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你我共参与 争创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地方频道福建站 2024年05月23日 10:42:4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厦门市生态湿地建设和保护成效明显,鸟类在繁华市区有了栖息乐园。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市生态湿地建设和保护成效明显,鸟类在繁华市区有了栖息乐园。记者 许秋珩 摄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记者 张奇辉 摄

5月22日,厦门市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海域,海豚逐浪嬉戏。记者 张奇辉 摄

五缘湾是各类生物的栖息家园。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的栗喉蜂虎越来越多。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30多年来,厦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记嘱托、持续推进,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

      深化拓展“厦门实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厦门市统筹推进从山顶到海洋一体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创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5月22日上午,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等联合开展主题活动,邀请生态环境领域相关代表,来到翔安欧厝宣讲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海洋生物和鸟类保护,并共同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描绘生态蓝图

      系统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格局

      绿色家园和优美生态,是生物繁衍栖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厦门市多措并举,系统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格局。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一项重点工作。据介绍,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多规合一”改革,画出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将环境空间管控要求纳入“多规合一”平台,划定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58%,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88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17%,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84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积25%。

      与此同时,厦门市系统开展全域生态修复——坚持梳山理水,构建“一屏一湾十廊”生态安全格局和山海城相融的城市空间格局。随着“青山、绿水、碧廊”等工程的实施,裸露山体和森林生态得到了有力修复。生态湿地建设和保护成效明显,目前全市共有园林绿地1.8万公顷、林地6万多公顷,栗喉蜂虎等鸟类在繁华市区有了栖息的乐园。

      构筑生态屏障

      深入开展湾区综合治理,全链条加强陆海统筹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提升水环境质量,优化海湾生态质量,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育创造重要的空间基础。

      近年来,厦门市深入开展湾区综合治理,相继推进海沧湾(西海域)、五缘湾、同安湾、杏林湾、马銮湾5个湾区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同时,科学选取筼筜湖、海沧湾、同安湾等宜林海域,实施红树林修复工程,红树林面积达到173.9公顷。

      全链条加强陆海统筹,则是在为各类生物打造“水上乐园”。“我们在更大尺度上、更长链条上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打造互联贯通的全域生态水系。”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市率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流域生态补水工作,岛外水质净化厂尾水提标至类Ⅳ类标准,调度中水和库水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使流域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不仅如此,厦门市还把增加纳潮量作为湾区重要治理手段,科学提高海湾水体交换动力。截至目前,已实施7座海堤的开堤通海、破堤建桥,有效提升五缘湾、同安湾等海域的环境容量,依靠海洋自我修复能力改善海域水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生物培育

      人工繁育增殖放流,建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

      物种和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两大关键方面。厦门市持续通过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建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等手段,为提升物种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

      其中,下潭尾红树林结合多年不断的人工增殖放流,逐步构建起“红树林+光滩+潮沟+浅水水域”近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鱼类、贝类、虾蟹类和多毛类生物量明显提升,成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林”。

      当然,这只是一个缩影。多年来,厦门市先后实施观音山、鼓浪屿、会展中心等沙滩修复工程,总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在此过程中,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增加到80多头。同时,厦门市率先实现文昌鱼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文昌鱼种群数量达到63尾/平方米,较2018年提升174%。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厦门市筼筜湖综合治理、五缘湾生态修复等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措施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下潭尾红树林修复典型案例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被宣介推广。2024年2月以来,厦门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在中央媒体高频宣传。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守护生态,还需要多方参与。多年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宣传,通过组织栗喉蜂虎保护地观测、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参观、张埭桥水库观鸟等活动,动员公众参与到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动植物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厦门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利用电视、报纸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种高效便捷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开展专题宣传,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系统重要性理念的受众群体,持续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胡彬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