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hazidian.com提供.
-->
您的位置:查字典>汉语字典>鼻的意思
  • 拼音:
  • 注音:ㄅㄧˊ
  • 部首笔划:14
  • 总笔划:14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会意
  • 笔顺:撇竖折横横横竖折横竖横横撇竖

基本解释


bí  ㄅㄧˊ
◎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英文翻译


nos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í 
〈名〉
(1) (会意。从自,从畀( bì),“”又兼作声符。“”是“”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字。“”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nose]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originate;earliest]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汉语字典

[①][bí]
[《廣韻》毗至切,去寘,並。]
(1)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2)用鼻子闻。
(3)器物的隆起或突出部分。(1)印纽。《周礼·考工记·玉人》:“駔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爲權。”孙诒让正义:“鼻謂紐也,所以穿組而縣之。”《隋书·礼仪志六》:“三命以上,銅印銅鼻。”(2)鞋面前端向上弓起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壺耳不能理音,屩鼻不能識氣。”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旧唐书·舆服志〉後》:“《北夢瑣言》云:'王迪車轍輾靴鼻逾寸而不傷腳指。'……是男武靴亦弓而鋭也。其弓向上者謂之鼻,漢《釋名》謂之卬角。”(3)古铜镜背面的把手。唐王度《古镜记》:“鏡横徑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近見一鏡如鍾樣,鼻有大環。”(4)花或瓜果的柄或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龍魚河圖》曰:瓜有兩鼻者殺人。”缪启愉校释:“鼻,指瓜蒂。李善注《文選·张衡〈西京賦〉》:'《聲類》曰:蔕,果鼻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瓜兩鼻兩蒂,食之殺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莲藕》:“貼水者藕荷,出水者芰荷,蒂名荷鼻。”
(4)壶嘴;勺的口部。
(5)器物上带孔的部分。
(6)穿兽鼻。
(7)创始;开端。
(8)方言。称奴隶。
(9)古邑名。即有庳。

音韵参考

[广 韵]:毗至切,去6至,bì,止開三去脂A並
[平水韵]:去声四寘
[粤 语]:bei6
[闽南语]:phiN7,pit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下】【鼻字部】 鼻;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530第01
〔古文〕自【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說文】鼻,引气自畀也。【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師古註】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考證:〔【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陽。〕 謹照原文汾陽改汾隅。

字源字形

鼻

鼻的意思、基本信息

  • 五笔86:THLJ
  • 五笔98:THLJ
  • 五行:水
  • UniCode:U+9F3B
  • 四角号码:26221
  • 仓颉:HUWML
  • GBK编码:B1C7
  • 规范汉字编号:3128

最新歇后语

    最新成语故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