥有艺术学理论、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

      播音与主持艺术主要培养以播音与主持能力为基础、采编播应用综合能力为核心、综合沟通能力为重点的,具有较全面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拥有艺术学理论、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

      三、招生计划及拟招生省份:

      专业(类)招生计划 拟招生省份 备注

      设计学类 300 北京 天津 山西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重庆 陕西 甘肃 按设计学大类招生,一学 年后分流至动画、视觉传 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 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 个美术类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 60黑龙江 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重庆 陕西 甘肃

      播音与主持艺术 60黑龙江 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重庆 陕西 甘肃

      注:以上专业均为本科,外语教学为英语,具体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四、报考条件

      1.我校认可拟招生省份艺术类专业课统考合格成绩。

      2.考生符合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类专业报考要求,并须参加报考专业所属类别的省级统考,统考专业课成绩及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生源省份规定分数线,方有资格报考我校。请考生务必了解本省(市、自治区)招生政策,明确所属情况。

      3.艺术类专业身体条件要求

      设计学类各专业:要求考生无色盲,无色弱。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考生无色盲,无色弱,无夜盲,五官端正;身体健康;无残疾;男生身高不低于1.68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考生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无色弱,无夜盲,五官端正;身体健康;无肢体畸形,面部、颈部、手、臂无明显疤痕、纹身、胎记及皮肤病。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

      4.我校所有非外语专业外语教学为英语。

      五、录取原则

      1.非陕西省生源:省统考专业课成绩和高考文化课成绩均达到所属省份控制分数线,并符合本省(市、自治区)艺术类专业录取条件,录取时以艺术类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的60%与高考文化课成绩的40%之和作为综合分,参照志愿,择优录取。

      2.陕西省生源:省统考专业课成绩和高考文化课成绩均达到省控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对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有特殊规定的,结合我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4.在招生计划未分科类(艺术不分文理)公布的省份,录取时按文理科合并统一排队,按照我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注:详细录取原则以我校公布的《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中相关条款为准。

      六、学费标准

      设计学类专业为9000元/人•年。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为11000元/人•年。

      注:若上级主管部门对收费标准作出调整,执行新的收费标准。

      七、其他

      本简章由陕西科技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招生咨询电话:029-86168100,86168101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学校网址:sust.cn(公网) sust.edu.cn (教育网)

      附:艺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设计学类

      设计学类含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专业。其中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1个,全部为省级以上和特色专业,拥有较强的办学实力。拥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设计学类依托陕西省重点学科设计学,构建了各专业通用平台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计与艺术实验中心”。着力培养具有双创能力(创意和创业)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在行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动画 (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专业

      本专业贯彻以传统动画理论与技术为核心基础的“泛动画”专业领域拓展的人才培养宗旨,分“新媒体动画”和“数字动画”两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美学、语言文学、影视、动画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影视、动画、媒体、广告、网络、游戏、建筑、房地产等行业从事影视、动画创意、制作与研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剧本创作与分镜设计、视听语言、运动规律与时间掌握、美术设计、网页创意与制作、摄像与影视短片创作、CG绘画技术、舞美与展示设计、动画表演学、动漫衍生产品、模型、材质、渲染、数字合成技术、动画短片创作、虚拟现实技术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视觉艺术、品牌形象、商业包装、广告传媒、书籍装帧、印刷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包装印刷、广告业、出版业、房地产、高等院校及研究单位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设计、制作、策划、教学等工作的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意人才。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设计心理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创意思维与视觉符号设计、标志设计、VIS设计、版式设计、UI界面设计、导向标识设计、书籍装帧、包装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会展设计、设计材料与制作工艺、设计与市场分析、专业课程设计、丝网印刷、包装结构实验、专业实习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拥有模型实验室、制图室、创新实训中心等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能在城镇化建设和人居环境领域从事规划设计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居环境设计综述、建筑制图与识图、手绘表现技法、模型表现技法、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基础、家具与陈设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施工工艺与预算、建筑装饰材料与应用、建筑测绘、园林植物造景、雕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展示设计、照明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陕西省专业

      本专业主要面向轻工产品领域,以设计研究、设计管理、设计创意、设计表达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整合设计资源、集成设计技术、重视设计实践为手段,使学生成为具有设计规划能力、系统设计经验和创新实践精神的高级设计师。毕业生能在企业、设计公司及科研院所从事产品规划、市场及用户研究、产品策划与分析、设计创意与表达等工作。

