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慧

查字典网

      江泽慧,中共党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

      “静以修身。人要静养,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森林也需要静养,才能恢复自身机能的自然循环和再生长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5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笑言。

      江泽慧所谓的“森林静养”,是指森林作为地球生物圈循环系统里一个重要的有机体,有其自身具有的生长周期和生长规格。不能因为短暂的经济利益去砍伐,也不必因盲目再建而揠苗助长。

      “森林是地球的绿肺,是天然的储水池,天气的调节器,也是煤炭的鼻祖……”江泽慧一边翻阅手中一份题为《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绿色增长》的发言稿,一边解释,要让森林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就要做到多保护、少砍伐、降低碳排放率、科学种植。

      作为政协委员,从保护生态环境到建设生态文明,从关注林业发展到提升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近10年来,江泽慧每年的提案都会涉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委员所提议的应当是与每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的事。”

      而作为林业科学的学科带头人,江泽慧先后主持了“国家攀登计划”、“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等项目,并推动中国林业技术走出国门,建立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圈。

      “十二五”林业规划明确指出,要实现80%省级以上单位的无纸化办公,80%省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完成中国林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林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2011年举办的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呼吁推动亚太区域林业发展与合作,实现绿色增长,提出中国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目前,中国人工林面积已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六成,居世界第一位。未来,我们要更多依靠科技来科学植林、退耕还林、去沙漠化,实现静养式发展。人静养了方能持之以恒,森林静养才能可持续发展。”江泽慧总结说。

      人物信息:

      1939年生,江苏扬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1960年6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林学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1991年3月任安徽农学院副院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2月起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996年1月任林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1996年2月任中国林科院院长、分党组书记,现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江泽慧,女,中共党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

      国科协常委,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花卉协会会长,中国竹产业协会会长,国际竹藤组织(INBAR)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网络中心董事会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加拿大Alberta大学名誉博士。 江泽慧长期从事森林利用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以及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GEF项目等重大项目,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出版专著有《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中国林业工程》、《中国现代林业》、《世界竹藤》、《木材学》、《东南亚木材识别及用途》等10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ModelingOven-dry Softwood Resistivity Based on theResistorTheory”等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培养林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博士后30余人。2001年作为专家领导小组组长主持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完成《总论》、《保障卷》、《战略卷》和《森林问题》四部分,主要研究成果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光荣称号,2002年6月,获全球环境领导奖。《ChineseForestry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编,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扬州大学等兼职教授。

      重要讲话

      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

      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当前我国林业新的奋斗目标。去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对林业作出了“四个地位”的精辟概括,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面对如此重大的责任、艰巨的任务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林业将如何实现2020年的奋斗目标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

      “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林业科技的战略基点,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使科技创新成为支撑引领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长江泽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从容表示。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科技创新推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也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江泽慧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林业科技创新需着力解决以下八个方面的热点问题。

      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林情,决定了林业发展必须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林业生态建设技术研究领域,应着重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创制林木新品种;森林培育与生态安全的重大科学理论问题;支撑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的森林营建、高效可持续经营、困难立地造林、效益监测与评估等关键技术。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发展现代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增汇的重要途径。在林业生态系统基础研究方面,重点研究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功能,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的维护与调控机理,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与湿地可持续管理生态学机制和固碳减排增汇机制;在林业碳汇技术研究方面,重点研究林业碳汇的增汇、适应机制、计量监测、造林再造林等关键技术等。

      保障木材安全

      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我国木材自给率和综合利用率是解决木材供给不足的必由之路。在该领域应重点关注:用材林培育技术研究,满足产业发展对优质高产用材林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木材(竹藤)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林业新材料研发,推进林业新兴产业发展。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

      林业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将发挥重要作用。要以实施国家新能源战略为目标,在该领域重点突破:一方面,针对适用资源不足,重点研究各类能源林良种选育、定向培育、林业生物质原料集储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针对加工利用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加工转化技术研究。

      大力发展木本粮油

      粮食安全是确保国家稳定的基础,林业木本粮油生产可大有作为。该领域有3个方面需要重点突出:加强油茶、核挑、板栗、枣、柿等主要木本粮油新品种选育;研究高效栽培技术,全面提高木本粮油单

      产和品质;对精深加工技术,突破木本粮油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利用、储藏等生产技术进行钻研。

      改善民生服务林改

      在科技服务林改中,有4个方面需要强化:系统化林业实用技术的研发力度,特别是加强以农户为单元的林业规划和经营管理技术示范、竹木加工利用实用技术以及发展林下经济技术等;区域林业支撑技术研究,包括东北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下资源开发、南方商品林和珍稀树种后备资源培育、西南地区特色林产业、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型林业、平原地区农林复合经营等相关技术;林业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城乡人居林建设技术研究,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林业机械化与信息化

      今后将着重两方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即林业机械化技术研究,着力研发适合各类地形的森林资源培育、人工林抚育采伐、森林灾害防控以及林业生物质材料和能源加工等新型实用林业机械。另一方面是数字林业技术研究,实现林业信息的及时、准确、可视化应用。

      现代林业发展的理论和政策

      现代林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理论指导、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情、民情和林情,突出林业软科学研究:林业发展战略研究;林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服务于国家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完善;林业生态文化研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八大科技创新的提出既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江泽慧进一步表示:“推进林业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