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管理计划全文(5篇)

21世纪考试网 2024年04月26日 11:27:02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会计管理计划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第1篇:会计管理计划范文

      在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它的技术层面(技术方法)上。这种做法,在这一新兴学科的奠基和成形阶段,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这一新学科具有鲜明特色的基本框架就可能建立不起来。可是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为了使它向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发展,使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不能只停留在它的技术层面、而必须把它提高到社会文化的层面上,来认识和处理有关问题。众所周知,在会计领域,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并不是死的数字,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会计信息怎样形成和使用,关系到社会成员。社会组织乃至整个国家的利害、得失甚至前途命运。可见,会计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通过会计的技术方法进行收集、加工、综合、分析所形成的会计信息,要使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为指导。人类社会的文化可以从许多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一般认为,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与行为准则。其中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深层次的认识,是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的基石,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着他的最终追求和判别是非的标准,并由此而形成特定的行为取向。因而可以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道德风尚与行为准则都是由价值观所驱动的。例如,一个人如果确立了这样的价值观:不愿意辛勤劳动而又要追求尽可能高的享受,在道德上就会损人利已;在行为上当这不到目的(追求尽可能高的享受得不到实现)而又别无其他选择时,就可能挺而走险,甚至谋财害命。在会计文献上有一个广为流行的说法,即“会计是经济活动的语言”。当然,它不是原始的语言,而是一种符号化的文字与数字、图表相结合的语言。但语言(不管是口头上的或书面上的)都只是思维的外壳,它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和传递人们一定的思想文化内容包括有关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会计的功能,不管会计文献上有多少种说法,归根到底,是行为功能(behavinndfunction)。会计的技术方法不管如何复杂、先进,如果它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包括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就不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任何实际作用。而要使会计的行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不是单纯靠研究它的技术方法所能奏效的,还必须深入研究它的社会文化层面,使会计研究的技术观和社会文化观相结合。更具体一点说,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如果在价值观上要通过“以权扰数”,达到“以数谋官”、“以数谋位”的目标,并为此而要求会计部门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那他们在道德上就不可能做到诚实守信,在行为上就会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这样的会计问题,就不是单纯依靠改进会计的技术方法所能解决的,而必须探索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在社会大环境中,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无异于舍本而逐末。

      二、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

      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的产物。由于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上开始从工场手工业向使用机器的工厂制度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要求筹集大量资金用在昂贵的生产设备上,使折旧费用大幅度增长,加上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使间接费用的分配、吸收成为成本计算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竞争的压力又要求分产品提供较正确的成本数据,以实现成本计算与利润计算的直接联系。这在客观上要求成本计算的技术方法能够解决折旧费用的计算和产品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在其起始阶段,这种计算是在账外进行的;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又由账外计算转入账内计算,使成本的形成、积累与结转,纳入复式簿记的框架,从而标志着成本会计的正式诞生。成本会计向纵深发展,是从原始的实际成本计算发展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管理)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本世纪初期,配合泰罗制在实践中的广泛实施,“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这些同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应用到会计体系中来,形成独特的标准成本系统。它把严密的事先计算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为会计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是十分可贵的。

      2.本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虽可视为管理会计形成的一个起点,并成为至今流行的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仅此一项还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是和“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直接相联系的。从本世纪5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所谓战后期,战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特点,促进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正是现代管理科学适应新的情况提出来的企业管理的新的指导方针,并由此而促成了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简括地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是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首要地位。其中“决策会计”是以长、短决策的效益评价为核心,而计划(预算)则是决策所选定的有关方案的加工、汇总。“执行会计”是以责任会计为核心,着重于对经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控制。从技术层面看,经过较长期的实践,管理会计所用的多样化的技术方法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更趋成熟和定型化了,它主要包括成本性态与本一量一利分析;决策的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的划分和短期经营决策方案的对比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案评价方法和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差异分析方法;存货的计划与控制方法;成本可控性的划分、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及其在责任会计中的应用;以及现代数学方法(如数学分析、数学规划、数理统计和矩阵代数等)的广泛应用等。上述方法可总称为分析性方法,其多样化和复杂程度,比财务会计所用的较为简单的描述性方法显现出更鲜明的特色。从总体上看,一门学科的技术层面可以看作是它的“硬件”,而相应的社会文化观可看作是它的“软件”,后者是前者的灵魂和生命。任何技术方法的应用,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作指导,将无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管理会计自然也是如此。

