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theory.gmw.cn提供.
法治中国建设应当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
杜维超2016-12-30张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共和国优良的政治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也应注重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构建立体多元的法治建设路径。

  基层探索创新应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法治发展的路径既包括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包括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创新。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形势错综复杂,一线的实践经验尤为重要,因此,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宪法法律权威前提下,应鼓励基层的法治实践探索,以提供经验教训。

  首先,基层法治实践要积极作为,以改革试点方式,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全局发挥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其次,应当坚持群众路线,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在制度创新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次,要建立有效的法治评估和反馈机制,以及时总结经验,并对实践探索中的有益创新及时总结推广。

  地方法治建设应以良性区域竞争为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央地关系逐步转型,地方自主性日益扩大,区域竞争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竞争方式以低质量的资源和成本竞争为主,但面对市场需求约束增强和要素成本水平提高的新常态,发展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区域竞争方式也亟需升级为公共服务与制度创新的竞争。

  首先,各地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转型,转变发展观念,将法治程度视为本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加强区域市场化程度,促进各要素顺畅流动,体现法治的制度优势对要素的吸引力;再次,应当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在考核中的比重,促进地方法治建设积极性。

  区域法治文化的形成是地方法治实践的旨归。

  法治竞争力的提升,既包括显性制度的构建,更包括软性的文化环境培育。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最根本的就是文化自信。法治文化是法治系统的重要维度,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法治文化的形成是其法治实践的长远旨归。

  首先,区域法治文化应源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扬其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的政治品格;其次,区域法治文化应反映本地经济社会状况,体现区域历史文化特质和品格,丰富法治文化内涵;最后,领导干部群体应当开展法治学习,形成法治文化观念,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

00:00/00:00
【嘉宾介绍】
  杜维超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