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酸锂在有机溶剂中离子溶剂化和离子缔合的红外光谱研究

查字典文档网 2015年05月11日

      高氯酸锂在有机溶剂中离子溶剂化和离子缔合的红外光谱研究

      高氯酸锂在有机溶剂中离子溶剂化

      和离子缔合的红外光谱研究+

      汤俊明轩小朋王键吉~卓克垒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辩学学院.453002新乡

      擅要利用红外光}瞽技术研究了Liao.在碳酸丙烯酯、卜丁内醅和碳酸二乙醣中的离子缔合和离子溶剂化。溶剂分子谱带的变化证明,锂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糍基氧原子进行的,醚氯也可能参与了相互作用。高氯酸锂的v。和¨谱带变化则证明了溶液中离子对的存在,而离子对的种类与溶荆分子的特性有关。

      主■词高氯酸锂,有机溶荆,离子溶剂化,离子缔合,红外光谱

      古锂盐的非水电解质溶液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其性质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商品化的锂电池多采用液体

      电解质溶藏。这些电解质溶液通常是锂盐溶解在有机混台溶

      荆中而成.其混合溶剂一般是由高介电常数的溶剂和低粘度

      的溶剂构成。锂盐、有机溶剂和电解质溶液的选择和优化决

      定着电池的循环效率、工作电压、操作温度和储存期限等性

      能,是开发锂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2J。目前,在锂电池电液

      的开发和研究过程中,虽有一些简单的规律可循,但基本上仍

      处于经验摸索阶段,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事实上,电

      解质溶液的性质是溶液中离子一离子和离子一分子等复杂相互

      作用的宏观体现。这些相互作用是决定电液乃至电池性能的

      根本原因。考虑到光谱技术是从分子层次考察溶液中粒子问

      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q』,我们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高氯酸

      锂在高介电常数溶荆碳酸丙烯酯(Pc)、7一丁内酯(BL)和低粘

      度溶剂碳酸二乙醣(Ⅸ蔸)中的离子溶剂化和离子缔合。由于

      这些电解质体系在锂电池的商品化中均有着重要的应用,因

      此本文的研究对于锂电池电解质溶液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2.1离子溶剂化仪测定.渡数范围为400~4000廿Il~,分辨率为2∞~。实验在室温(25℃)下进行。红外光谱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均在B-。_蹦公司的wIN.m软件上进行。具体实验方法见文献[5]。2结果与讨论由于a凹的半径较大,溶刺化能力及与溶荆分子的相互作用较弱,故我们认为溶剂分子的光谱变化主要是由于锂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高氯酸锂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就简化为锂离子在溶剂中的溶剂化。分剐比较不同浓度下Liaq/PC,L-cn/BL和“c“a/DI犯溶液的红外光谱,发现Pc分子的羰基伸缩振动(1装基伸缩振动(1747784咖’1)、BL分子的装基伸缩振动(17”咖‘1)和D】鹭分子的crn-1)均随高氯酸锂的加人发生了变化。作为示例,图1示出BL分子的羰基伸缩振动谱带随高氯酸锂浓度的变化情况。由于分子间的偶合和费米共振现

      象“o,纯BL羰基伸缩振动吸收较强,半峰宽较大。当高氯酸

      锂的浓度较低时,锂离子与BL的相互作用并不明显。但当

      高氯酸锂浓度为O.50rrd?k。1时就有肩峰生成(17541实验部分

      高氯酸锂(分析纯,上海试剂二厂)先用乙醇重结晶,然后

      于170℃真空干燥两天。碳酸丙烯酯(化学纯,洛阳化工厂)、

      y.丁内酯(分析纯.上海试剂一厂)和碳酸二己酯(化学纯,上

      海试剂一厂)均加入4A分子筛干燥,然后减压蒸馏4次,收

      取中间馏分。溶剂中的微量水分用I‘dFich目法测定。溶液

      按重量法配置。

      红外光谱用可拆卸KBr池在BiolRadFnR40红外光谱crn叫),其强度和高氯酸锂的浓度成正比。当其浓度达到2.50rnol-kg。1时,肩峰和母峰的强度大致相当。随著高氯酸锂浓度的继续增加,肩峰最终覆盖母峰。LiclO.对Pc与DEC分子的羰基伸缩振动谱带的影响也有类似的规律,不同的是两者的肩峰分别位于1774和1714cIll叫处。