      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必须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为指导的具体论证

      1.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首先是决策,决策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职能。因而以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所形成的管理会计,也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经过较长期的实践,在“决策会计”领域所形成的对决策(无论是短期经营决策或长期投资决策)方案效益的评价方法是相当丰富而多样化的。但其具体运用,在决策程序中首先必须正确解决好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问题。现代管理科学从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把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系统;二是决策支持系统;三是执行与控制系统。与此相适应,管理人员也可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是决策人员;二是参谋人员;三是执行人员。会计人员作为信息专家,是属于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决策支持系统与决策系统的关系,实质上是“谋”与“断”的关系,即以后者作为前者的“外脑”,为前者最终进行科学决策而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谋”、“断”相对分开、相互协作,是现代决策体制的重要特点。这种决策体制最早是由军事科学提出来的。因为大量的战争实践和无数血的教训充分证明:不通过参谋部具体掌握各有关方面大量的军事情报(信息),据以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各种科学可行的作战方案,然后由司令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中选取在一定条件下最可行的作战方案,要打胜仗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参谋部的“多谋”,就不会有司令部的“善断”,没有参谋部的运筹帷幄,就不会有司令部的决胜千里。因而现代军事科学十分重视参谋机构(人员)的作用。这种由军事科学确立的科学的决策体制,很快被推广应用到现代社会经济领域中来,并在经济管理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在决策程序中正确处理好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好决策支持系统的“多谋”与决策系统的“善断”的关系。其中“多谋”体现民主化,“善断”体现科学化。这是意味着:“善断”必须以“多谋”为基础,否则,决策的科学化将成为一句空话。因为任何单位决策系统的领导人,即使是位高权重的领导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明智的领导者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善于主动、积极地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建言、献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即诚心诚意地鼓励他们讲真话,独立自主地发表意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使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能正确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关键所在。反之,如果决策系统中的领导人没有优良的品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不仅不让决策支持系统中学有专长的专家独立自主地、客观地发表意见,反而要求他们以某种形式的所谓科学论证来为自己的既定框框(长官意志)服务,使之披上科学的外衣,就会产生更大的迷惑性,则这样的论证比不论证更坏。由此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就不可避免。因此,决策程序的指导思想和决策人的道德情操,对决策的成败,比相关的技术方法重要得多。

      2.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及其贯彻执行)必须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对管理会计的两大组成部分——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决策会计所定决策目标的具体化与协调化,又是对决策目标的贯彻执行落实责任与指导行为的重要规范。也就是:预算管理首先要对按决策程序所定的决策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生产经营在一定期间的全面预算,以集中反映整个企业在该时期内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为促进企业总体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还需进一步落实和具体化,为此,就要进行指标分解,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使它们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并以责任预算所规定的目标作为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准绳;各个“责任中心”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通过“责任会计”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记录和剖析,从实际完成情况和预定目标的对比,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及其有关人员的经营业绩,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以确保决策所定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可见,预算管理的技术方法,通过较长期的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趋于定型化了。问题在于它的社会文化层面。实践证明: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是一种群体行为,工作群体内部的凝聚力越强,群体对预算目标的认同感就越强,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取得的效果就越差。群体动力充分发挥的最高境界是使之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即使每一个职工目标一致,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全力拼搏、奋勇争先。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能取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集体成果。要使预算管理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在企业管理的权力结构上,必须遵循新兴起的“产业民主运动”(IndustrialDemocracyMovement)的精神,作重大的、带根本性的变革,从原来纵向的专制独裁式的集权式管理,转变为横向的分权式的民主管理,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真正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发言权,即坚持员工本位原则,以员工满意作为顾客满意的基础和条件,以促进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广大员工的自主性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充分发挥。

      据此,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总预算指标的分解、落实,必须充分尊重下级预算执行者的独立自主精神,由过去从上而下颁发“强加性的分预算”改变为由广大员工亲自参与制定而形成“参与性分预算”。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使分预算的执行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把所制定的有关分预算的执行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借以充分调动他们完成预定目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2篇:会计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职业院校;精细化管理

