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动“纪审”联动走深走实 优势互补释放叠加效应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4年05月19日 08:40

      近日,贵州省剑河县纪委监委在柳川镇召开全镇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该镇原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郭某挪用新农合基金的违法问题,为党员干部敲警钟、亮红灯。

      “蝇贪”的揪出得益于一次“纪审”联动监督。此前,剑河县审计局在开展惠农资金专项审计时,发现“关于柳川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郭某挪用新农合基金”的问题线索。依托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沟通协作联动机制,线索被第一时间移交给该县纪委监委。经分析研判、深挖细查,柳川镇工作人员郭某、岑松镇工作人员杨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新农合基金的违法事实被查实,郭某、杨某2人均受到政务撤职处分。

      与审计部门贯通联动,健全完善协同监督机制,是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关于“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相关要求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贵州省纪委监委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会商、线索移送及办理反馈、联合监督检查等协同联动机制。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审计移交问题线索163件,立案85件。

      从制度规范入手,贵州省纪委监委在前期制定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推动省审计厅修订完善审计机关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移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审计机关线索移送、管理工作。

      各地在审计线索移送、“纪审”联动监督、用好审计监督成果等方面深化协作配合,进一步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该州通过制定《黔西南州纪委州监委和州审计局、州财政局、州统计局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对事前会商、日常协作、线索移交、问题整改等事项进行明确,并督促相关单位、地方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着力消除贯通协调的盲区、堵点。

      紧盯审计监督发现重大资金问题背后的人、事、责,深挖腐败问题线索,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对重点领域、重大工程的监督执纪和违纪违法案件查办过程中,协调审计、财政、统计等专业力量深度参与,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对腐败问题的发现和查处能力。

      贵州省纪委监委建立“及时移送—集中管理—分类处置—结果反馈”问题线索闭环管理机制,突出在国企、金融、医药、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整治中的贯通融合,对审计移送问题线索优先办理、快查快结,切实凝聚反腐败工作合力。

      毕节市赫章县纪委监委与县审计局探索重要问题线索“边审边移、边查边移”机制。对审计报告指出“某镇养猪场建设项目发包、施工等存在问题”的情况,赫章县纪委监委及时召开“纪审”联席会议,深入分析研判、深挖彻查问题线索,查处了县农业农村局原局长岳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承揽项目提供帮助并收受贿赂的违纪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六盘水市纪委监委强化审计成果运用,重点选取2022年以来被审计单位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等方面问题,加强会商研判和梳理分析,对筛选出的20个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发现整改浮于面上等问题8个、相关问题线索4件。

      贵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以工作协同、成果共享等方式汇聚监督合力,有利于更好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治理,实现“1+1>2”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审计监督成果的运用,把协作联动监督的成果转化为净化政治生态、消除风险隐患、促进良性发展的实际成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卓)

      (责编:唐宋、陈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