      2000.12一06收,2001.03—15接受;*国家自然辩学基金(29973009)和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基金资助项目

      汤傻明,1963年生,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工程师**通讯联系人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第4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473

      √i皿’1

      下k.1

      m肆魄n0fBLin

      solq6幡Wi恤dif咖t咖咖j她

      0fIja0.蛔tk∞rb阳批s帆tclI自啤(1774咖叫)

      ^—m

      }O;∽.50;e1

      00;d_2.50;中3.00

      md?虹一1

      此外,Pc、BL和DBc均为碳酸酯或环状醋,除了羰基氧以外,还有一个或两个具有较高电负性的醚氧。当足够的锂盐加入后.醚氯的谱带均出现了分裂并有肩峰生成。图2所

      示的是Pc的o—^-旬骨架伸缩振动谱带(1

      184

      crn。1)的变

      化。当一定量的高氯酸锂加人后,在1205Ⅱn’1处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薪峰。当高氯酸锂的浓度达到2.50r耐?kg叫时,新峰完全覆盖母峰。

      池一1

      F瓠.2

      m辨c柏0fpc

      tm

      s0IⅡ60璐喇山differ姐tn帅h小妇

      0fL●c●嘎缸恤ec—o—c(1l明咖叫)吲帆

      柚;啪50一.00.d.2

      00;以.50Ml?l【g一1

      除了以上醚氧和羰基氯的谱带变化之外,Pc分子的环对称和不对称环形变,BL分子的c—c伸缩振动谱带等对锂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也很敏感,当锂盐加入后也出现了谱带的分裂。

      以上这些谱带的变化表明,锂离子与Pc、BL和Ⅸz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羰基氧原子进行的。这可以通过溶剂分子的羰基伸缩振动谱带的分裂看出。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我们对锂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构型进行了MND0计算。计算结果表明h+通过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蓑基氧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的构型最为稳定。羰基吸收峰的分裂表明溶液中存在着两种溶剂分子:来与u+相互作用的溶剂分子和与b’相互作用的溶剂分子。前者对应于羰基的原始吸收谱带,后者由于b+与羰基氯的相互作用,降低了羰基的健力常数,在低波散一侧产生新峰。使羰基发生了分裂。同时,新旧两个羰基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也正是潜藏中两类溶剂分子相对数目的反应。在低浓度时,由于Ij+数目较少,与Li+相互作用的溶剂分子数目也较少,圆此羰基原始吸收峰的强度较大,肩峰较弱。当锂盐浓度增加时,与“+相互作用的溶剂分子也增加,肩峰的强度也随之增加,并最终完全疆盖母峰。但是必须注意到,即使是在较高的浓度下,原始羰基吸收峰并没有完全消失。这可船意味着在较高的浓度条件下.

      Li+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构型发生了变化,即Li+有可能与醚氧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了溶液中仍有少量未与“+相互作用的溶剂分子存在。另外.相关于醚氧的谱带也同样出现了分裂,这可能是由于锂离子与羰基氧原子相互作用产生的诱导效应,也可能是锂离子直接与醚氧相互作用的证明。更精确的结论尚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由于Pc、BL和DDc的受体数”1分别为15.1,18和16,相对较为接近,困此它们在与锂离子相互作用的程度上并未表现出较大的差别。2.2离子缔台

      cI凹属Td群,四面体对称结构。其4种振动模式对于

      离子与离子、离子与分子闻的相互作用十分敏感,可用于检铡溶液中的离子缔台和离子对的存在形式。其中aoi的p。对

      称伸缩振动谱带(93l邸1)已被广泛应用于考察离子周围微

      环境的变化“4j。尽管v,为红外非活性,但由于粒子问的相互作用,改变了aQi的结构,激活了v。谱带.因此可利用该振动的红外光谱考察溶液中的缔合情况。图3是LiaOI/

      DBc溶液中a听的v.红外光谱。

      ,/tm—l

      F龟.3

      1k

      h

      b岫d

      0f脚l钾_k皿‘幡缸1.∞肿卜kg-lI釉?/D商c“咖

      —争口甲口证l廿l删pDh协——nttmg呻ve【。pe

      ……6tted础

      从拟台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937,932和944crn-1

      3个谱带的存在。它们分别对应着溶剂分剖离子对

      (s■v∞tIoll

      P8i玛,“+一30Iv锄}0Qi)、自由离于

      (№Ions)和直接接触离子对(contact

      SepaIated

      h

      Paits,u+

      clQi)“’8。。这表明该溶液中存在着离子缔合的平衡。从其

      变化来看,937∞-1谱带最先出现,932和944锄一两个谱带随后依次出现,这说明u+与aQi的相互作用改变了cI凹

      的结构,使其红外谱带发生了变化。对于“aQ/PC和

      474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rrDl-第2l卷“oa观体系,当bCK^的浓度分别为1.O和0.80aQi的振动谱带的变化表盼了溶液中离子缔合的存在。