      主要课程:设计管理与规划、市场与用户研究、消费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表现、造型材料与工艺、形态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开发与设计、快速成型与模型制作、广告策划与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服装与服饰设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分服装艺术设计与皮革制品设计两个专业方向,以纺织服装、皮革和裘皮服装、革制品的设计为主,产品覆盖服装服饰、鞋靴、箱包和皮具,具有鲜明的设计特色。本专业在浙江、广东、江苏、陕西、福建等产业聚集地设多家就业实习基地。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服装服饰及皮革制品设计、结构、工艺与服装及皮革制品设计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及制品设计开发方面进行造型和结构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色彩学、服装材料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跟单、服饰配件、成衣纸样与工艺、手工艺术、形象设计、箱包设计、鞋靴设计工艺、鞋靴结构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工艺与管理、服装工业制板、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工效学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广播电视编导(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主持以及摄影、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专门人才。专业自创办以来,学科实力和影响力逐年增强。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一些广电影视网络行业中立足发展并取得骄人成绩,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认可。

      主要课程:试听语言、影视艺术概论、电视摄像、摄影基础、电视艺术学、影视精品读解、色彩与构图、电视专题片创作、栏目与频道策划、非线性编辑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播音与主持艺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主要培养以播音与主持能力为基础、采编播应用综合能力为核心、综合沟通能力为重点的,具有较全面人文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设计创新性实践平台“栏目化教学”体系将传媒实际要求与学生创意能力相结合,产生了一批音、视频教学研究成果。近年来学生在多项比赛中获大奖,毕业生竞争力强,签约单位分布面较为广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7篇: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

      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设音乐系、美术与设计系、舞蹈系和艺术实验中心,设有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700多人,有专兼职教师5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0人。学院设有民族美术创作研究所、民族音乐表演研究所、民族音乐创作研究所、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所和书法文化研究所。学院教学条件完善,拥有适应专业发展、设备先进的标准专业录音棚、摄影棚、表演排练厅、琴房、独立音乐厅、艺术设计工作室、构造与模型实验室、装饰艺术品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场所。学院重视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多家文化机构、设计公司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艺术人才,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国内外大型文艺展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屡创佳绩,成果丰硕。学生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在原有艺术类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于2014年3月组建了传媒学院,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编辑出版学、传播学4个本科专业和影视文艺理论与创作1个硕士点。现有在校生900多人,有专兼职教师5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5人。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校级重点学科,编辑出版学专业是学校十大特色专业。学院教学条件完善,建有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和新闻出版实验教学中心,设有电视演播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录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数字传媒实验室和编辑出版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学院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电视台等多个校外媒体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广西电视播音主持理论研究基地。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遍布中央电台电视台、各省市电台电视台及各大出版社、日报社等媒体单位。

      专业介绍

      环境设计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设计实践能力和项目开拓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可面向各类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从事环境项目设计、环境设计项目策划与管理、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等工作。主要课程:设计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工程制图与透视、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空间构成、建筑设计初步、居住空间设计、家具与陈计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构造与模型、材料与施工图、装饰装修工程预算等。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与策划、设计教学和设计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把握设计市场方向和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教育、出版行业、品牌形象设计行业、文化传媒公司、电视台等企事业机构从事企业形象设计、品牌形象包装、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产品市场推广与策划等相关工作,或从事设计研究、教学与设计管理等工作。主要课程:现代设计史、现代平面设计史、装饰造型、设计素描、装饰色彩、构成研究、设计应用软件、字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影视广告创意、标志与VI设计、设计项目策划、图形创意、摄影技术、民族民间元素与当代设计等。

      美术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方法理论、知识和创作表达技能,能在文化艺术传播领域、美术教育领域、设计行业、出版行业、博物馆、文化馆等企事业机构,从事艺术管理、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现当代艺术研究、美术概论、造型基础、工笔画、水墨画研究、中国画创作、民间民族美术、材料技法研究、油画创作、摄影技术等。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声乐教育、表演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在文艺团体、各类院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教学及文化宣传工作、音乐表演、群众艺术活动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演唱、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欣赏、歌曲创作、形体表演、合唱与指挥常识、电脑音乐制作基础、中外音乐史等。

      音乐表演(器乐方向)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器乐教育、表演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表演、专业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文艺团体、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演奏、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演奏、合奏(重奏)、室内乐、少数民族特色乐器演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等。

      舞蹈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表演及编导、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知识等研究和艺术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专学校、电视台及相关的艺术部门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指导以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课程: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赏析、舞蹈教学法、编舞技法、芭蕾舞、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东南亚舞蹈、舞蹈剧目课、拉丁舞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采用小班课堂教学模式、专业级设备、标准化演播室、特色化训练方式。培养目标: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艺术院校、影视部门、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配音、文艺表演、新闻采编以及教学科研活动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节目主持人概论、文艺作品演播、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影视配音、影视表演、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采编、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文学、演讲与辩论以及摄影摄像技术、形体训练、影视化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