      想要提升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益,需要对高等院校的财务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提升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可以降低职业院校进行经济活动时的风险,增强职业院校的活力。因此,需要对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相关的概念

      (一)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具有精、准、细、严的特性。精,是指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精确性;准,是指信息与决策的准确性;细,是指执行与操作的细化性:严,是指误差控制的严明性。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执行的是刚性制度的条例,可以将实际的工作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约束和规范,最终确保责任的落实,形成高效、有质量的执行文化。相对常规的管理体而言,精细化管理可以将常规的管理模式最优化,从而使得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个领域。它用于实现公司内部控制功能,重点在于服务和参与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他的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分类,处理,排序,分析报告,信息传输,以及用于业务决策,计划和预算,评估和管理的信息。在20世纪之前,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发展不完善,大多数企业是与独资企业或小型低产技术的伙伴关系。公司经理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适当地管理公司,从而使管理员角色没有太多特定的会计要求。20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经验管理使有效管理公司的生产和运营活动变得困难。当时,根据科学管理的要求建立了泰勒科学管理。到19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系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论,这已成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和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工具。自19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产品更新的加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以及商业环境的变化,对管理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诸如活动成本管理的新发展已成为会计的新发展。简而言之,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与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是业务实践和业务科学发展的需要。管理科学为管理会计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公司治理的实践在促进会计改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现状研究不容乐观,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并发展得很晚,因此许多企业和高职院校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也很难到位,目前在我国企业和高职院校中管理会计并不受重视。部门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生产部门,认为会计就是处理帐目的一个部门,与公司实际经营和管理并无关系,更不能参与企业经营决定,这实际上是对会计管理非常浅薄的认识。企业仍然把管理会计视为一项成本管理工作,但如果企业认真进行调查,认真进行管理会计,那么企业会发现,管理会计内容非常庞大,而且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因此说管理会计是企业和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和高职院校中引入可能会带来重大变革,这也会有利于企业和高职院校进一步的生产运营,以及对内部管理进行更科学、高效地完成。

      三、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领导阶级对管理会计不重视管理会计与职业院校的推广和职业院校管理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息息相关,并且和我们现在已有的社会制度、法律法规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在此领域相关的法律保障还存在一些漏洞,与此同时现在我们国家很多的职业院校管理者只关注职业院校发展是否给自己带来丰厚的效益,并没有意到其在职业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站在职业院校管理者角度来说,他们认为法律法规不健全,就寻找漏洞、钻漏洞,这很有可能会出现权大于法的情况。由于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规范,对管理会计的监督作用有所减弱,所以导致现在管理会计发展存在局限性。职业院校领导阶级对管理会计的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管理层认为会计工作只涉及记账和报税的工作,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一个职业院校中能给经营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改善和完善管理会计制度的步伐非常缓慢或停滞。管理员对管理会计的粗心大意导致大多数员工反对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其发展,并且发展速度缓慢。第三,参与职业学校发展的管理会计程度很低。管理会计可以帮助职业学校领导者在收集和分析财务数据之后为职业学校发展做出更好的决策。领导力并没有过多地强调管理会计参与决策,这限制了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可以提前预测职业院校的各种经营活动,帮助职业院校把控成本项目,使职业院校避开存在的风险。此外,还可以起到不错的事中控制作用,评估职业院校的产品在生产当中实际成本高于预估成本的部分,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修正。管理会计也可以评价职业院校的事后经营活动,总结整理出职业院校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避免再发生此类问题。

      (二)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如今,大多数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会导致管理会计问题,增加大学成本并影响大学发展。结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大多数大学的经营方式已逐渐走向国际化。它们为职业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无论外部还是内部因素,职业学校的发展都将承受巨大压力。大多数学院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概念。职业学校的管理基础薄弱,会计准则薄弱,企业会计信息受到财务会计的影响,信息不相关,无法保证职业学校科学决策的免费支持且具有不利影响。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影响整体工作质量由于我国对使用管理会计缺乏强制性要求,因此实施管理会计花费了很长时间,在实际过程中不受职业学校的欢迎。在实际工作中,职业学校的校长通常比财务会计信息更重视管理会计,因为他们需要披露信息。为了使管理会计在职业学校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我国许多学者根据职业学校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从基础理论入手,扩大了其应用和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一方面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晋升。最后,通过商业化,相关内容将继续改进。但是,结合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国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仍然受到阻碍我国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管理会计只是表面的,成为管理会计缺乏实用的科学证据。

