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fund.eastmoney.com提供.
首页> 正文

投资回归本源 公募基金“去明星化”提速

2024年05月18日 02:40
作者:顾梦轩 夏欣
来源:中国经营网
编辑:东方财富网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近期,关于“丘栋荣即将卸任”的传言沸沸扬扬,市场动态似乎也在佐证传言的可能性。5月11日,中庚基金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中庚价值领航,分别增聘吴承根、刘晟为基金经理,这两只产品将采取双基金经理模式合管。

  中庚基金相关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增聘基金经理的原因是顺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总体框架,公募基金需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但是对于丘栋荣可能离任的传闻,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万一他离职以后我的基金怎么办”“要不要跟随丘总投资私募”等,此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明星基金经理”现象或也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导致投研团队发展失衡

  近年来,“明星基金经理”文化在业内盛行,2019—2021年,市场走出牛市行情,“明星基金经理”应运而生。在此期间,行业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抓住了行业上涨的风口,实现了基金规模的大幅增长。新能源、医药、消费等三大主题,一度被称为“三驾马车”。众多个人投资者的热情涌入,使得一些公募基金规模大幅增长,也诞生出不少百亿网红产品。借牛市红利,市场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基金经理,如张坤、刘彦春、葛兰、王宗合、刘格菘等。彼时公募基金盛行“饭圈文化”,在某社交平台上,曾有投资者给追捧的基金经理创建粉丝后援会,业内也曾疯传某些基金经理要上综艺节目。

  在“明星基金经理”模式下,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量高至百亿元、千亿元,大大超出了基金经理自身的能力边界,不利于基金产品正常管理运作。2021年下半年以来,伴随行情高位回落,“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出现较大回撤,给投资者带来不好的持有体验,进而影响到公募基金行业的公信力。

  为拨乱反正,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提及,要“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投研体系建设。

  打造“明星基金经理”说到底是一种营销策略,通过提高基金经理知名度和曝光度,产生流量效应,最终提高销量。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整体上行阶段,“明星基金经理”确实有过“高光时刻”,阶段性业绩可圈可点,加之互联网销售平台异军突起,用贴标签、直播等形式助力基金经理“出圈”,叠加基金公司本身资源的大量倾注,网络大V、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最后形成了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现象。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指出,“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带来诸多问题,当市场行情与基金经理风格不匹配时,基金的实际收益就会与投资者预期产生较大偏差。此外,明星基金较为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当基金经理任职发生变化时,将会影响到基金业绩的可持续性。投资者追逐“明星基金经理”短期业绩表现的行为可能也会带来一定风险,一旦市场风格出现变化或者基金经理所青睐的行业和主题走弱,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湘财基金认为,打造“明星基金经理”旨在提高基金销量,反映了基金公司以规模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该模式演绎到行情后期,诱发大量个人投资者跟风式盲目入市,最后在市场调整中蒙受重大损失。“监管摒弃该模式,意在引导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等指标,扭转基金公司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模式,真正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湘财基金有关人士说。

  国联基金认为,“明星基金经理”现象会导致基金公司过于依赖某些“明星基金经理”的影响力和业绩,从而可能造成投研团队发展不均衡,一旦“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或业绩下滑,公司将面临巨大的经营挑战。同时,这种依赖也可能损害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因为公司与“明星基金经理”的紧密关联可能使得任何与“明星基金经理”相关的负面新闻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会因为盲目追随“明星基金经理”而忽视对基金本身投资策略、风险控制等重点因素考量,这无形中增加了投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明星基金经理”出现违规或不当行为,投资者可能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

  平台化投研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很多投资者把“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当成投资箴言,对于“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青睐有加。“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是否意味着“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这句话是错的?

  国联基金认为,两者并非对立。“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是监管从行业健康发展和投资者保护角度出发提出的。“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则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基金经理在基金投资中的重要性。“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调不要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但并不意味着基金经理的能力和经验不重要。相反,这一观点仍然认可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关键作用,只是提醒投资者要综合考虑基金各项要素,而非仅看基金经理的名气。同时,“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核心是强调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和经验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但并未否定其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李一鸣认为,“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所倡导的是“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思维的一种提升和转变,转变为更加全面地去看待一只基金,不仅去关注基金经理本身的能力,也应该去分析基金公司整体投资研究实力以及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投资者的关注点不应该只局限于‘明星基金经理’标签,更应该去关注一些深层次、沉淀性的内在因素,比如基金经理的核心投资理念、能力圈范围、基金公司背后投研团队的实力等,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偏好,做出理性、慎重的选择,而不是跟风式追逐单纯的‘明星基金经理’光环。”湘财基金有关人士说。

  在当下,基金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去明星化”?在未来以平台化为主的投研体系下,本就竞争加剧的公募行业,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新业态、新格局?

  湘财基金指出,基金公司将响应监管要求,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基金经理及研究人员的受托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淡化短期业绩、规模排名等考核指标,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更为注重长期回报、持有体验,实现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去明星化’后,基金公司将减少对‘明星基金经理’个体的依赖,基金公司之间更为比拼投研团队的整合能力,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有望通过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在特定领域形成比较优势,从而脱颖而出。公募基金行业生态有望朝着更为多元、丰富的方向发展。”湘财基金有关人士说。

  李一鸣建议,基金公司可以加大团队投研能力培养的力度,构建以团队为核心的投资流程,减少对单个基金经理的依赖,降低基金经理变化对基金运作的影响。此外,基金公司可以通过对投资者的教育,引导投资者关注基金的长期表现而非短期业绩,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风格和投资策略可能会给基金业绩带来的影响,助力投资者做出更为合理和长远的投资规划。

  李一鸣指出,随着市场和投资者趋向成熟,基金公司的发展不单是依靠基金经理单兵作战的能力,而更多是比拼公司整体投研能力。不是看基金公司在某个时间段能不能冲业绩、冲规模,而是考验基金公司能否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回报。“在这种趋势引领下,大型基金公司更占据优势,中小基金公司如果能沉下心打磨产品,也会有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投资回归本源 公募基金“去明星化”提速)

(责任编辑:126)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全部评论
最新最热最早
2024-05-20 08:42:54
不买主动型基金,就对了
评论点赞
 
 
 
 

网友点击排行

 
  • 基金
  • 财经
  • 股票
  • 基金吧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