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进村进小区堵点需多方联手打通

中国经济网 2024年07月11日 09:57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快递市场继续快速发展,月均业务量超130亿件,截至6月30日,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比上年提前59天。

      从山东鱼台的小龙虾,到浙江桐乡的汽车配件,再到泰国春蓬府的榴莲,我国快递业不断丰富服务场景、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在促进消费、服务生产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业务量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既折射出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也是行业发展动能不断释放的生动写照。

      在广大农村,尤其能直观感受到行业发展动能释放的力量。对于快递业来说,农村是一块尚待开发的“蓝海”。但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派件线路长、难度大,加上农村消费水平较低,业务量较少,快递运营成本高,多年来,在这片“蓝海”里,快递大船一直难以扬帆竞航。快递进村难成为村民的痛点,也成为快递业的堵点。如何打通这个堵点,解决生活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问题,各地政府部门和快递企业都在思考探索。

      各方联手合作共配共享,是一条有效路径,目前在全国多地已有实践,并逐渐向更大范围推广。以湖北为例,2021年以来,湖北通过系统性谋划、组织化推进,按照资源整合、健全网络、共同配送的路径,不断畅通农村寄递物流主动脉,疏通毛细血管。一些市县探索“政府主导、邮政牵头、邮快(邮政部门与快递企业)合作、直配到村”寄递物流模式,利用农村小卖部、超市、合作社、村委会等场所,将物流网点覆盖全部行政村,打通农村物流进出通道。在这一模式下,邮政与中通、圆通、申通、韵达、极兔等民营快递企业共享场地、设备、车辆、系统等资源,所有进村快递在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集中分拣,由邮政统一配送,实现快递直配进村和统一揽收。同时,政府通过奖补等形式,推动资源共享、渠道共用,做到统仓共配、统分统投。

      优化配送机制,变各自为政为合作共赢,这是各地推进快递进村最核心的经验。这一理念也适用于解决城市快递末端问题。相比农村,城市快递网络要发达得多,但也存在堵点,比如小区门难进、存放代收产生矛盾等。近些年快递行业不断改善经营理念,创新出多元化的末端派送方式,比如门到门、自助柜、物业代理、门店代理、驿站代理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末端难题,可是在不少地方“最后100米”处仍不畅通。

      堵点之所以存在,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安全,二是成本。事实上,这两点都可以通过合作联手解决。要解决安全问题,快递企业应加强与小区物业(单位管理方)沟通,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快递人员和快递进出安全即可;若涉及收费或利益分割问题,那么相关各方都应拿出诚意进行协商,找到利益平衡点就可以了。

      快递行业的末端问题,说到底还是市场问题。解决市场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将问题交给市场。有业内专家认为,多年的快递业低价竞争,已经使得行业不堪重负,也影响到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水平。想要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必须改变打价格战、低端竞争的思路,“向上”发展。这就要求快递企业必须以客户需求为方向。满足客户的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价格杠杆来区分这些需求,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同时,打破同质化服务的局面,在差异化的细分领域各自突出特色、寻找定位、打造品牌。

      当然,物流快递行业末端与许多经营主体存在交集,关系错综复杂,需要政府“第三只手”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运转。政府要做的,其实就是让快递业相关利益方展开合作,推动融合发展。邮政系统在全国布局“快递进村”,让利益各方都贡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联手行动,作了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