      四、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措施

      (一)注意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与运用为了增强管理会计理论,实际利用和协调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业务,并获得了补充利润,以使信息更加有效和全面,精简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职业大学职业大学可以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管理会计复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快了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确保了管理会计的实施,强调基础会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并开发了会计软件,应加快使用。

      (二)通过开设职业学校来提高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要提高大学领导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考虑开始:一是加强促进管理会计和领导者管理会计利益的发展,提高职业学校领导者理解和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其次,进行基准测试,在某些项目中应用管理会计,以确保职业学校的主管能够在应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积极投资建设管理会计。

      (三)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促进管理会计智能化发展管理会计基于会计信息的创建。为了促进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学校将加强管理会计制度的实施,推广最新的信息技术,规范职业学校的业务流程,并将财务会计和管理纳入业务流程,需要通过计算机化,将业务和财务信息结合在一起,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议,避免“财务信息孤岛”,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管理会计信息的科学性,整合管理流程。控制会计报告可以满足您的决策需求。同时,职业学校利用其他领域的最新信息技术来扩大其范围,相关职业学校的员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职业学校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五、总结

      如果一所大学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发展,那么提高大学的内部标准化水平和提高大学本身的管理水平就非常重要。但是,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人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它,以便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简而言之,科学有效地使用管理会计可以大大提高职业学校成本管理的效率。效果明显,极大地帮助了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但是,实际影响将取决于职业学校的类型和规模。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负责人,我想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管理会计作用,提高其竞争力和财务效益。需要充分的准备来开发适合职业学校特点的各种实践策略。它可以有效地监测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组织保障以及管理会计的有效性,并且可以为职业学校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雅丽.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及推进策略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7,19(05).

      [2]张云云.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财务改革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职业院校会计,2018(10).

      [3]许博.管理会计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职业院校会计,2018(02).

第3篇:会计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挑战;解决

      策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让更多企业意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且缺乏重视,导致我国领军人物匮乏,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还尚不完整,无法信息化反战保持同步。因此,加强信息化下的管理会计建设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使命。为了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财政部下发了财会19号和20号文件,将会计改革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并强调加强会计领军人物培养的重要性。政策力度之大,无疑将会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作为我国的新兴学科,在现阶段发展还较为缓慢。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称为会计系统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对未来成本、预算、绩效等进行预测,从而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对决策者负责,帮助其做出企业战略决策的管理活动。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有以下特点:

      (一)服务于企业内部

      不同于财务会计为企业外部服务的特点,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为内部管理者,针对企业日常可能发生的情况,搜集企业经营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是使企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二)灵活性强

      会计法和会计规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较小,执行情况大多取决于管理者的意志,如对生成的各种报表的格式内容等无强制要求。而财务会计则必须严格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工作,编制财务报表、填制凭证等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可信性和严谨性更高。

      (三)更侧重于对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测与统筹

      管理会计依据历史财务信息与财务会计传递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真实的决策依据。而财务会计仅仅基于历史信息,依据法律法规对过去的财务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

