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论文:《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初探》

查字典文档网

      [摘要] 本文提出对于食品安全的评价应从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方面进行,并给出了各自的指标体系。最后简要探讨了对于指标体系的计算可以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数量 质量 评价体系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正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决定了它面临的风险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对于这种风险的衡量需要避免片面性,从实际出发,遵循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的原则。食品安全分为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部分,因此对于食品安全所面临的风险的衡量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食品数量安全

      食品数量安全是质量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关于食品数量安全的定义很多,比较权威的是丁声俊提出的以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的概念。即:在高度重视大宗产品粮食的同时,还要重视其它多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物,在坚持粮食为基础的条件下,做到各项动植物性食物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个概念是对于食品数量安全即粮食安全的扩展与补充,比较完善。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食品数量安全程度,需要采取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反映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参照FAO提出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标准,综合朱泽的四项指标简单平均法、马九杰等人的五项指标加权平均法,本文提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食品数量安全进行衡量。

      1.粮食总产量波动率

      粮食总产量波动率是指年实际粮食产量偏离粮食长期趋势产量的比值。这个值越大,说明粮食安全的水平越低。目前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波动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粮食储备率

      粮食储备率是指年末粮食库存的数量占下一年预计消费粮食数量的比值。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环境复杂、经济发展迅速,所以我国的粮食储备率要适当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粮食自给率

      粮食自给率是指每年粮食总产量总量占全国粮食需求总量的比值。一般来说,只要是粮食自给率大于95%,即说明这个国家的粮食基本自给,达到安全水平。但是也有专家提出90%的自给率也是也可接受的。