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语文网 2023年08月28日 01:53:19

      【教学目的】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文学常识复习导入,进而介绍《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二、 整体感知
      1.解题
      “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并非名刹,点明游的地点。
      “夜”点明时间。
      2.听老师范读,掌握重点字词的发音和文章停顿。
      3.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户:(门)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怀民亦未寝:(睡) (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进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走出门。(突然)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同游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用文中词语)
      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2)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3.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欣然” 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 有点遗憾
      “遂”、“寻”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怀民亦未寝” 心有灵犀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 闲适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感慨
      可以看出作者感受的复杂: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4.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给人以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5.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
      一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有着自豪之感。
      二是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是作者自我安慰而已。
      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四、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图写景抒情。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五、课堂练习
      (一):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其弟________、其父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户:(门)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怀民亦未寝:(睡) (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三):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四):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五).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教师预设答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3、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7、举杯望明月,对钦成三人。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