      (四)对人员的要求不同

      管理会计要求人员在历史财务信息的基础上预测未来趋势。故管理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会知识,还需要能够熟练地处理统计数据,懂得预测方法。而财务会计人员只需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和认真谨慎的做事态度即可。管理会计信息化则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流程中,以达到信息收集更加标准,处理更加实时,信息连接更加紧密的目的。王满(2016)指出,在预算领域只有45%的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在成本管理领域仅有62%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并且只局限于少数几个成本项目,如计划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而绩效管理也只存在于大中型企业之中。这说明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呈现两极化的特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甚至有些觉得信息化是大企业才需要了解的知识,与其不甚相关。因此如何加快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尤其是小企业的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王满(2016)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三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提出信息化带来的管理会计的问题与挑战,并指出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及其变动趋势。缺点是过于片面,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孟凡生(2001)指出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缺乏严密、完善的理论体系,日常应用难度大、缺乏成文的法律法规的特点,并呼吁我们认清经济时代的特点,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具有适应性的法律体系,不足之处是未结合科技发展,拘泥于传统会计。刘伟(2016)从组织结构及制度建设视角、成本费用管控视角、公共需求及个性化市场特征视角和“互联网+”新兴技术形态视角分析了当今我国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强人才培养、开源节流和使用互联网进行创新驱动等措施,但其分析内容过于宽泛,实用性并不高。企业的经济多元化、产品品种多样化、人员种类数量增加等使得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难以满足企业核算的需要。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全方位优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优化会计人员结构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但层次较低,截至2016年底,共有超过1700万的会计从业人员,但90%以上从事记账、做报表等基础性工作,管理会计人员有着极大的缺口。而美国有75%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基础性工作更多使用信息化技术完成。管理会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管理会计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信息化时代对管理会计有更高的要求。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需要懂得财会专业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首先应从高校开始。但在高校内这些知识被分为不同的专业分开教学,且大多数学校更注重财务会计的教学,或者管理会计教学水平太低,造成了就业与教学的不对称。高校应引进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并加强与企业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其次,在会计技术资格考评时,可以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以提高专业化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企业也应向管理会计信息化开展学习,加快自身建设。

      (二)加强企业资金支持

      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合理降低成本是企业盈利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需要购买及维护专业的信息化软件,引进管理会计专业化人才,这些必然伴随着开支,并且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负担较重。而信息化建设回收期长,带来的收益无法准确估计,所以很多管理者缺乏认清利用互联网来加快企业管理会计于财务会计融合的积极性。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将会计理论简单化,从而提升企业效率,为企业生产运营和控制决策提供指导。因此,加强信息化资金的投入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代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层需要转变对管理会计的传统观念

      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观念上绝大部分管理层不能准确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只能看到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内部问题的作用,而忽略了管理会计在应对企业外部竞争风险、财务风险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看到眼前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支出,忽略了其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使得管理会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者必须认清,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的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四)规范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张继德(2014)认为,我国普遍存在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经营机制不匹配的问题,造成即使使用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管理会计引入晚,管理会计理论零散,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得不到足够重视使我国的管理会计水平远低于西方国家。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勇于承认部分国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并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的管理会计体系。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必要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制度方面的支持。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国家企业的共同推动。企业管理层应转变对管理会计的传统观念,使得管理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也应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制度建设,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及正确引导;企业中的中高级财务人员也应当将自身定位从基础的财务工作转向管理会计工作,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波.信息化时代的管理会计:现状•挑战•趋势[J].商业会计,32017(8).

      [2]孟凡生.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J].商业研究,2001(04).

      [3]刘伟.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路径[J].农场经济管理,2016(09).

