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military.people.com.cn提供.

海军某部机关引导基层共享训练资源,破解训练难题

跨营连交流 跨专业互助

2024年06月26日09:02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这几天,海军某部一营排长陈杰格外兴奋——由他组织的全连夜间射击课目训练取得了新突破,得到了上级表扬。

然而,就在一周前,陈杰还在为全连夜间射击成绩不理想而苦恼。

原来,由于组织日间射击训练效果较好,连里指定由陈杰组织下一阶段的夜间射击训练。陈杰没想到,同样的射击课目,看似只是换了时间,但组织起来产生了不少新问题:“如何适应夜间条件”“如何快速捕捉目标”“怎样最大化降低训练风险”……

为此,陈杰赶忙打电话向机关作训科请教。

“夜间射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电话里,作训参谋谢俊向他说明了夜间射击的场地设置要求和组织流程。最后,他主动提出帮助联系兄弟营队的一级上士杨鹏程。“他是咱们单位第一批夜训示教骨干,组训经验很丰富,一定可以帮到你。”谢俊言之凿凿。

接下来的几天,在谢俊的牵头协调下,陈杰与杨鹏程经常坐在一起,交流探讨夜间射击组训要领。

“没想到,兄弟营队的战友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帮助。”陈杰事后向谢俊表示感谢,“您真是找对人了,我遇到的难题都被他指导解决了!”

“身处机关,我们对训练流程和大纲要求比较了解,但是涉及具体课目中的某些经验方法,经历过一线实践锻炼的基层骨干往往更有发言权。”谢俊介绍,为了统筹训练资源,提高训练质效,他们推开跨营连、跨专业、跨方向训练人才共享互助机制,协调“过来人”指导“后来人”,破解训练难题。

“过来人”的经验,如何惠及更多“后来人”?

谢俊告诉记者,他们在部队党委的支持下,通过自主收集和各营连上报等方式,专门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员的“人才档案”,每一名基层骨干都会被纳入其中,并根据专业特长、培训经历、发展方向等进行细分和标注。当基层单位需要经验指导时,参谋只需在档案中检索关键词即可找到对应骨干人才。谢俊边说边做示范,只见他在档案检索栏中输入“夜间训练”,“杨鹏程”三个字便赫然出现在表格第一栏。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宝贵经验是能够跨营连、跨专业、跨方向实现共享互通的,这需要机关积极组织协调,从中牵线搭桥、成人之美。”说着,谢俊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伞训分队教练员、某连排长李嘉元遇到了组训瓶颈:在复杂条件下进行伞降课目训练时,不少战士难以保持姿态平衡。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苦苦探索提升官兵平衡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和实用经验。后来,李嘉元在和作训参谋程鹏的一次聊天中找到了突破口。

“与伞降课目一样,多因素干扰条件下的射击同样需要战士具备过硬的平衡感知能力。档案记录显示,负责狙击课目集训的中士黄远恒曾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你们之间可以多多交流……”

程鹏一个电话打过去,黄远恒专门来到李嘉元所在连队,还带来一份他自己总结的“在移动载具上进行瞄准射击”的训练方案。李嘉元将其原理运用到伞降课目训练,摸索出新的训练方法。试行一段时间后,李嘉元惊喜地发现训练质效显著提高。

“基层很多营连之间,因为专业方向、使命任务不同,以往经验交流较少。但李嘉元和黄远恒的合作证明,不同专业的训练方法有时也能‘殊途同归’、触类旁通,一些令自己头疼的困惑和难题,可能在别的战友那里早就已经解决了。”谢俊说,这就是他们建立“人才档案”的初衷。

作训科的做法引起其他科室的关注,他们纷纷效仿,在自身业务范围内建立了“人才档案”。

某连排长扶建雨今年第一次参与接兵任务,机关干事除了向他讲明接兵程序和离队流程外,还帮他联系了去年接过兵的某连副连长李鑫。李鑫向扶建雨传授了很多接兵经验,最终扶建雨顺利完成接兵任务,少走了弯路;人力资源科经常接到基层官兵关于异地购房的业务咨询,由于各省市政策不尽相同,机关干事在耐心解读的同时,专门把有类似经历的官兵集中在一起,方便大家互通有无……

为鼓励“过来人”更好地发挥作用,该部机关及时跟进,将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案、反馈所在连队,作为评功评奖的参考。

在此过程中,机关干部同样受益匪浅。他们不仅积累了机关业务经验,而且在服务官兵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在近期开展的调查中,该部基层官兵对机关的满意度再创新高。(夏泽华 刘伟祺)

(责编:陈羽、刘圆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