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注音并故事

查字典文档网 2015年04月15日

      三字经注音并故事

      三字经全文注释及故事精编

      《三字经》

      rãnzhÿchūxìngbþnshànxìngxiüngjìnxíxiüngyuǎn

      gǒubùjiüoxìngnǎiqiünjiàozhÿdàoguìyǐzhuün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注释】

      初:初生之物。 性:指人的本性。 相近:相去不远,差不多得意思。

      远:相去太远,有很大的差别。苟:假如、苟若。迁:改变、变迁,这里是指不好的改变。 专:有恒、专心的意思。

      【语译】

      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dîuyünshünyǒuyìfüngjiàowǔzǐmíngjùyángxÿmângmǔzãlínchùzǐbùxuãduànjÿzhù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注释】

      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处:居住的地方。

      机杼:机,织补用的木架子;杼,织补用的梭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均,幽洲人,因为当地名属燕,所以又名燕山。 义方:指良好的家训。

      【语译】

      从前,孟子的母亲曾经一连搬过三次家,是为了替孟子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难过的孟母立刻拿出刀子来,把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有个名叫窦禹均的人,教导孩子的方法非常好,因此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博得人们的赞誉,当时,没有人不知到他们的。

      【 故事】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

      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Page 1 of 38 1

      三字经全文注释及故事精编

      yǎngbùjiàofùzhÿguîjiàobùyánshÿzhÿduî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zǐbùxuãfýisuǒyíyîubùxuãlǎohãwãi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注释】

      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教,第二个是师之教。

      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

      子:这里指为人子女。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语译】

      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

      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

      【故事】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

      “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wãirãnzǐfüngshǎoshíqÿnshÿyǒuxílǐyí

      【注释】

      琢:雕饰琢磨得意思。

      器:器皿,比喻成就。

      义:理义,做人做事的道理。

      亲:接近。

      师友:老师与朋友。

      Page 2 of 38 2 yùbùzhuïbùchãngqìrãnbùxuãbùzhÿyì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三字经全文注释及故事精编

      礼仪:泛指一切礼节仪式。

      【语译】

      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去琢磨它,是不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美器;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奋求学,是不会懂得礼节道义的。

      做人子弟者,在年纪还小的时候,便要多多亲近好的老师及好的朋友,从而学习到做人处世的基本礼节仪式。

      【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

      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xiüngjiǔlíngnãngwýnxíxiàoyúqÿnsuǒdüngzhí

      rïngsìsuìnãngrànglídìyúchángyíxiünzhÿ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注释】

      香:东汉时代的孝子,姓黄名香。

      温席:温暖枕席。

      执:实地去做。

      融: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年才四岁,便知道谦让之礼。

      弟:动词,尊敬兄长。

      长:这里指兄长。

      知:晓得、了解。

      【语译】

      黄香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温暖床上的枕席,再请父亲去睡觉。他这种孝亲的行为,不但是他该做的,也是我们应效法力行的。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人送来一篮梨子,他便以知道把较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挑较小的吃。他这种尊敬兄长的德行,也是我们从小便该知道的。

      【故事】

      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Page 3 of 38 3

      三字经全文注释及故事精编

      “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shǒuxiàotìcìjiànwãnzhÿmǒushùshímǒuwãn

      yÿãrshíshíãrbǎibǎiãrqiünqiünãrwàn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注释】

      首:首先、最先。

      孝弟:孝,孝顺父母;弟,恭敬兄长。

      次:接下来、其次。

      见闻:眼见与耳闻,指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数:数目或数字。

      文:文学。

      【语译】

      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要学习各种常识,并且要了解基本的算术及认识文字,才能够研读古人的文章。

      天地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故事】

      一个人无论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绩,千万不要学明朝的吴同喔!小朋友看了后面的故事,就知道原因了。

      吴同是明朝人,从小便跟着泥匠师傅学功夫,但是吴同是个很懒惰的人,每 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艺能象师傅一样好,可是又不肯从最基本的手艺慢慢练习,所以学了几年,还是盖不了一间房子。这天,师傅决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内盖好一间房子。

      吴同心想,这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把从师傅那里偷偷学来的技术用上就可以了,于是,不到三天,吴同果真盖好了一间房子。

      第四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使得吴同盖的房间顿时倒塌成一滩烂泥。还没有让师傅看过,自己盖的房子就这么,没有了,吴同心里既懊恼,又羞愧,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循序渐进的把盖房子的工夫学好,不再好高骛远了。

      süncáizhþtiündìrãnsünguüngzhþrìyuâxÿng

      süngüngzhþjūnchãnyìfùzǐqÿnfūfùshùn

      【注释】

      三才:为天才、地才、人才的总称。

      三光:是日光、月光、星光的总称

      纲:纲领、要领。

      义:凡事合宜的意思。

      亲:亲切和睦。

      顺:和顺无争。

      【语译】

      Page 4 of 38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4

      三字经全文注释及故事精编

      三才组成了世界最主要的部分,什么是三才呢?就是包含了雷、电、雨、雪、风、霜、

      云、雾的天空;包含了山、河、草、木、鸟、虫、鱼、兽的大地以及万物之灵的人们。此外,三光照射着大地,使生物得以生存。什么是三光呢?便是日光、月光和星光。 人与人之间要维持良好的关系,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纲领,那就是君臣之间要讲义理。父子之间要亲睦夫妻之间则要和顺,这样国家才能充满祥和安康的气愤。

      【故事】

      如果要改善社会的风俗使天下永远和平,人类的生活幸福,就要建立起君臣、父子、夫妇间的相处关系,一旦建立了和谐的关系,许多纷争就不会发生了。

      有一次,楚庄王招待臣子们喝酒,喝到一半,烛火突然熄了,其中有一位臣子便趁一片漆黑时,调戏楚庄王的妃子,妃子不甘心受到欺侮,一把抓下这个人的帽带,准备等烛火从新点燃时清楚庄王将他治罪。

      楚庄王知道这件事后,很自责地说:

      “都是我请喝酒,才会发生这种事,现在大家都把帽带解下来,再继续喝酒吧!” 等到烛火从新亮起,在座的每个大臣,没有一个人系着帽带。如此一来,妃子要楚庄王抓的大臣,也无从查起了。

      几年后,楚国与敌人作战战争中有位奋勇杀敌,立了不少功劳的将军,正是当年被妃子扯下帽带的人。他为了报答楚庄王的恩情,因此才誓死效忠,好回报他的恩德。_

      他们这种君臣之义,确实让人由衷钦佩。

      yuýchūnxiàyuýqiūdōngcǐsìshíyùnbùqiïng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yuýnánbþiyuýxÿdōngcǐsìfüngyìnghūzhōng

      【注释】

      曰:说道,提到。

      春夏秋冬:指一年四季。

      运:循环、运转。

      不穷:没有终止的时候。

      南北西东:指四方。

      中:中央。

      【语译】

      一年中有四季之分,从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这四个季节的次序一直不断地运转循环着,没有终止的时候。 在我们周围有四个方向,一个是南方,一个是北方,一个是西方,一个是东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中央为中心,有了中心四方才有依据。

      【故事】

      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

      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Page 5 of 3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