      [4]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

第4篇:会计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对策探析

      科技进步一定程度推动了企业发展,在信息技术积极影响下,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不断提高,能适应社会进步对企业财务管理新要求。当前信息技术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影响较明显,具体到财务管理方面,有助于简化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效益。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可通过计算程序制作财务报表,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数据,促进财务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1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1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会计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设备实施在线管理,加大对子公司财务情况的远程监管,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子公司经营情况,提高了财务数据时效性,有助于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时能及时进行计划调整,确保财务管理服务于企业运营目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提高财务信息处理效率是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中优势的体现,能快速分析海量数据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进而发挥财务管理效能。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计算机设备不再单纯应用在记账、算账中,更重要的是建立网络财务管理体系,减少数据记录、运算中的人员干预,最大程度加强财务管理时效性,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1.2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信息化改革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影响因素更加复杂。一方面,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成为财务管理主体,能完成数据收集、会计核算等任务,内控对象由对人的控制转变成对人与计算机的控制,加大了内控复杂程度,还需要管理层从多个角度出发抑制风险因素。另一方面,一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将在计算机设备上完成,如会计凭证审查、对账、数据运算、报表制作可依靠计算机平台功能进行,只有保证数据准确才能为其他会计工作的展开提供基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将信息系统管控作为日常监管任务,结合系统运行特点和功能要求,采取可行性控制方案,充分发挥财务信息依据作用。1.3转变财务职能。会计信息化促进了财务职能发生转变,实现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以往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利用采集、计算、记录、整理的方法处理数据,最终得出满足管理决策制定需要的信息,发挥会计信息参考作用。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由财务人员展开繁重财务工作,导致财务信息时效性较差,无法保证财务部门自身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会计软件的研发和运用,减轻了会计人员工作压力,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财务决策方面,促进财务工作朝着高标准发展,为新型会计理念和管理原则的落实创造条件,表明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会计信息化下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在分析会计信息化下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时,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管理理念落后。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并且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差,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传统记账方式下,主要采取手工记账方法,只要求会计人员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而信息化技术融入财务管理中,需要会计人员同时具备财会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基础,不断拓宽会计人员知识面。但是财务人员管理理念滞后,使其缺乏自主发展主动性,难以适应新时期下财务工作开展要求。二是财务信息安全水平较低,容易出现财务欺诈现象。互联网为财务工作提供便利的情况下,还会增加一些潜在风险,由于网络平台中的信息资源可能被违法分子窃取,由此造成信息丢失或泄露,不利于企业资金安全。当存在软件功能不规范和信息系统存在漏洞的问题时,会降低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企业决策是可行的。同时针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增加了会计欺诈发生可能性,企业信息披露不完全,对市场秩序和企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借助信息化技术能实现企业筹资管理、资金配置、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等业务的高质量完成。3.1转变思想观念,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造成较大冲击,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充分结合,需要树立相应的管理观念,以便实现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实际管理作业中企业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先进理念引领下发展并培养优秀会计人才,确保会计工作计划的有效落实。观念问题始终是阻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原因,应在转变管理思想基础上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因此要求管理者发挥带头作用,整合企业各项财务管理业务的数据信息,完善构建信息库,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财务人员将掌握新型管理方式并主动进行自我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应注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质量,促使每位员工都注重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3.2提高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计算机技术和财务工作的结合,能形成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会引起较大安全风险。当前企业普遍运用信息系统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将导致数据遗失或泄露,不满足企业安全经营要求,势必会降低企业经营效益。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化模式下的风险问题,需要加强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营造安全的财会管理环境。除此之外,需要构建预警系统,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项风险的监控,明确风险产生原因并实施有效管理。预警系统作用下,企业财务管理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完善风险控制体系,考虑到财务管理风险类型的变化,需要增加控制系统功能,在有效监管下规避管理风险。例如,企业通过设立监管小组、落实责任制等,提高风险管控力度,能应对互联网中财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促进会计信息化良好建设,同时有利于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3.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需要重视人员管理和管理流程的科学制定。进行人员管理时,企业要从自身设计情况出发,完善配套制度,根据财务工作要求合理界定岗位职能,确保各项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加大管理力度。尤其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要求岗位职能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同时可通过内部控制发挥各部门管理效能。每位会计人员要明确并履行自身岗位职责,避免出现越权管理、滥用职权等现象。另外在进行会计工作内容管理时,内部控制主要目的为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为各项管理业务的实施提供信息依据。为了增强内部控制效果,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软硬件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系统稳定运行,进而有序展开会计工作。3.4财务系统的优化升级。财务系统是进行企业财务工作的必要条件,在信息化条件下需要加大对系统升级及维护工作的重视,建立可行性维护计划,以免由于系统故障造成信息失真或缺失等,只有保证系统功能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和建设目的。另外,财务系统作为财务管理根本条件,可利用软件处理各类财务信息,确保管理时效性。通过升级财务系统,能够丰富系统功能,将其应用于各项财务工作展开中,获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在客观评价和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基础上,保证财务管理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确保财务信息安全。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认证技术,能降低会计信息泄露风险,确保会计信息安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市场运行机制的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更高要求,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弥补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漏洞,加快财务管理改革进程,强化管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资金资源充分利用,建立合理的内部资源配置方案。只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落实创新思维,才能保证管理模式的优化,提高财务管理有效性,全面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及效益。

      参考文献

      [1]邹爽.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25).