      但由于3种溶剂介电常数的不同,在25℃时介电常数的大小顺序为Pc(66.1)>BL(39)>ⅨE(2.8),因此出现溶剂分割离子对的浓度顺序为DEC<BL<Pc。褶比较丽言,PC与BL的介电常数较大,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只有溶剂分割离子对形成。而埘弛的介电常数要低得多.故存在着更高的离子缔合物一直接接触离子对。离子对的形成必将导致溶液牯度的增大.降低离子的淌度,减少导电粒子的数目.从而导致溶液电导的下降。因此在选择锂电池电解质溶液时要注意对不同电藏的浓度进行优化。h。时溶液中出现溶剂分割离子对。但在所研究的更高浓度范田内(O一4.0nd-l唔。)并没有观测到直接接触离子对。另外.o听的¨(624aIl叫)谱带对离子缔合同样敏感。图4是在1.Or一?k.1L妇a/BL溶液中¨谱带的拟合结果。尽管其薪峰(634cnl-1)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归属.但无疑与溶液中00i的缔合有密切的联系。

      3结论

      对uao‘/Pc.Lia0‘/BL和uaq/DBc溶液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山+通过羰基氧原子与Pc、BL和DDc发生了强

      660650640630620610600烈相互作用,使溶剂分子的谱带出现分裂。由于介电常数的

      差异.Lia0‘在DEc溶液中存在着直接接触离子对、溶剂分割离子对,而在Pc和BL溶液中只有溶剂分割离子对形成。啦.4啦hⅧ0f群Hhk憎te眦岫缸

      —∈卜E呼目?豳dp。b臼——吨咖蜘w如peO.舯瑚I?蚝-1Ua嘎/BL舯lHb锄

      一…衄edpB矗-,h—I

      参

      G考文献R陆.Ef“砌im.胁.1990。35:1257

      DPj,确.U出啪BBne盯,mNe£l】口iands,1994et札.JP%MMQ^酬andK‰面』.C轴n鼬.n仙缸口1、mn5,1996,92:4213XBBt缸i,GAN蚯j,BKlas鲫1xu姐,JwⅢ堆,JT8ngC抽H,1993,卯:5826

      G胁dPMiIqlJ‰船,n础,‰m,Ⅱ,1974,72:1776Ma邮.I∞Sc岫两.JoI】nWiky眦dLindted,NewYorkPr嘴,1983YSon5et址劫哪枷fmA咖,2000,靳^:2131

      DWj锄曙Ⅲ订REMay路A删.,(km,19s2,35:1775

      AnIRStudyOfIOnSOlVationandAssOciationofLithiumPerchlorateinSomeOrganicSolVents

      J哪ngTANG,Ⅺ∞per培XUAN,Jia蜥W射帕蚰dKdei丑{U0鼬“0,‰妇fo一凸“删肭l耐s砌唧,砌Ⅲ№fm矗例姆,453002№碍

      car-Ah醴喇The曲a捌(IR)罐M魄ofpr。pyl咖龃rb。聃te<Pc),y-butmkc幻ne(BL)and妊t}lyl口d脚te(Ⅸ℃)mthep艘n。e。f“CK兔hB张b蚴inv岱d毋t。d.It面s}Dwnthatthein£廿砌。nsbe“岫印Li+蚰dt}圯se∞i啪括occurontheoq粥a幻msof小e

      酬ofad啪t王l】decul鸯Q1theoc}Id}‘&nd,sp∞tfalcur坤矗谢f增fofk州shapeof邮hlo总rea渤sbwsthep增sence0fjonass。d—a妇证t}mdudⅫ.

      K日啊啊由Um啪p口d110姻te,I州kⅡ划耳e(血啪,I∞∞lvan∞.I∞associati锄,(塘倒csDlv即ts(R即dvdD盹.6,2000;acc印cedMarchl5,2001)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