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wenming.cn提供.

儿童节,送孩子一份超值“礼物”

发表时间:2024-05-31 来源:中国文明网

“儿童节快乐!”声声欢呼与祝福中,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来了。此时,给孩子们送上节日礼物,表达关心关爱自然重要,然而切忌歪曲“送”的本意,偏离传递祝福的轨道。

过度追求物质满足。美味的糖果、漂亮的衣服、新奇的玩具……当前,部分家长过于注重物质享受,认为让孩子穿名牌、吃豪餐就会很开心,殊不知儿童节“穿新衣”“吃大餐”之风的盛行,会在无形中改变孩子们的思想,争做“小公主”“小王子”,一味贪图享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攀比心理作祟。有的家长出于“不能让孩子比别人差”的心理,不顾孩子意愿抢着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这种错误的示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同学用手机,自己也想用,还得比同学的好,于是开始追求比别人好的“礼物”,在曲解和盲目跟风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忽视需求华而不实。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部分家长在挑选礼物时,过于关注礼物的新奇和独特,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和需求,一些礼物华而不实,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例如曾流行的“DIY可孵化乌龟蛋”、水晶泥等,这些打着高科技实则低智的玩具,往往只是短暂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却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家长应明白礼物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价格和新奇程度,而在于它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拓展思维,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今天,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礼物,意义何在?

对孩子们而言,儿童节收到礼物,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体现,传递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来自他人的认可、尊重、温暖、善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适合他们的礼物,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

对父母而言,儿童节给孩子们送上礼物,是父母表达爱意和关心的一种方式,传递对孩子的期望和关爱,激励孩子,增进亲子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儿童节,送孩子什么样的超值“礼物”?

良好的品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学习的范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洗脚》曾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其传递出的孝老爱亲、感恩父母等传统美德感动、教育了很多人。父母的爱与陪伴,对孩子塑造良好品格至关重要,关乎孩子的未来发展,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悲剧、“问题少年”现象背后大部分是由于父母陪伴的缺失;一些家长出于“补偿心理”“攀比炫耀心理”斥巨资为孩子收集奥特曼卡、烟卡等“礼物”的案例时有发生,这绝不是送给孩子的好礼物。家长们应拿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做手工、读书、采摘等亲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这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丰富的活动。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习知识,更在教师的引导下,塑造品格,锤炼意志。河南省南阳市各学校广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以“建‘三声’(读书声、掌声、笑声)校园,育和美少年”为主题,积极开展全员阅读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在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教学楼后,蔬菜、果树、水稻等数十种农作物和中草药向阳而生,该校把“七彩田园”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多学科教学中,让田园变成多彩课堂……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学知识、懂道理,得以全面发展。

安全的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且文明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应积极投入和努力的目标。这样的环境不仅是滋养他们茁壮成长的沃土,更是他们日后成为国家栋梁的坚实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如同一道道坚固的屏障,为孩子们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各地还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功勋人物事迹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安全教育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优秀文化、培育阳光心态、加强防范意识,消除校园霸凌、儿童抑郁、沉迷网络等不良隐患。社会各界应当携手合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热爱生活。(文明网评员 孟得会)

【责任编辑:贾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