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四川最大规模灌...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sc.people.com.cn提供.

探访四川最大规模灌溉试验站

全生命周期监测用水 让农作物“喝饱”又“喝好”

2024年06月25日07:42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全生命周期监测用水 让农作物“喝饱”又“喝好”

  夏至时节,暑气逼人,都江堰灌区的水稻长势正旺。作为喜水粮食作物,水稻产量高不高,品质好不好,都离不开合理的灌溉。

  如何精准地给农作物浇水,怎么浇,浇多少?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又是怎么得来的呢?在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的都江堰灌区灌溉试验站(以下简称“灌溉试验站”),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水与粮的紧密关系。

  探访:试验田被分成36个小方格

  6月18日,灌溉试验站迎来了一批青年访客——西华大学202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一块种植玉米的试验田里,用铁板围成了36个两米见方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都有独立的灌水设施。

  看到同样的一批玉米被种植在相邻但又区隔开的地块内,不少学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这是我们针对玉米灌溉用水量试验设置的测坑,每个测坑4平方米,都有独立的水表,用以精准计量玉米全生命周期的用水量。”灌溉试验站组长余康宁给学生们讲解道。

  据了解,每个测坑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与周边的土壤完全隔开,里面的土层深度都是2米,测坑之间相互区隔,研究人员正是通过向36个测坑施加不同的灌溉用水量来开展比对试验,以找出玉米生长所需的最佳需水量。

  而在这块试验田的下方也“别有洞天”。从测坑旁地面的入口逐级而下,就进入了地下监测室。这里共有36套监测设备,就好像做“心电图”一样,每个测坑按照不同土层深埋设了8组传感器,其可以实时监测不同深度土壤层的水分含量、温度等数据。

  除此之外,每个测坑还配备有一个地下水模拟装置。这是一根高约3.1米的透明PVC圆柱,里面的水位高度,对应的是每个测坑的地下水位。

  “大家看,我们通过这套装置就可以在线监测和调整作物土壤湿度和地下水情况。”说话间,余康宁打开电脑,向大家展示了“智慧测坑自动供排水装置和采集系统”的运行原理。

  灌溉试验站站长罗先君告诉记者,灌溉试验站占地118.7亩,是目前四川省最大规模的灌溉试验站,新址自2021年建成投用以来,这样的监测一直在进行,正是根据长期监测结果,才能针对不同的农作物提出相应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

  应用:为每一次灌溉找寻最优标准

  在另一块种植水稻的实验田里,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荣坤正蹲在测坑前观察水位,并不时把相关水位、水量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

  作为农业水利方向的研究生,读研期间,杨荣坤每年都要在灌溉试验站待上几个月,他的研究目标就是探寻水与粮之间的紧密关系。

  “我们针对每一个测坑设置不同的灌溉水平,试图找出它的最佳的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次数,为每一次灌溉找寻最优标准,最终希望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不同地区形成最优灌溉制度,让农作物既要‘喝饱’还要‘喝好’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杨荣坤说。

  除了开展农业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灌溉试验站还有另外两大职能。

  “一个是监测采集农业灌溉基础数据。”罗先君介绍,灌溉试验站有点类似水文站和气象站,需要通过长年监测,积累连续的土壤墒情、作物种植类型、单次灌水量、累计灌水量等基础数据,分析提出农作物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分生产率、农业灌溉效益、节水效果等数据。

  此外,推进灌溉试验数据的应用也是灌溉试验站的一大职能。相关实验数据可以为编制区域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提供数据支撑,向灌区管理部门及用水户提供土壤墒情、适宜灌排时间及灌溉水量等信息,指导农业灌溉和生产实践。同时,还要宣传引导灌区、用水户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

  “现在的都江堰灌区灌溉试验站起始于1979年都江堰灌区的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科技站,在几十年的运行中也积累了大量灌溉试验数据、资料,目前我们正在致力于将这些宝贵资料数字化,以助力后续的灌溉实验研究,造福灌区百姓。”罗先君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