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 章节目录

可圈可点web组卷cooco.

      高中政治

      进入试题篮组卷

      排序:

      最新

      最热

      难度:

      使用次数:296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

      自 2022 年起,某省通过财政资助演出的方式,对 26 个濒危戏曲剧种实施抢救工程。对此,有人叫好,认为能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人反对,认为应该由市场选择,濒危并最后消亡的本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这种争论表明( )

      ① 人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

      ②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

      ③ 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④ 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实现人生的价值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75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2.

      半夜楼上的 “ 哐当 ” 声,窗外店铺大喇叭的吆喝声,不远处建筑工地的轰隆声 …… 不论工作学习还是居家生活,很多人都遭受过噪声的侵扰, “ 想静静 ” 不容易。 2022 年 6 月 5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夜间施工噪音等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该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

      ① 建立公民道德规范,健全社会法治体系

      ② 强化监管主体责任,提高政府服务意识

      ③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公民身心健康

      ④ 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我国政府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38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3.

      某市将全市 “ 人、事、地、物、组织 ” 等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成实时 “ 民情地图 ” ,且将全市划分为大、中、小三级网格,配备相应网格员,从而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当基层网格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上报至 “ 民情地图 ” ,市政务联勤指挥中心会视该问题的特点,指令不同职能部门处置、反馈并持续跟踪,形成基层治理闭环。 “ 民情地图 ” ( )

      ① 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式

      ② 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③ 助力了各职能部门高效运转

      ④ 推动了基层民主实践新进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公民的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参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15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4.

      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

      ①“ 后退 ” 与 “ 前进 ” 没有明确的界限

      ②“ 后退 ” 的表象蕴含着 “ 前进 ” 的规定

      ③“ 后退 ” 与 “ 前进 ”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 后退 ” 与 “ 前进 ” 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7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二某班以 “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

观点

开篇立论

正方:偏见可以克服

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

反方:偏见不可克服

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作为认识,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1) 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2) 老师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语录对辩论作出总结一一任何的科学批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罢!请从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的视角,谈谈面对偏见应如何正确地 “ 走自己的路 ” 。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7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6.

      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

      ① 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② 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③ 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 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69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7.

      云南哈尼族群众用带凹槽的横木当作分配水源的 “ 尺子 ” ,让山间流水经由大小凹槽构成的横木,沿着蜿蜒交错的沟渠分配到一片片梯田。这千年传承的农耕智慧结晶被称为 “ 木刻分水 ” ,体现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 “ 木刻分水 ” 的强大生命力( )

      ① 得益于传统艺术的充分运用

      ② 孕育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③ 来自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

      ④ 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71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8.

      为推动产业振兴,某市通过激励政策吸引院士走进农村,在院士指导下,该市改进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打造 3400 余亩马铃薯产业基地,实现亩产由原来的 l 吨多增加到 3.5 吨,产值突破 1000 万元,走出了一条技术依赖型乡村产业振兴道路。这表明( )

      ① 院士下村是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② 人才使用机制创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③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走技术依赖型道路

      ④ 生产要素的优化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生产 劳动与经营 生产与经济制度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27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9.

      在全球疫情蔓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背景下,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国家外贸政策的支持下发挥 “ 船小好调头 ” 的优势,获得了较好发展。数据显示, 2021 年中小微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 19 万亿元人民币,增长 26.7% ,占中国外贸总值的 48.6% ,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 58.2% ,保持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良好表现得益于( )

      ① 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② 中小微企业有力支撑了中国外贸强势增长

      ③ 国家稳外贸政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贸环境

      ④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措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9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从 “ 天人合一 ” 到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6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1.

      “ 十四五 ” 期间,我国将更加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 7500 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 4000 万人次以上。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传导路径是( )

      ① 就业结构性矛盾缓解

      ② 就业更充分,民生改善

      ③ 社会就业岗位增加

      ④ 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

      ⑤ 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

      ⑥ 劳动者报酬大幅提高

      A . ⑤→④→③→② B . ⑤→④→①→② C . ④→③→⑥→① D . ④→⑥→③→①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生产 劳动与经营 企业与劳动者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37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2.

      “ 书香政协 ” 是全国政协开展的委员读书活动,委员们将读书与履职融合,在深度研讨中碰撞思想,转化形成协商选题和提案线索,比如 “ 生态治理与美丽中国 ” 专题读书活动推动了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纳入党政决策。 “ 书香政协 ” 活动有助于( )

      ① 政协委员增长知识,提升履职能力

      ② 拓展协商议政深度,提高提案质量

      ③ 人民政协民主决策,赋能决策执行

      ④ 人民政协制度创新,完善协商机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政党制度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75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3.

      曾几何时,将汉字输入电脑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巨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无数工程师付出了辛勤努力,创造了五笔字型、拼音等多种汉字输入法。随着半导体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更加便捷。这表明( )

      ① 科技创新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② 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人们的实践创新

      ③ 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1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4.

      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尚存一些问题,如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等。由此可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 )

      ① 改变现有市场经济规则

      ② 完善市场质量体系

      ③ 强化政府资源配置功能

      ④ 反对地方保护主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39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从 “ 天人合一 ” 到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民主集中制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15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6.

      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我国流传下来了数量丰富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以编年体著称的《春秋》,有以国别体传世的《战国策》,还有开创纪传体传统的《史记》等等。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 )

      ①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②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

      ③ 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④ 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74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7.

      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2022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强调科技活动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科技伦理的治理,是因为( )

      ① 违背科技伦理的活动必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② 完善的科技伦理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③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伦理治理水平与之相适应

      ④ 防控科技伦理风险可以直接推动科学技术领域革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冲突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12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8.

      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人类因此有了防治疟疾的特效药。在致青蒿素问世 50 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中国科学家对于佑护人类健康作出的这一重要贡献,表达中国愿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表明( )

      ① 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改变世界格局

      ② 维护人类卫生健康是我国对外合作的基础

      ③ 加强公共卫生合作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④ 中国为守护人类卫生健康贡献了中国智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未分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50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从 “ 天人合一 ” 到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收入与分配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263

      更新时间:2023-06-28

      加入组卷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 “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1)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2) 从 “ 天人合一 ” 到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