      [2]陈昭.解析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22).

      [3]吴树怀.简析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9(13).

      [4]庄春莹.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纳税,2019,13(23).

      [5]王染.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3).

第5篇:会计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管理;会计电算化;信息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轨道,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会计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借助信息技术推动会计管理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开展会计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从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会计管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会计电算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转型发展还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会计管理信息化有效路径。

      一、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从总体上来看,尽管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发挥了阶段性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互联网+”战略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必须朝着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型有利于拓展会计管理工作领域,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会计信息化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融合性以及拓展性,能够使会计管理工作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服务。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会计管理效能,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推动会计管理“价值链”体系建设,进而使会计管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效能性,对于促进会计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具有支撑功能。

      二、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一是存在理念制约。从当前一些企业来看,还存在会计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因而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重视。比如个别企业仍然没有制定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会计电算化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会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全程性的重大作用,仍然将“收支”作为会计管理的重点内容,会计电算化缺乏有效拓展。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会计信息化整体建设,会计信息化仍然局限于会计自身管理,还没有将会计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与整个企业管理进行融合。由于一些企业在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理念制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到位,相关的投入机制、创新机制、应用机制还没有形成。二是存在技术制约。从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实施情况来看,尽管已经对会计管理信息化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完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制约。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将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建设当中,ERP系统的应用范围也比较有限,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ERP系统,相关的模块也没有有效的对接和融合。还有一些企业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特别是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容易出现风险,因而在应用“云会计”等方面不重视,借助“第三方平台”推动会计信息化还没有形成共识。深入分析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制约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还没有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在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有效的投入、系统的研究以及专业的组织,导致会计信息化仍然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走出会计电算化的范围。三是存在人才制约。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在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而且企业在管理方面也相对比较薄弱,对会计管理信息化具有一定的制约。特别是从当前我国企业实施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人才优势,而且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比较强,但在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训方面不够到位,导致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适应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对会计管理信息化重视不足,加之自身经营与发展能力有限,对优秀会计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会计工作、又熟悉信息化、更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缺口较大,这已经成为制约会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并不断寻求解决方案。

      三、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优化策略

      一是创新会计管理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顺利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转型,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创新会计管理理念,努力使会计管理改革、创新、发展拥有强大的思想基础。这就需要企业在未来开展会计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高度重视管理理念创新,特别是要适应“互联网+”战略发展需要,着眼于推动“互联网+会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改变传统的以“收支”为主的会计管理模式,大力推动会计电算化转型、创新与发展。要大力推动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特别是要在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综合化管理体系方面下功夫,比如企业应当建立“价值链”管理模式,通过内部网络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有效对接,强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渗透性、融合性,使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在推动企业决策、战略发展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完善会计管理技术。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依托计算机进行,要想朝着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一定要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集成应用方面取得突破。企业在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会计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切实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重点要在构建ERP系统方面下功夫,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块,并且要与其他模块进行有效对接。要大力加强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云计算技术以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通过建立“会计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强对内部和外部会计信息的收集、分析,形成更具战略性的财务报告,着力发挥决策辅助功能。再比如应当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作用,积极推动“云会计”的应用,既有利于提升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而且也能够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突破。企业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技术,才能使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并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三是打造会计管理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于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型来说,一定要有一大批专业化人才,否则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这就需要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从才建设,要大力实施会计管理人才提升计划,既要重视会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也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只有通过“双管齐下”,才能为企业推动会计管理信息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要树立“不惜血本引进人才”的思想,通过待遇引人、事业留人等多种方式,让优秀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为企业服务。要大力加强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在培养他们“互联网+”意识、会计信息化素养、创新管理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使会计管理人才适应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形势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会计电算化在会计管理内容、管理模式、管理领域以及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实施“互联网+会计管理”战略,使会计管理工作步入信息化发展轨道,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提升会计管理工作实效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着眼于破解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制约性瓶颈,重点在创新会计管理理念、完善会计管理技术、打造会计管理人才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会计管理信息化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宋长华.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9).

      [2]张丽萍.从会计电算化看企业信息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